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暴力奪取克里米亞,為何美國沒有制裁它?

庭州行者


美國的自我定位就是世界警察,維護國際秩序,這也是普世價值的實現方式之一,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是二戰之後唯一的一次非法吞併他國領土行為,如果美國對此無動於衷,這讓世界警察情何以堪?尊嚴何在?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黑海艦隊駐地,地緣上對俄羅斯非常重要,俄羅斯趁烏克蘭發生內亂而且向西歐靠近的情況下,出兵佔領克里米亞,並舉行公投加入俄羅斯,這違背了國際規則,克里米亞不是說不能公投,而是必須得通過中央政府允許,否則是非法的,再說,公投是為了反映民意,你大兵壓境幹什麼?

美國和歐洲在克里米亞公投以後立即作出反應,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主要方式有對相關責任人凍結財產,禁止入境,不過這兩個方式其實對俄羅斯影響並不大,真正對俄羅斯有影響的是對俄羅斯企業的制裁,包括金融,能源和防務企業,禁止這些企業通過歐美進行融資,禁止歐美公司與這些企業進行業務往來,

俄羅斯的經濟支柱就是能源和武器出口,美國和歐洲的制裁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經濟命脈,美國和歐洲是世界金融中心,其他國家融資無法繞過歐美,美國和歐洲又掌握大量的高科技以及市場需求,這樣俄羅斯的企業無法融到資金,無法獲得技術,與國際市場隔離,讓俄羅斯經濟受到重創,

俄羅斯在歐美製裁後,盧布匯率暴跌,股指暴跌,通貨膨脹大幅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也暴跌,讓俄羅斯在石油價格處於高位時的舒坦日子一去不復返,在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經濟一直不見起色,深刻的影響了俄羅斯的歷史走向,



萬事皆空70


美國只是沒用軍事手段幫助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但是除了軍事手段之外,美國用上了可能用到的所有手段。

制裁是很複雜的,簡而言之:

包括針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企業、官員、重要人物、實體等在旅行、資產等方面的限制和禁運,甚至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旗下多家子公司、莫斯科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等。

同時對參與烏克蘭東部地區相關軍事活動的個人、公司和實體,參與2018年刻赤海峽危機的一些相關軍人和實體等都納入了制裁行列。

這些制裁大大限制了俄羅斯對外拓展業務的能力,也就是沒辦法使用美國的swift系統交易。

但還沒有對俄羅斯能源行業進行根本打擊。不過這些都制約了俄羅斯吸引外資以及和外國進行合作的能力。所以俄羅斯在這5年來的境況並不好。

2013年俄羅斯的GDP是突破2萬億美元的,2018年則只有1.6萬億美元。

這些制裁對俄羅斯是非常嚴重的,而且已經持續了5年。

奧巴馬時代就開始,到特朗普時代又加碼。

只是因為俄羅斯的經濟50%來自於能源收入,最近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沒有大幅波動,所以俄羅斯經濟能維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態勢。

但作為金磚國家,也早就風光不再了。

2018年俄羅斯GDP增長不到2%,還不如美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而且這個2%的增長還不一定能維持多久。

看上圖到2024年,俄羅斯GDP也不一定恢復到2013年的水平。

木叔再給大家看幾張圖,展示的都是美國製裁俄羅斯後,該國經濟發展的問題。

比如有一張就展示了,如果沒有克里米亞問題和美國的制裁,俄羅斯經濟在2013年預計是平穩上漲的。

但是有了制裁之後,2018年俄羅斯的經濟才基本和2014年持平。

這5年來俄羅斯經濟增長至少下滑了10%,其中有4.2%是國際油價因素。

其實這個油價因素更大的原因也是與美國製裁有關。

2014-2015年美國曾做空國際油價,導致油價暴跌,當時的俄羅斯經濟甚至出現了-2.5%的增長,盧布兌美元大幅度貶值,俄羅斯經濟持續幾個月的衰退。

另外還有圖展示了美國製裁俄羅斯5年來,該國老百姓的收入變化情況。

能夠看出,基本上這5年老百姓的收入就沒怎麼增長!

這種影響就不只是對俄羅斯宏觀經濟的影響了,已經深入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微觀領域了。

由此也能看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有多嚴重——連俄羅斯這個全球排名第12的經濟體老百姓生活都受很大影響,更何況伊朗人?


