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不少朋友明明擁有著一份體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錯,卻還是要自己折騰創業,為什麼呢?

廣漂阿明哥


正所謂人各有志,我就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十年以前我一個月就幾萬的收入,有車有房。後來想不開,自己出來創業,也有過揮金如土的放浪,也有一貧如洗的艱難。總得來說,我不後悔創業,因為那是另外一種人生


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周先生在電影裡面說過:“人如果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在很多創業的人看來,所謂“體面”的工作,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這種重複的生活,除了可以說出去“體面”,剩下的就是“單調”和“機械”。

我曾經是個寫程序的,很有幸的是,我在海關寫過重要的程序,在移動寫過重要的程序。這些經歷讓我很“體面”。那個時候,我爸爸媽媽遇到熟人就吹我。這種感覺在那幾年也讓我很受用,我因為技術好,在任何公司都是橫著走。一個月有一半時間遲到,老闆那我沒辦法,我想加班就加,不想加就不加。看哪個上司不爽,就讓老闆幹掉,因為公司很多核心的東西都是我開發的。在我看來,所謂管理和業務都是可有可無的。

後來我終於厭倦了這種生活,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事情。每到週末就是聚餐,打球,週一開始開會定任務,剩下時間就是複製框架,梳理邏輯,安排數據字典,繪製UI等等。一個項目完成了,開始找BUG,測試,上線,維護。然後又開始一個新的週期。我不否認很多人稱之為“工匠精神”,也不否認,很多人對此十分熱忱,非常熱愛。但是我認為我不應該一輩子都是做著同樣的循環,我需要有一些其他的體驗。



創業後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

踏入創業這條路後,沒有人再會把我捧著了,創業公司90%的時間都是作為乙方,只有偶爾奢侈的採購一些必需品的時候,能當幾天的甲方。但是這個甲方還經常被乙方看不起,因為錢少事多。

你開始需要跟社會上的各色各樣的老闆打交道,有小學畢業的,有社會的混子,有喋喋不休的“人生導師”,還有一些,我稱之為“垃圾”。只要別人給錢,你就是再有才華,也得像孫子一樣,聽著一個小學畢業的混子給你“人生經驗”。只要別人的項目,你就是再多委屈,也得聽著別人罵“滾”。

說實話,創業挺痛苦的,但是人生就是這樣,酸甜苦辣。你不創業,永遠不會知道誰才是最愛你的,永遠不知道誰才是最挺你的,誰是兩面三刀,誰又是真誠相待。如果經歷了這些,你就算沒有收穫財務自由,也體驗到了人生不同的樂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些人會丟掉“體面”去創業。


我是小魚,一個連續創業者,為大家分享最真實的創業經歷。

小漁的創業信條


剛好身邊有朋友創業了,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今年32歲,女孩子,去年夏天辭職創業,創業前月薪1萬+,在鄭州這樣的城市,感覺一個女孩子這樣的收入也算是不錯了。然而,還是很果斷的辭了工作。我曾問她為什麼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辭職創業,創業又艱辛還要面臨失敗的風險,她是這樣回答我的。

她說首先她的工作是私企,不是公務員、事業編這類的工作,存在不穩定性。

其次,她在公司已經沒有上升途徑了,遇到了事業上的天花板,即使每個月穩定的拿1萬+,那也沒有挑戰的樂趣了。而且她不可能換行,換行意味著重新開始,接受不了幾千塊的工資。若是同行工資差不多,工作內容也差不多,換來換去也沒什麼意思。

再次,很多企業招人都明確規定35歲以下,她覺得自己已經32歲,馬上要觸到這條線了,沒有安全感,必須要為自己找後路。

所以,再三考慮後她辭職了,跟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合夥人開始創業了。創業之路異常艱辛,但好在兩人堅持下來了,目前也折騰的風生水起的。

為什麼放著體面的工作不做非要折騰創業,可能這就是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皮膚科醫生池秀紅


很體面的工作,還想著辭職,這說的不就是銀行的人嘛!我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別人形容我的工作總也離不開“體面”二字,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是銀行確實是除公務員體系以外最體面的職業。在我身邊,辭職創業的人不在少數,有些還是高管。你說這群人是怎麼想的?我來說兩個真實故事吧!

