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一線】種管結合,調出產業新氣象


近年來,奈曼旗按照優化產業佈局、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經濟產業的思路,著力推進植業結構調整工作。

八仙筒鎮永興農場村就是積極投身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村屯之一。


【春耕一線】種管結合,調出產業新氣象


在永興農場村外的育苗大棚裡,工人們正忙活著紅幹椒育苗。調整苗土、撒籽、蓋土,各項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合作社搞紅幹椒種植,是想讓村民通過收取土地流轉費、在基地務工和參與分紅等形式,實實在在的享受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紅利。

社員在這裡務工,每天收入在150元左右。


【春耕一線】種管結合,調出產業新氣象


合作社請來的技術人員也來到了紅幹椒育秧棚裡,為工人們提供技術指導,並叮囑他們要執行復工程序,避免聚集,切實做好防護,實現有序生產。


“從3月5號左右就開始扣棚了,現在開始下籽,到5月15號左右移栽到大田裡。這樣一個棚的面積是在450平左右,能栽80畝地大田面積,一畝地純收入能達到2000多塊錢左右。”負責田間管理的技術員李志剛說。


【春耕一線】種管結合,調出產業新氣象


永興農場村位於八仙筒鎮東北部,全村共199戶515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戶4人。


受地理位置限制,永興農場村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發展較為緩慢。今年,通過久發合作社與天津寧和醃製公司聯絡協調,簽訂了1200畝訂單回收合同。

公司提供種子,合作社種植經營過程中必須使用無激素化肥和無殘留農藥,保障所產作物綠色天然。

採收時,公司以保底價毛貨8毛一斤、去蒂淨貨1元一斤回收,或者按漲幅市場價進行回收。


【春耕一線】種管結合,調出產業新氣象


永興農場村原來種植結構單一,只種植玉米。


“我們六家試種了87畝醃製椒,效果非常好。今年帶動30多戶種植,其中有正常脫貧11戶,未脫貧1戶,發展到了1200畝。現在村內扣棚3000多平,棚不夠,在外面又租了900多平。”永興農場村黨支部書記、久發種養合作社法人佟國華說。


【春耕一線】種管結合,調出產業新氣象


近年來,農業農村經濟作為奈曼旗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一直保持較快較穩增長步伐,為全旗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為奈曼旗貧困戶脫貧拓寬路徑,也激活了鄉村經濟,為農民增收帶來多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