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讀書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讀書,是為了避免被瑣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這是我時時想翻開書本之動因,說的是不是有點油滑?真實情況是,我讀書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動機,只是日復一日,形成了一種動作貫性而已。就象菸民之抽菸,酒徒之嗜酒。

讀書看似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現實的利益和好處,但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了我們的靈魂,沉澱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這有點象是說教,但這點倒是真的。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盞孤燈,一杯香茗,閱讀真的是一種享受。明代陳繼儒有云:“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我明白讀書是一種偏執、一種嗜好,是強求不來的幸福。我也明白這種幸福是不能強加於人的。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嘆人生之辛酸,讀魯迅的雜文使人感知人性之黑暗,讀方方的疫情日記使人感觸平凡的吶喊......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它能讓我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

讀書是一場美麗的旅行。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每個愛讀書的人,可以用書裡的東西洗去了骨子裡的庸俗,改變氣質。一個淡妝或素顏的人,也能散發強大的氣質磁場。

讀書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還要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讀書多了,天地廣闊。清晨,滿懷憧憬;夜半,書香襲人。在閱讀中尋找一個更出色的自己。

讀書猶如交友。書就是人生的良師益友,朋友告訴你他的人生經驗和教訓,但人生的路還得自己走。在這條路上,書與人之間會有邂逅、離散、訣別、眷戀、共鳴、誤解,其關係之微妙,不亞於人與人之間聚散離合,書給人生平添了太多情趣。

每一本好書,都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當你為生活瑣事感到困擾時,翻開書本,觸摸白紙黑字,就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讀書可以理解是一種信仰,信仰是有力量的。

忙碌了一天,休憩的枕邊,除了手機,再放兩三本怡情的書,你可以試試,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

讀書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讀書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