為什麼青藏高原沒有幾條河流注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而往南的河流卻眾多?

一茉盛夏


為什麼青藏高原沒有幾條河流注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而往南的河流卻眾多?這與青藏高原南北兩邊自然環境有關,河流多少主要受降水影響,北側崑崙山綿延起伏東西向延伸,發育著很少河流。而喜馬拉雅山南麓河流縱橫,河網密度高,發育著世界規模較大的河流,這種南北差別主要是因為大氣環流不同,導致了降水差異。

青藏高原北緣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山體高大,山上終年積雪,冰川廣佈,受冰川融雪補給,發育著很多河流,如和田河、葉爾羌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這些河流冰川融水補給,徑流量小,河長比較短,不足以支撐塔克拉瑪干沙漠變綠州。

我國南疆地區位於中緯度西風環流地帶,常年受西風影響,而西風是從遙遠的大西洋吹來,一路奔波,水汽沿途折損,加之西邊山體高大,經過南疆盆地時,帶來很少的降水,基本上發育不了太大的河流,只是補給了崑崙山冰川,維持冰川的存在。而本區距離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太遠,地形封閉,蒸發又大,輸送來的水汽少之甚少,產生不了多少降水,沒有大氣降水的河流很難發育,這是河流比較少的原因所在。

看上圖,而青藏高原南麓緊鄰印度洋,北印度洋位於低緯度赤道地區,太陽高度角高,輻射能量足,每年6~10月西南季風盛行,海風從印度洋麵上吹來的暖溼氣流,受喜馬拉雅山抬升作用產生大量降水,多地降水量超過2000mm,形成世界雨極,而這些地區河流多受降水補給,為此河流眾多,河網密度很高,如恆河、印度河、昌巴爾河、卡格拉河等,這些河流徑流量大,受地形影響,河流發育不能展開,長度比較短等特點。

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差異主要是受距離海洋遠近、地形、大氣環流等這些因素影響,會引發整個自然環境的改變。


地理縱橫


青藏高原因為是黃河、長江、恆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發源地,所以有著亞洲水塔的美譽,每年不但向我國東部供應大量水資源,向南更是影響著南亞幾大河流。不過,青藏高原發源的河流多是向南徑流,而向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的卻很少,南北河流分佈呈現巨大的對比落差,這主要是因為地勢高低的原因以及降雨分佈的原因。從地圖上看,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遠低於青藏高原,按理說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很容易就能流進盆地,但實際上只有五條河流,分別是和田河、克里雅河、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車爾臣河,且水流量都沒有南部河流水量大,這是因為青藏高原隆起時整體上是西北高、東南低,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使得河流多向南徑流。
青藏高原除了北高南低的地勢以外,高原上的地貌也不盡相同,因為板塊隆時南北所受到的擠壓不同,相比之下西北部多是高海拔平原、臺地等無人區,比如可可西里,這樣的地貌雖然高寒高海拔,但是雪山並不多,融化的雪水有限。而南部、東南部多形成高海拔山脈,比如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崑崙山脈、邛崍山脈等,這些山脈存在大量的雪山,融化雪水順著山谷向南奔流。除了海拔地勢地貌以外,青藏高原的降雨分佈也不均勻,西北部相對降雨很少比較乾旱,而東南部西藏拉薩、林芝地區則降水十分豐富,這主要是喜馬拉燕山的走勢、缺口決定的。整體上喜馬拉雅山脈橫貫在印度板塊以北,印度洋暖流無法北上,而在拉薩、林芝地區存在缺口,暖流在此登錄後形成豐富降雨,所以整個青藏高原東南部水量巨大,以此向南徑流。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感謝提問!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分析起來卻有比較燒腦。不過與其說為何青藏高原沒有幾條河流注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倒不如說成為何青藏高原北緣發育的河流明顯比南緣少。

我們都知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而河流指的是由某一區域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經常或間歇性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因此可以得出河流的形成離不開豐富的水源,也必須要有一定的落差的結論,即氣候環境和地形條件直接影響著河流的發育情況。

