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的老黄牛,如今却越来越想撂担子

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的老黄牛,如今却越来越想撂担子

老王是县级事业人员,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多年来,是公认的老黄牛式人员。每天沉默寡言,任人驱使,干着最枯燥的业务材料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小王变成了老王。如今这头奉献了20多年青春汗水的老黄牛,却一改往日的俯首帖耳、任劳任怨的秉性,脾气越来越暴躁,前不久还和分管领导吵了一架,一度要撂担子。

问起缘由来,老王一肚子委屈,连声叹息:老弟呀,千万别当老实人,在机关里老实人吃亏啊!

一、工作越干越多,事情越帮越忙

初入职场之时,小王本着“多干些,给领导留个好印象”的原则,工作积极主动,对交付的任务向来都是满口答应,从不拒绝,也不提任何条件。当然也给领导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动不动就人前人后夸奖“这个小王,不错,踏实肯干,好好培养”。可没想到,培养的结果是与日俱增的工作量和数不尽的加班加点。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业务工作总是如影随形,摆脱不了。

在推广中心的时候,小王负责单位的文字工作和局里的项目材料,主管科室整天闲着没事干。后来到了主管科室,推广中心又清闲下来。经常是安排工作的时候,参与人员乌泱乌泱一大片,到真正干活的时候,却只剩下了小王形单影只,在那里忙里忙外,呕心沥血,无人问津。

在工作中,还经常有同事有意无意地请小王帮忙,单纯的小王总是有求必应,热情如火。可帮了第一次,就必须帮第二次,否则同事们就会对你有看法、有怨言,可帮了第二、第三次以后,事情就自动变成你的分内事了,谁叫你一直负责的?这时候,想推也推不掉了。

小王也一度抱怨,要求领导合理分配下,领导总是笑着安慰“能者多劳,多历练下,没坏处” ,却始终没变。就这样,工作是越干越多,事情越帮越忙,没完没了,无休无止,小王也熬成了老王。

二、干好了没人看见,干砸了问责就到了

让老王感到气恼的是,如果工作干好了,被表彰、奖励了,那是有关部门重视、单位主职领导有方、分管运筹有力、部门全力配合、大家集体努力的结果,是全体人员的功劳,层层分功,到老王这就所剩无几了。可一旦工作没完成任务,没达到预期目标,被批评、被问责了,常常被指责为老王设计不合理、协调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管理不经心的原因,老王是直接责任人、首当其中,逃也逃不了。能者多劳的结果就是:碗洗得越多,砸的也越多。有些领导不会看到你洗了多少碗,只会看到你砸了多少只。

三、幕后没好处,台前实惠多

做过项目的都知道,项目实施中最苦最累的是材料准备。老王干得就是这一块,一个项目从前期的编制申报书、实施方案、项目合同书,到中间的推进实施、表格上报、阶段总结,再到后期的总结验收、绩效评价、材料汇编等全套材料都需要老王设计并完成,并对其中技术数据把关负责。老王经常自嘲“除了不花钱,什么工作都干了”。同事主要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说实施,无非是下乡开开现场会、培训班之类的工作留痕等,你懂的。

这样的工作分配模式,让老王在补助兑现方面受伤颇深。那些轻松自在、游手好闲的同事专以下乡为乐事,既能出来散心,还可以心安理得、名正言顺地领取各种下乡补助,乐得是屁颠屁颠的,恨不得每天都在乡下转。而老王经常需要在办公室里处理各种文本材料,典型的幕后人物,虽然最苦最累,却没有资格领取补助,因为你没下乡。

老王很郁闷,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很吃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