阿文和我同一批次入行,當時我們都是貸款客戶經理。幹了三個月她成為了第一個離職的人。作為同事,我每次看見她,她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恍惚間,總感覺她的頭頂有片烏雲籠罩著她。後來聽她說,她那段時間壓力特別大,整夜整夜睡不著覺。整個人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還算體面的工作,怎麼就讓她這麼難受。
阿文是個文科生,每天要給客戶計算利息,撰寫調查報告;到處去跑市場營銷貸款客戶,客戶不還錢,自己還要擔責任;每天上下班打卡,在領導的眼皮子底下工作。這在她眼中就是難以逾越的大山。現在的她開了一家花店,生活優哉遊哉。看她的朋友圈,每天都在與花打交道。整個朋友圈都洋溢著金黃色的燦爛。與自己喜歡的事物打交道;自己當老闆,盈虧自負。雖然辛苦,但也許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姜行長曾經是我領導的領導,離職前曾任分行副行長。同事間相互傳言,他一年的工資少說也得有60萬。拿著這麼高的工資,又是這麼高的領導,為啥就非要辭職創業呢?深層次的原因,作為一個小員工的我也沒機會知道,但是我從其他渠道聽說了他現在與其他朋友合夥開了家諮詢公司,年收入200萬綽綽有餘。
我記得當初曾經找他彙報過工作,對他有些印象。姜行長是一個做事情雷厲風行的人,而且口才特別好。在與他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他說話總是引經據典,講話也深入淺出,一看就知道是從一線升上去的領導。甚至他還在位的時候就有傳言,他會被升為分行行長。無論是我以旁觀者的觀察,還是我從旁人處聽到的信息,都指向了一個觀點:此人大才!

總結:

基層員工阿文和高層員工姜行長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他們體現出了銀行的兩個特點:基層的工作單調乏味,壓力大。高層的工資很高,但眼界更高。這也是所謂體面工作的共性。在基層的時候都只是螺絲釘,工作單一,難免讓人疲倦。能熬到高層的都是大才,之所以是大才更是看不上眼下的小池塘。這兩類人是最容易離職創業的。一個為生活,一個為幹活。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銀行研究僧


你好,“80大叔”來回答,身邊又不少朋友明明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錯,卻還是要自己折騰創業,為什麼?

其實在當下社會,這樣的人的確不少,我身邊一個朋友,他掌握德語,英語,法語三門外語,在一家外資企業做翻譯官,薪資大概在4-5萬左右,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每週雙休,當時在我的圈子裡他是讓我最羨慕的一個,那時我每天都跟他訴苦,說我的工作累,工資又少。

大概過了半年,他約我去喝酒,告訴我他辭職了,說實話當時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對他各種罵,各種勸,但是人家就輕飄飄的回了我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當時就啞巴了,冷靜下來跟他細聊了起來,聊完後,我發現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是這樣的。

我總結了一下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工作的未來性不足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有些工作在外人眼裡看起來是,收入高又體面,但是實際卻不是這樣,比如房地產中介,汽車銷售,他們每天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朝九晚五的上班,他們的工資也不低,我一個做鏈家中介的朋友他是去年辭職的,他辭職時平均每個月7萬左右,(他在蘇州工作)他說,這幾年房地產的行情好還可以賺到錢,等行情不好的時候該怎麼辦,再說了現在年紀輕還行,以後怎麼辦,現在看來他的擔憂真的應驗了,蘇州房地產調控加嚴,中介的生意冷淡。

2.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高

我一個做連鎖便利店的朋友,他有5家店鋪,月收入15萬左右,這個收入不低了吧,可是人家不這樣認為,人家想住別墅,人家想讓自己的兒女去上最好的私立學校,甚至是貴族學校,所以他把店鋪轉讓出去了,然後去開新的奶茶店,他的說法事奶茶店利潤高,掙錢!