確實,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但均發源於青藏高原東北至西南一帶,如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森格藏布獅泉河-印度河、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等,而北部僅發育了寥寥幾條屬於塔里木河支流的的河流,主要有喀拉喀什河、喀喇崑崙河、葉爾羌河、烏魯克蘇河等。

從地形條件來看,由於青藏高原確切的來講是由一系列呈東西走向或西北-東南走向的峰巒綿延的高大山脈所的組成“高山大本營”,高原、山地氣候明顯,高山冰雪消融後往往成為大江大河重要的水源補給,而山脈間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則為河流的發育奠定了地形基礎。

不過從氣候環境來看,青藏高原南緣和北緣氣候類型迥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印度洋源源不斷的暖溼氣流的輸送,由於受青藏高原南緣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在南坡形成豐沛的降水,因此發育了眾多的大河;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則由於崑崙山等東西走向山脈的阻擋和處於背風坡的緣故,降雨稀少,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補;

2、塔里木盆三面環山地形較為封閉,這一區域既處於西南季風的背風坡,同時也由於帕米爾高原的阻擋,也處於西風帶的背風坡,焚風效應明顯,空氣隨著海拔的降低而升高,一方面使得空氣溼度降低,另一方面也加劇了水汽蒸發;

3、距海較遠,受海洋影響較弱,大陸性氣候明顯。從地圖上不難看出,青藏高原北緣距離最近的還有阿拉伯海直線距離約1800公里,這個距離與內蒙古西部到黃海的直線距離相當,可見即便是沒有地形的阻擋,海洋水汽影響也比較弱。

總之,河流的發育與否,與該地的地理環境(氣候、地形、海陸距離等)密切相關,而正是由於乾旱缺水,才導致了我國曆史上第二大湖泊羅布泊乾涸,而塔里木河尾水也不斷向西退縮。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青藏高原作為我國四大高原之一,與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並稱為我國四大高原。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也是我國三級階梯的第一階梯,而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是:崑崙山山脈——阿爾金山山脈——祁連山山脈——橫斷山山脈等。青藏高原主要包括我國的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及四川的一部分,主要地形包括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是我國兩個湖泊集中區域之一,河流湖泊上千個,而且青藏高原的永久性冰川儲量,是除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之外,最多的地區。在青藏高原的東部的“三江源”地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美譽,其中我國的黃河總水量的49%、長江總水量的25%、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此地。要知道我國的長江是世界第三大徑流量大河,第三長河;黃河是世界第五長河。

那麼,為什麼青藏高原往南流的河流眾多,



而很少有河流注入北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呢?

首先,看一下青藏高原地形為,三面高東部低。而高原北部,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崑崙山山脈,平均海拔5500至6000米,西北部又有帕米爾高原和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阻擋了河流的北上,加上東北部邊緣柴達木盆地出現在了“恰到好處”的位置,即使有河流北上,也被柴達木盆所“吸收”,青海湖的形成就是這個道理,聽說青海湖面積在逐年變大,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第二,大家知道喜馬拉雅山矗立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像一座屏障一樣,阻擋了來自“南亞次大陸”的暖溼氣流北上,南亞暖溼氣流抬升爬坡,過程中行成降水,雨水彙集成河流,因此在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形成的河流基本向南流淌。然喜馬拉雅山山脈東端與橫斷山脈交叉處,由於地勢較低原因,被高原眾多河流成功“突圍”,尤其是橫斷山脈的走向是其“致命弱點”,被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順流南下,形成眾多世界國際著名河流。這就是為什麼喜馬拉雅山西側為什麼南下河流較少的原因,也是青藏高原的河流為什麼很少有注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原因。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因為水是南坡比北坡水汽來源要多很多。


精英軟件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由南向北撞擊地球,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逆掩,西北偏高,水向東南流去。

(四川盆地是白堊紀隕石坑)



金童希瑞


從塔克拉瑪干側打隧道,一路斜向上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到南坡河流處,讓河水自流入沙漠。


西吳居士


提問者好好看看地形地圖就知道為什麼了


翔2877


暖溼氣流來自南方遇到高山阻擋自然流向南方!


285599925


水往低處流,這說明北部沙漠高,南邊反而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