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站樁功·達摩伏佛

靜功,指四肢百骸在練功時不做空間位移而言。靜功可以使機體產生儲能效應——合成代謝;減少機體耗能效應——分解代謝。因此,在動功外導引,內行氣的鍛鍊方法使機體經脈、氣血全都流暢。肢體趨於強壯之後,習練靜功,調和口鼻呼吸之氣,以後天呼吸之氣,慢慢培補體內真氣,勤而習之,自能達神清氣爽於水火既濟(陰陽平秘)之鄉。經驗證明,只要練功人按練功要領,動靜相兼,十日左右人體氣血就會循“軌跡”運行,那時人的心身狀態就會呈最佳景界。只有這樣修練才是練功家稱謂的“全修真養”。

達摩伏佛功介紹如下,以幫助內修。

【姿勢】

身體中正,兩腳平行站立與肩等寬,或並步站立,松肩墜時,兩臂掌自然下垂,掌指舒展,雙手拇指遙對雙足小趾,順項是頂,收須藏喉,百會朝天,兩眼輕輕閉合,兩眉舒展,天庭放鬆。豎直腰身,含胸拔背(胸不挺謂含,下額微收調拔背),呼吸自然,膝直肩平,軀體不可左右歪斜,周身舒松安寨。(見圖1、2)

《易筋經》站樁功·達摩伏佛


《易筋經》站樁功·達摩伏佛


【意念】

時時用意念普照周身內外,消除心身各部有意無意的'“緊張狀態”。用雙目內視機體,由表及裡,由上及下,由左及右或者由裡及表,由下及上,由右及左,力爭使機體億萬細胞似乎是“個個獨立”,誰都不壓迫誰,無論機體的那一組織,都應處於“自在”(舒適) 的境界,從而進入恬淡慮無的松靜狀態。

【呼吸】

本功主張用鼻自然呼吸。如呼吸粗而有聲,往往不是呼吸太急,就是氣道緊張,這時只需除去口、鼻、頸、胸各部的生理緊張,使氣道放鬆變寬,氣息自然就輕輕鬆勻和了。功夫深化後,呼吸之氣自會勻、穩、細、長、柔。

【收功】

豎直腰身,並步,松腕展指,翻掌直臂上舉至頭頂,曲肘俯掌沿體前下落至臍,意想宇宙清氣充髓貫腦,疏布周身,繼而兩掌左右外分,落於胯旁。再百會上頂。吊起周身,腳跟落地,用力下頓,重複吊頓震盪周身七次。再放鬆周身三遍。搓手、搓面、搓脖頸、搓命門(包括腎俞)、搓尾閭。均以搓熱為度,收功。再行散步片刻。練功時間的長短以據個人具體情況按排。一般可在15~60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