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能力不被運用時


當能力不被運用時


人在本能的,追逐生命成長的途中,無可避免會遭逢各種體驗,若生命力順長,人就特別舒心,生命力阻滯,則失落沮喪。然而,導致人失落的來源,是顯如山間曲徑、暗如夜間流雲...卻有一種比失落還沮喪的,叫能力被阻。

先簡單回應一個詢問,“你怎麼看成長過程中能力比機遇更重要?”,這問中已有一界定:能力比機遇更重要。我同意這觀點,成長過程中當然是能力更重要。但此觀點放在現實中,卻有它弔詭、尷尬、悖論的一面。因我們的確也看見、遇見了很多“能力敗給機遇”的現象,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能力不被重視、不被運用等等。

能力敗給了機遇之現象,前提首先是個體有能力,或叫能者。這勢必要追問,既然是能者,怎會敗給機遇呢?既然有能力,金子在哪都可發光,何必在乎機遇?這,正是現實中很弔詭,難用常理解釋的地方。形成“能力敗給機遇”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大致可歸因兩方面:個人原因,如你雖有才能,但個性封閉,羞於表達和展示;環境原因,即外在受阻,不給你施能的機會。本文不打算探尋原因,只想說說,人的能力被運用的重要性。

這裡,借曾引發熱議的事件為例(注,舉例大家熟悉的名人明事,為方便理解)來談及這一重要性。例子: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海清、姚晨、梁靜發表感言,呼籲導演給予中生代女演員機會。海清的第一句話就很刺激聽神經,說:“這番話憋了很久想跟大家講”,而引發反響的主要是海清的話,故有必要全文摘錄:“這番話憋了很久想跟大家講。親愛的年輕導演、著名導演、製片人,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靠自己努力從小走到大。我們和你們一樣,非常熱愛電影。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常常讓我們遠離優秀的作品,甚至從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姚晨不得不親自做監製,才有《上青雲》的機會,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梁靜一邊投資,一邊問老公有沒有好角色……馬伊琍昨天盛裝出席,是很輕鬆的一個創投會,我這兩天也滴酒沒沾,怕一喝酒就亂說話。我們一直有一個目標,希望有機會跟優秀的團隊合作,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每個演員的野心。歲月賦予我們經驗,皺紋,閱歷,寬容善良,善於溝通,我們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大家除了演戲什麼都不會幹,除了逛街。最後我想說,我們足夠專業,我們首先完成導演定向,然後才是角色。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姚晨也笑說:“我只想好好當一個女演員,請導演給機會,謝謝!”梁靜說:“我(做製片人)整個人快神經了,我這是給自己曲線救國呢,希望能給自己找好角色。我們到了一定年齡,需要年輕導演來扶持!”

海青的話,言辭樸實詼諧,信息量較大,我關注的點是:為何能者也求機遇?當人的能力不被運用時會怎樣?

作為實力明星的舉動,已經表明了:能者也渴望機會。她們於大眾場合求機會的坦誠與勇敢,彷彿毫不留情的顛覆了“能力比機遇更重要”之理。這,或許是作為特殊行業的特殊性,能力必然與機遇掛鉤,也有說,她們面臨演員職業的中年危機,所以你再能幹,若沒機遇,也使不了勁。問題是,演員職業恰好是可以演到老的職業,如果當你老了依然想發揮能力的話。

我不太理解也無意深究她們作為實力演員,何以那麼希求導演給機會?她們的演藝能力是否還需要成長?但我欽佩她們的率性,面對自己的需求,是那麼的真實與勇敢。這率性是現今很多人尤其是名人所缺乏的。正是她們的自我表達,令我們看見人性的重要所需:渴望能力被運用,以及運用能力的機遇。


當能力不被運用時


人們對機遇的渴盼,從另一角度闡明瞭:當人的能力不被運用時,心裡會醞釀“暴動”,行為可能會理智的爭取、創造機遇,也可能非理智的哀怨、逃避,情緒陷入暴怒、抑鬱。海清她們屬於前者,後者,多見於雖身懷能力但性格怯弱的人。現實中有很多例子說明,如在一些強迫症、抑鬱症的人身上,你會發現他們的失落感,正是他們長時期對願望的壓抑、對展示能力的羞怯,到自我實現的受阻,再到自我否定、自我攻擊的一個過程。很多老人,包括很多小孩的不快樂,也正是源於自我被否定,因為他們常常在一種被認為、被叮囑“你管不了就別管....你不行”的相處中,感受到了心碎的確認:不再具能力,不再重要。

這使我們有理由認為,人的成長過程中能力與機遇,哪個更重要?通常情形是沒有可比性,只有在特殊情形和個別情形下,兩者各顯首重。舉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手術治療,術前程序(如清創、消毒、家屬簽字等)與救命,哪個更重要?按通常邏輯,是前者,但若在特殊情形下,自然就不重要了。

我看重的是:能力被運用的重要性。當人的能力因各種原因而被阻礙時,內心是犯渾的。再從海清等為例,她們是能者,本不愁什麼機遇,但卻令人意外的公然求導演給機遇,我想,這就不應單從能力、機遇誰更重要看問題,而應看到:人性深處的一種依戀需求,表現在愛才能。這才能,無論是哪方面,也無論是他人的還是自己的,人天生就愛戀她,並努力追求她、擁有她。因此可說,人與自己才能的關係,猶如她是自己的孩子,當她處於某種阻礙或風險,哪怕是預感的阻礙或風險,那個自己(如海清)定會為她奮不顧身。海清她們為自己“孩子”的吶喊,還令我們看到:人的能力,在人生命的青年-壯年,正是發揮與發展的黃金期,對能力被運用的需求,正置高峰與旺季,但若錯失機遇,或需求受阻,傷心在所難逃。


當能力不被運用時


話說回來,我亦然同意“能力比機遇更重要”,但我更在意能力的使用與運用。能力不在大小,在於是否被充分運用。好比一本書,它真正的價值,是被人看見並被應用了。很多人不是想探尋快樂的來源,找到快樂的方法嗎?說來也簡單,那就是盡情盡力的使用、運用你的能力,這跟有沒機遇無關,就算一點一滴的運用了,心也會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