木春山談天下


2014年烏克蘭爆發內戰,俄羅斯趁火打劫,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隨後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舉行公投,96%的克里米亞民眾投下了贊成票,但是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仍然被聯合國認定為非法入侵。

聯合國只是把俄羅斯的行為定性,真正制裁俄羅斯的是美國為首的北約,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後不久,美國聯合北約盟國發起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經濟發展依賴於資源能源出口,包括石油、天然氣、金屬等,俄羅斯的主要出口對象是歐洲國家。



在美國的制裁下,歐美國家大幅度減少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進口量,俄羅斯經濟總量在2015年和2016年出現下降,美國的制裁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


經過俄羅斯的努力,加上歐洲國家和俄羅斯關係的緩和,直到2017年,俄羅斯的資源出口量才有所提高,經濟開始回暖,重新正增長。

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直到今天也沒有徹底緩和與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反而讓歐洲國家感到緊張,波蘭甚至花費20億美元邀請美國前來永久駐軍,以此抵禦俄羅斯。烏克蘭更是被俄羅斯徹底推到美國的懷抱,不斷要求加入北約,甚至把加入歐盟寫入憲法,最新選舉上來的總統仍然親美。



美國對待俄羅斯只能是經濟制裁,不可能是軍事手段,因為常規軍事實力俄羅斯不如美國,但是核武器數量俄羅斯領先於美國,雖然美國的軍事基地遍佈全球,但是核戰爭打起來,無非是多浪費俄羅斯幾枚核彈頭而已。

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無論是否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美國都會對俄羅斯嚴加防範,不會再給俄羅斯重新崛起的幾乎,俄羅斯經濟依賴於資源出口,於是美國就壓低國際油價,讓俄羅斯賺不到錢,只要俄羅斯仍然保持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就還會把俄羅斯當做對手。


視野新觀


2014年2月,烏克蘭發生政權更替後,克里米亞3月舉行全民公投,96.77%克里米亞選民投票贊成加入俄羅斯,克里米亞宣佈併入俄羅斯版圖。那美國為何對俄羅斯暴力奪取克里米亞的行為無動於衷呢?也沒有制裁俄羅斯?我想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克里米亞本來就是俄羅斯的領土,並且克里米亞大多都是俄羅斯人,而克里米亞是自行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整個過程俄羅斯都沒有出現在明面上,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不好插手。當初蘇聯解體,俄羅斯把克里米亞作為友誼象徵送給烏克蘭,但烏克蘭非要作死,想脫俄向歐,雖然俄烏兩邊都有證據說克里米亞屬於自己,但烏克蘭政客們的無能是丟掉克里米亞的導火索,而俄羅斯也學聰明瞭,不會遇事只知道蠻幹,在軍事威懾下,以非戰手段實現戰爭的最終目的,所以美國也不好明著插手阻止了。

2.俄羅斯在吞併下克里米亞之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向普京明確表示希望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之後及時收手。西方國家稱只要俄羅斯不吞併頓巴斯克地區,那麼西方國家將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的事實。反之如果俄羅斯強行吞併頓巴斯克地區,那麼世界大戰必將爆發。最終俄羅斯做出了讓步,僅僅吞併了克里米亞,美國也默認了這一事實。

3.美國只是希望烏克蘭作為一顆釘子不斷給俄國找麻煩,而不是作為一個累贅處處給自己添事情,美國是商業政府,何曾有過為他人火中取粟的先例!何況烏克蘭已經肢解了大型轟炸機,銷燬了核武器,已失去與美國平等的對話資格,現在的國家對抗基本上已經從軍事轉向了政治和經濟方面,過度干涉克里米亞對美國的利益也不大。

綜上所述,俄羅斯暴力奪取克里米亞,美國並未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把烏克蘭只是當作與俄羅斯角力的一枚棋子,現如今烏克蘭已經喪失了與討價還價的資本,過度干涉克里米亞問題對美國的利益也不大。同時克里米亞採取公投方式加入俄羅斯,美國也不好公開制止,只是採取政治交換的方式通過默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來制止俄羅斯吞併頓巴斯克地區。





米曹說事


首先我們要明確,此處的制裁指的是什麼?如果說是直接的軍事打擊,那麼美國的確沒有直接打擊俄羅斯。但實際上,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就開始在政治經J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其中包括限制對俄羅斯的出口,制裁俄羅斯的企業和個人,甚至凍結其在海外的資金等等。美國和歐盟的一系列制裁導致俄羅斯經J嚴重受挫,盧布大幅貶值,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所以,此處的制裁我們只能理解為軍事打擊。

要分析原因,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克里米亞這個地方,克里米亞地區是一塊讓俄羅斯寢食難安的傷心地,歷史上,克里米亞地區一直是俄羅斯的固有領/土。經歷了歷次戰爭,仍然被俄羅斯牢牢掌握。然而,戰爭沒有奪走克里米亞,和平卻讓克里米亞脫離了俄羅斯。1954年,蘇聯為了表達自己的善意和慷慨,決定將克里米亞地區劃給烏克蘭管轄,從此,克里米亞地區徹底脫離俄羅斯的統治。因此,實際上,這塊地方本來就是屬於俄羅斯的。現在俄羅斯要收回,態度是堅決的,理由是相對充分的,美國要插手,也不是很合理的。

