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我是"不沉的戰艦",此文是原創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一下右上角的"

關注",謝謝!網上很少有介紹奧匈海軍艦艇的文章,今天就介紹一下奧匈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前言

作為歐洲列強之一,海軍建設也是緊隨英德法之後,在二等主力艦的裝甲巡洋艦大行其道時候,奧匈海軍也提出來建造裝甲巡洋艦這個新艦種。19世紀90年代初,奧匈海軍在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Kaiser Franz Joseph I)級防護巡洋艦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強戰艦的防禦和火力,誕生了奧匈海軍的第一艘裝甲巡洋艦——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一戰奧匈海軍的海軍旗

奧匈帝國是一個陸權國家,一直很重視陸軍建設,軍費也傾向陸軍,撥給海軍的軍費很少,尤其和其它列強國家相比,奧匈海軍軍費就更少得可憐。例如在1910年,奧匈的海軍的軍費僅相當於同時期德國海軍的四分之一,英國海軍的八分之一,作為吞金獸的海軍,沒有軍費也就建造不出軍艦。整個奧匈海軍一戰前的發展期間,也就製造出3艘裝甲巡洋艦。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這3艘裝甲巡洋艦。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一戰時奧匈海軍的艦隊駐地,猜猜那幾艘是裝甲巡洋艦?

1、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Kaiserin und Königin Maria Theresia)

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是奧匈帝國海軍的第一艘裝甲巡洋艦,雖然這艘裝甲巡洋艦設計受英國海軍影響,不過也非常有奧匈軍艦設計特點,排水量偏小,舷側裝甲厚度只有100mm,相比於外國同類戰艦要少很多。1906年,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將240mm主炮換成190mm主炮。當一戰爆發的時候,這艘裝甲巡洋艦已經很落後了,不在一線作戰艦隊作為主力艦了。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1894年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線圖

  •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5330噸,滿載排水量:6026噸;

主尺度:全長113.7米,全寬16.25米,吃水6.81米;

輸出功率:9775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9.35節;

燃料搭載量:燃煤746噸,續航力3500海里/10節;

武備:2座單裝240mm火炮,8座單裝150mm火炮,12座單裝47mm火炮,4具單裝450mm魚雷管;

裝甲:側弦100毫米,炮塔100毫米,甲板38-57毫米,指揮塔 50毫米;

艦員:475人。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結構示意圖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

  • 服役歷程:

Kaiserin und Königin Maria Theresia 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1891年10月6日開始建造,1893年4月29日下水,1894年9月服役,1917年退役後作為德國潛艇艇員的住宿船,奧匈帝國戰敗後,賠償給英國,1920年在意大利解體。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

2、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Sankt Georg)

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是瑪利婭女王號裝甲巡洋艦的改進版本,新的裝甲巡洋艦噸位更大,動力也得到增強,速度也比前者要快,裝甲防禦也得到增強。由於奧匈帝國海軍活動區域一般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所以建造的戰艦排水量都偏小,相比較外國同類型戰艦,性能依然較弱。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線圖

  •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6166噸,滿載排水量:6864噸;

主尺度:全長118.96米,全寬17.27米,吃水6.75米;

輸出功率:120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20.83節;

燃料搭載量:燃煤820噸,續航力3500海里/10節;

武備:2座單裝240mm火炮,8座單裝150mm火炮,16座單裝47mm火炮,2具單裝450mm魚雷管;

裝甲:側弦170-220毫米,炮塔200毫米,甲板40-60毫米,指揮塔100-200毫米;

艦員:535人。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結構示意圖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1909年拍攝

  • 服役歷程:

Sankt Georg 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1896年6月1日開始建造,1898年10月4日下水,1900年5月23日服役,奧匈帝國戰敗後,賠償給英國,1920年在意大利解體。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從艦首拍攝的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從艦尾拍攝的卡爾四世號裝甲巡洋艦

3、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Sankt Georg)

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是奧匈海軍的第三艘裝甲巡洋艦,也是最後一艘,是奧匈海軍最強大的裝甲巡洋艦,該艦的性能總算和國外同類型的巡洋艦差不多.該艦在1905年7月21日服役後,一直在一線艦隊執行作戰任務,由於整個奧匈海軍艦隊被嚴密封鎖在亞得里亞海,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除參加幾次作戰行動外,大部分時間在港口駐地度過,值得一提的是,無所事事的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成為了奧匈水兵起義的始發地。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線圖

  •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7289噸,滿載排水量:8070噸;

主尺度:全長124.3米,全寬19.01米,吃水6.83米;

輸出功率:150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22節;

武備:2座單裝240mm火炮,5座單裝190mm火炮,4座單裝150mm火炮,6座單裝47mm火炮,2座單裝37mm火炮,2具單裝450mm魚雷管;

裝甲:側弦165-210毫米,炮塔210毫米,甲板36-50毫米,指揮塔200毫米;

艦員:630人。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結構示意圖

  • 服役歷程:

Sankt Georg 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1901年11月3日開始建造,1903年12月8日下水,1905年7月21日服役,奧匈帝國戰敗後,賠償給英國, 1920年在意大利解體。

哈布斯堡的二等主力艦:一戰奧匈帝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

1916年拍攝的聖喬治號裝甲巡洋艦

結語

一戰爆發後,同為盟友的意大利反水後,整個奧匈帝國海軍被困在亞得里亞海,除了炮擊一下意大利在亞得里亞海沿岸,毫無作為,成為了一支沒有意義的存在艦隊,隨著奧匈帝國戰敗,3艘裝甲巡洋艦也在敵國的拆船廠裡找到了歸宿。

感興趣可以關注頭條號不沉的戰艦,下面的文章我會介紹奧匈帝國一戰海軍艦艇的文章。喜歡我的文章幫忙點個贊,您的"贊"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大家!

  • 已發佈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