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貴州的很多漢族人,祖籍都是江西呢,特別是吉安府,大石板,大橋頭?

山間白衣人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直傳承至今而綿延不絕。當然,要追溯中國的歷史源頭,並不僅僅侷限於這“上下五千年”。

中國作為世界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人類最早起源於黃河流域,在秦漢時期之前,神州大地的居民們大都生存生活在黃河流域。當然,並不說長江流域就沒人生存,只是在先秦時期,長江流域的人口密度遠不如長江流域。

黃河自青藏高原流洩而下,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流經青海、四川、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個省(自治區),最終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山西、陝西、河南等地,在秦漢之際,那可是中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現在的江西省,在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歸屬於吳、越、楚。相對於中原諸侯國來說,吳越楚等諸侯國並不屬於中原文化圈,甚至屬於蠻夷。人口密度相比於中原各諸侯國也大有不如,可以說當時的江西“鮮有人居住”。但是隨著中原戰亂不斷,大量人口南遷,江西也成為了華夏族人的棲息地,並以此為基地,向更南方的地方遷移,諸如雲貴與兩廣地帶。


秦朝末年、漢朝初年這一時期處於時代大變革、大動亂的盛發之期,因為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連年戰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的百姓便開始大規模的遷移。因為當時的北方是少數民族(尤以匈奴最為猖獗)動亂頻發,所以遷移的百姓不會選擇去北方,因此他們居無定所地向南方遊蕩,這就致使在漢末時候,原來不毛之地、人跡罕至的江西地區的人數擴充到了將近40萬。

緊接著隨著魏晉南北朝的將近三百年的歷史大動亂,一方面促使了北方想要獨立政權的難移;另一方面推動了飽受戰亂之苦的基層人民的又一次大規模遷徙,而當時的江西處於未被開發的境況,所以說各種資源條件乃至生存環境都比較優良,但是唯獨生產力和生產工具比較落後。這些從北方遷移過來的漢族人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由此便開始了新的生活環境的建設。江西的一些地方,又尤以吉安府,大石板,大橋頭等地區環境、資源條件好,所以這些地區要比江西其他地區的人口基數大。


明朝初年,在朱元璋、朱棣的大力推動下,“調北征南”和“調北填南”兩項政策得到有力貫徹,明朝為了防備和剿滅元朝遺將匝剌瓦爾密的遺患,又因為雲貴地區地處邊陲,所以便派遣幾十萬軍隊南下雲貴,常年駐紮雲貴地區,大名鼎鼎的“沐王府”就來源於此。這些常年駐紮的軍隊大都在此地紮根繁衍。據《貴州通志》記載,當時貴州軍戶七萬兩千兩百戶,二十六萬一千八百人,民戶六萬六千六百戶,二十五萬人。這些人口中,大量均來自江浙地區。

明朝中後期,隨著商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我國出現了“商幫”(徽商、晉商、閩商、粵商、江西商)這個詞彙,大規模的長途販運經濟開始蔓延在全國各地,商人們為了爭奪利益,開始了全國上下大江南北的“走街串巷”,這其中的江西鉅商大賈便湧入了貴州地區。

歷史上的雲貴地區,很少發生大規模的自然災害,而且比起北方還有其獨特的優良自然條件,在元、明、清時期的江西也已經被大規模開發,比起正在開發、尚未發展的貴州地區“尚且不如”,所以江西的一些人也就願意再次遷徙,去開發那“新環境,更為原始”的貴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