除了道義上面的問題,美國要插手,在軍事方面也面臨這很大的困難。

首先,俄羅斯實力最強的西部和南部軍區皆接近克里米亞地區,美國無力干預

“俄羅斯西部軍區擁有700輛坦克,2300輛裝甲車,600門自行火炮,700門牽引火炮,300門多管火箭炮,400具防空導彈系統,48具戰役戰術導彈發射裝置,儲存基地儲備有幾千輛的裝甲車輛。南部軍區軍區擁有400輛坦克,2000輛裝甲車,450門自行火炮,250門牽引火炮,250門多管火箭炮,200具陸軍防空導彈。兩者相加將近60萬兵力,實力雄厚。”

可以看到,俄羅斯的重兵牢牢地掌握著俄烏邊境的主導權。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期間,俄羅斯西部和南部軍區數萬部隊皆進入戰備狀態,此時的美國即使是想幹預,面對如此雄兵,也無能為力。

此外,俄羅斯仍保留了與美國相當的核武庫規模。近年來雖然俄羅斯經J不景氣,但圖160戰略轟炸機仍然翱翔在天空,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也在海底潛行,白楊洲際導彈繼續擔負著俄羅斯定海神針的作用。完整且強大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為俄羅斯參與常規戰爭提供了足夠的底氣。因而,俄羅斯武裝奪取克里米亞尚且算是地區衝突,若美軍進入烏克蘭與俄羅斯真槍實彈交手,恐怕會升級成為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這是全世界都不願看到的。


最後,美國和俄羅斯並非沒有交手。只是戰線移至了敘利亞。烏克蘭地區屬於傳統的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一直在此地衝突,只會使俄羅斯的損失越來越大,得不償失。因此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初期採取的是堅定防守,區域拒止的方針,無論西方國家怎麼挑釁,俄羅斯都堅定吞下克里米亞,不主動出擊但絕不讓步。在2015年烏克蘭危機風頭稍過,俄羅斯便將戰線外切至敘利亞,趁著打擊武裝分子的機會,俄羅斯的圖160白天鵝,圖22m3逆火輪番上陣,在敘利亞打開了局面。隨即美國也在敘利亞大搞空襲,扶持勢力。雙方的衝突再次演變為代理人戰爭,角力場則從烏克蘭變成了敘利亞。


晨曦談兵


制裁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最常用的經濟制裁、軍事打擊、市場準入限制、人員流動限制等等,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以後,美國聯合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制裁俄羅斯的企業和個人,限制國際社會購買俄羅斯的軍事武器裝備,而且這一制裁至今都未取消。

第一、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美國第一時間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

我們知道,美國和俄羅斯是對抗關係,蘇聯解體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通過不斷地東擴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目前北約的東部邊界已經推進到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一線,由於美國和北約的介入,引起俄羅斯與周邊國家的矛盾衝突。

美國介入烏克蘭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俄羅斯,烏克蘭在美國的支持下謀求加入北約,這引起俄羅斯的強烈不滿。所以這才有2014年的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是在二戰以後一個主權國家公然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作為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所以美國第一時間聯合歐盟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

當然,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直接打擊了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的盧布隨之大幅貶值,導致俄羅斯的GDP大幅縮水,俄羅斯經濟出現明顯的下滑。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一直在延期,俄羅斯經濟雖然有了一定的恢復,但是還難以恢復到制裁以前的水平。

第二、美俄都是大國,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力度有限。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整體實力雖然有些衰落,但是依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因此,美國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只是對有限的幾家企業和部分高官進行了制裁,不可能像制裁伊朗那樣禁止俄羅斯出口石油,也不可能對俄羅斯採取軍事打擊。即使烏克蘭對美國再重要,美國也不可能為了烏克蘭同俄羅斯徹底鬧崩,因為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存在鬥而不破的底線,那就是雙方不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畢竟世界第一軍事大國和第二軍事大國一旦開戰,將是世界級的核戰爭,只會相互毀滅,而沒有贏家。

美國的對俄政策是經濟上制裁,軍事圍堵,政治上孤立,很顯然,美國就是不讓俄羅斯恢復蘇聯時期的實力,防止俄羅斯再次崛起。當然,美國在同蘇聯的對抗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將蘇聯熬垮了,現在美國在同俄羅斯的對抗中更具有優勢,所以俄羅斯在目前的局面下難有大的發展。


銘蘇先生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如果美國沒有因為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而制裁他,美俄關係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美國不但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而且還是全方位的制裁,並且還有專門針對克里米亞當地的制裁。除了制裁之外,美國還聯合沙特做空國際石油市場,使得2014年至2015年國際油價的暴跌。
(對俄製裁)

美國針對俄羅斯制裁都有哪些內容?

