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讓孩子優秀,是批評教育好,還是專門溺愛的好?

與正義同行


無論是批評教育,還是寵愛教育。都屬於教育的兩張極端的方向。

教育在很多時候,其實發生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想要孩子“優秀”,那麼教育就沒有那麼“刻意”。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

我們一開始不是帶著某種教育方式來去等待教育契機的。當然,批評與愛從來不矛盾,但兩者都有一個“界限”。

批評的界限是什麼?——有沒有真正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某種行為讓我們感到失望或者生氣?如果,我們拋開追究原因的一味批評,收穫得是一位因為批評而優秀的孩子?

愛的界限又是什麼?——沒有規矩的愛就是沒有界限的愛。沒有規矩的愛是消耗的愛,孩子沒有規矩,就會無理取鬧、就會隨心所欲。

批評與愛從來不矛盾,批評要先做到理解、傾聽、支持、引導。不要讓情緒先控制了自己,讓情緒去渲染情緒,那樣雙方的情緒就會無限放大,不管是孩子的情緒,還是大人的情緒。批評之前先去理解為什麼?你能講一講,我想聽一聽,我很理解為什麼?我也遇到過,我們能一起聊一聊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可以幫助你。或者,你真的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會帶來什麼不好的。

愛的前提是有規矩的愛,愛孩子,就給孩子規矩。寵愛一樣不會養育“優秀”的孩子,給予孩子規矩,會讓孩子養成各項良好的習慣。就例如,我們吃飯要給孩子養成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方、要自己吃。吃飯之前不能在吃任何零食,吃飯的時候不能玩玩具、不能看動畫片……

批評與愛從來不矛盾,養育優秀的孩子從來也不是兩者方式中的其中一種就可以養育出來的。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繪本君之小劍妞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管是批評還是溺愛都沒有用。而且教育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合適的方法和力度。

下面進入正題。

批評和表揚哪一種方法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先來把批評和表揚轉變成孩子做錯事和做對事的時候。畢竟你總不會無緣無故的批評或者表揚吧。

開篇正題:做正確事情的時候進行合適的稱讚,可以固化孩子的正確行為。做錯事的時候是提高親子關係的時候。

首先我們要知道批評對成長是沒有用的。就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老闆的批評只會讓我們想辦法隱瞞或者不表現出錯誤,而不會讓我們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批評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壓抑他的情感,最多在家長面前減少一些家長反對的行為,就比如孩子沉迷網絡,有幾個是靠批評變好的?

表揚可以讓人愉悅,孩子在被表揚之後會想做相同的事情再得到表揚。

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基於結果的表揚(你真棒,你真聰明一類的)只會讓孩子在乎結果。比如表揚成績好,那麼孩子可能會為了提高成績,不做手段,包括作弊,改成績等。

最重要的是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維,為了維持真棒,真聰明,真有天賦這樣的評價,而不敢去嘗試任何有難度的事情。甚至撒謊。

最好是基於過程的表揚,比如你真努力,你真認真,這樣孩子們就會知道,你們並不在乎他是否成功,他們才會願意嘗試更多新的、困難的事情。

注意,不是不能說孩子好,而是要基於成長的表揚,比如,“你這次考了100分,爸爸很高興,你一定是很努力並且找到了很好的方法吧?能跟爸爸說說嗎?”

下面進入第2個主題,是否要溺愛?

開篇正題:不行!

我們常用的幾種管孩子的方式嚴厲的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

控制只會激起反叛,或者換個方向說,孩子習慣被你控制了那他怎麼進入社會呀?

忽視則會讓孩子尋找歸屬感,因為他在父母這裡找不到嘛,於是他就可能沉迷於網絡,甚至加入各種幫派團體。

溺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沒錯,無限制的溺愛會讓孩子找不到行為的邊界,但是他知道進入社會之後,不會有人這樣寵著他,他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因為這個話題跟問題無關所以就簡單說一下,如果想深入瞭解的話建議讀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


盾牌教育


個人認為不能說哪個更好,因為要對人對事來分析和對待,不能絕對。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家長和孩子一樣都是要成長學習的,每個階段每個孩子的問題不一樣,不能走向極端。不能一味地批評教育,因為物極必反,這樣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自責等心理,久而久之會使得有的孩子懦弱,使得有的孩子性情暴躁叛逆。當然一味地溺愛也是不可取的,這樣只能讓孩子唯我獨尊,目中無人,變得自私,也不利於孩子獨立的品格發展。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處於摸索試探階段,但是有一點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無論哪個階段的孩子,我們大人都要學會去傾聽他們,只有知道他們的想法和心聲,才會找到對應的方法,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要先找到病理才會診斷及對症下藥。


唐小貓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孩子教育,我想說下個人的經驗和看法:

1:孩子的成長過程伴隨很多事情的出現,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會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慢慢顯示出來。父母肯定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至於採取什麼教育方式合適,我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教育和批評並重的方式。

2:孩子不可能不犯錯,本身就是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犯錯了,肯定是要批評教育,當然批評的目的不是懲罰孩子,而且讓他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3:溺愛和滿足孩子本身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但我認為主要說批評教育的一個補充。具體體現出來就是獎罰分明,做事有原則。

4:最後一點就是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同,家長應該總結經驗,學習好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童小畫


這個提問,列出教育孩子的兩個極端,在實際的育兒中都不可取,應該是有規則的讚賞。批評過多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容易造成懦弱,膽小,不敢嘗試的毛病;溺愛則會滋長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自大,輕浮等,危害更大。



峰教授


家長你好!您說的這比較偏激了!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味地批評教育或者一味地溺愛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做任何事都要張弛有度!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需要家長的陪伴成長,最終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每個人對優秀的理解不同!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衡量標準!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就可以了!做一個正直,善良,勇敢,勤勞的人!一樣是一個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