美國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對象包括個人和俄羅斯的企業。這其中個人主要是參與決策、執行或者幫助“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高官、議員、國有企業高管、商業寡頭、軍官以及他們的主要親屬,後來制裁範圍擴展至克里米亞當地的親俄派,這其中就包括那個美女檢察長波隆斯卡婭。制裁的內容包括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和銀行賬戶;取消他們的赴美簽證,禁止他們入境美國;禁止美國公民和企業與他們有商業往來等。總體而言針對個人的制裁對於俄羅斯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甚至一些俄羅斯議員得知自己上了制裁清單後興奮撕了赴美簽證申請。
(波隆斯卡婭)


針對俄羅斯的經濟部門制裁才是最讓俄羅斯難受的存在。這其中涵蓋俄羅斯金融、能源礦產和軍工等主要行業。美國製裁的手段針對不同行業也有所不同。

  • 對於金融業的制裁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國有和所謂“私營”銀行,禁止和限制他們在美國的融投資活動,禁止美國個人和實體購買他們的債券等,禁止美國金融機構向他們提供貸款。
  • 針對能源、礦產、商貿行業制裁,包括禁止美國公民和實體與制裁清單內的俄羅斯企業開展業務,吊銷相關企業銷售美國產品的資格證,禁止相關企業獲得美國技術產品和裝備等。
  • 針對俄羅斯軍工行業的制裁主要是限制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對外軍售,美國在2017通過“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不僅禁止美國個人和實體與俄羅斯軍工部門有業務往來,制裁範圍更是擴展到了其非美國實體和個人。

美國因烏克蘭問題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只是美國對俄製裁的一部分,美國還以“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以及“斯特里帕爾中毒案”等對俄羅斯施加過多輪制裁。


(執行制裁的美國財政部)


制裁對於俄羅斯經濟的影響

在美國的制裁和打壓下俄羅斯經濟進入寒冬,資本外流嚴重,盧布匯率和股市雙雙暴跌,在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GDP出現負增長,直到2017年才恢復小幅度增長。對於普京而言,其與特朗普會談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美國能夠放鬆對俄羅斯制裁。因為其確實深深影響到了俄羅斯的經濟,負面影響甚至還在逐漸擴展到了國防、社會等其他方面。俄羅斯在2017年的軍費開支縮減了四分之一,而且去年、今年、以及明年都會有所縮減。俄羅斯強大軍事實力也只能靠演習和展示戰略核力量來維持。由於財政緊張和人口老齡化,俄羅斯的現行養老金制度已經很難繼續維持,為此在去年普京新任期開始之後不得不,進行養老金制度改革,延遲退休。



(俄羅斯GDP增長率)

結語

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是對於烏克蘭“廣場革命”徹底導向西方的直接回應。克里米亞位置不僅對於俄羅斯有戰略意義,而且還包含很多俄羅斯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在其中。由於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租期將至,而續約幾乎不太可能,俄羅斯趁烏克蘭內亂之際,冒險佔領了克里米亞。鑑於這是一國利用“民族統一主義”手段對於另外一國領土主權的強行拆分,這直接對歐洲的安全格局造成毀滅性的衝擊。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美國以及歐盟要對俄羅斯施加以嚴厲制裁,而且這種制裁很可能伴隨克里米亞問題一直持續下去。


(反對併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土著韃靼人)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因為克里米亞一事,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只是說這些制裁俄羅斯都不理會。克里米亞原本是俄羅斯領土,那裡的居民大多數是俄羅斯族人。蘇聯建成後,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屬於蘇聯加盟共和國,屬於國內事務,蘇聯中央政府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蘇聯解體後,因為烏克蘭倒向西方,想加入歐盟和北約,克里米亞的居民就要求迴歸俄羅斯,俄羅斯也希望收回克里米亞,因此,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有歷史的原因。從法理上講,克里米亞居民通過了公投,公投結果出來90%以上居民同意加入俄羅斯聯邦,尊重公投結果,也算是國際慣例。就像科索沃也是通過公投獨立的,塞爾維亞至今不承認這個公投結果,西方則操縱了科索沃的獨立。俄羅斯和我國也是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了,美國也無法因為這個事件跟俄羅斯開戰,再說,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擺在那裡的。


吃他人塹長自己智


一圖流,俄羅斯GDP幾乎腰斬,俄羅斯GDP不如廣東的說法由此而來



老祖宗還沒起床


克里米亞原本是俄羅斯領土,因為當時蘇聯是個整體,也就向安徽江蘇一樣,當年赫魯曉夫在未經中央政府形成決議情況下,私自信口開河將克里米亞交給烏克蘭管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俄羅斯矛盾衝突不斷。而且克里米亞阻礙了俄國海軍(軍港塞瓦斯托波爾),所以俄羅斯只有強行奪回,克里米亞大多為俄羅斯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