3.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

有些人爭強好勝,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會勇於放棄一份高收入又體面的工作,他們享受成功後的喜悅,享受成功後人們投來欣賞與羨慕的目光,這一類人往往不會紙上談兵,他們只會用行動去證明一切。

4.志向遠大,不安現狀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們有著遠大的志向,目前的工作並不是想要的或者並不能幫他實現目標,比如,比爾蓋茨,在外人看來他在最好的學府哈佛上學,未來一定不可限量,但是他卻選擇放棄這份錦繡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了計算機公司,最終成為世界頂尖首富。

5.天性不安分的人

有部分人天生就不是安分的主,總是喜歡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他們不喜歡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工作,喜歡去尋求刺激或者有挑戰性的工作。

6.有更好的發展機遇

當出現了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誰都會捨棄現有的工作去發展新機會,比如現在的今日頭條上的各種自媒體,有多少人是把這個副業做成了主業!甚至有很多人把原來的主業辭掉,轉來做自媒體!有好的機會大家都會去把握的!

總結:每個人性格,理想,志向不同,他們的做事風格也各不相同!


80大叔


2018年中 因家庭及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30多萬的年薪,離開拼搏了20年的職場,迴歸家庭。這個時候一股悲悵感油然而生。年輕時我認為我就是我的救世主,我就是我的鐵飯碗,我憑雙手能給我自己想要的一切。隨著辭職身份的轉換,這個秉持了多年信念隨之崩塌。不去上班就沒有收入,雖然日子還能過,但三年五年以後呢?我才40歲。再回到用健康換收入的職場身體受不了,去做三五千的輕鬆工作我也不想。我隨即決定下半生要去做和上半生不一樣的工作。我要建我的管道收入,她還有很多讓人心生嚮往的名字比如睡後收入比如被動收入比如財務自由。通過努力積累以後我能輕鬆的應對人生不同階段的變故。我的前半生其實就是一臺用時間換金錢的機器罷了。好在現在醒悟還不遲,我有著豐富的營銷和管理經驗,我相信這都能幫到我。經過一個多月的細細的對比考察。我認為像米菲這種實在的新零售平臺值得投身,也是未來的風口。走過半年。得到了小小的一點成績。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蓄積了來年爆發的力量。

2019年,隨著《電子商務法》的頒佈,市場環境更加趨好,我也贏來了更好的發展勢頭。

2018年是人生轉型的一年,外面的世界很大,給我們發揮的空間很廣。

這段經歷跟很多人分享過,其實我面臨職場壓力也很大,年齡大了,一大批90後前仆後繼想要取締你的位置。超負荷的工作量使得每天上班想得最多的是退休!就當等退休吧!這種狀態也是讓人窒息的。糾結了一個多月,還是決定辭職。

走出來才發現,你在職場累計的經驗和人脈不會失去,以往的為人和口碑也能助你更好的創業。所以做什麼都好,和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你是怎麼做事的關係很大。不是做什麼能不能成功,而是怎麼做才能成功。


米菲聯合創始人春夏


恰巧!我剛好身邊很多人,就是已經做到了公司的高管,但是卻還要自己出去創業。那麼我簡單說一下他們的想法:

上班是為了吃飽飯,但吃飽飯不是為了上班,大多數人都有個創業夢

我經常說上班是為了賺錢,為了吃飽飯,但是吃飽飯絕不是為了上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追求,都有一個創業夢。

所以說,即便有些人他們混到了公司的高層,工資福利待遇都很好,但是他們依然會選擇辭職,然後自己出去創業。

高工資、高待遇是物質層面的,但是自己能去創業是精神層面的,那麼當你能夠去理解這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的時候,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他明明工作很好,還是要出去創業。

工作再好,也受制於人,自己創業,更加自由

很多人創業的另一個原因是自己創業之後能夠更加的自由,有更多自己的時間,或者說生活可以更加的受自己支配。

因為工作再好,在公司裡都有規章制度,那麼我們在一個公司上班,肯定要遵守這些制度,這就導致很多時候我們受制於人,有些想做的事情做不了。

所以說,很多人他們就想出去單幹,想去創業,當這份事業是自己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更加的隨心所欲,更加容易支配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生活。

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不願意待在舒適區

很多出去創業的人相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他們都不願意待在舒適區。

我們經常講到舒適圈的概念,也就是說一些人他們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之後,他們就裹足不前了,他們習慣了當下的這種狀態,但是對於這些創業人不一樣,他們有著更強烈的激情,更勇於嘗試,更想要獲得更加美好的將來,所以說他們不會被舒適區裡的這些看似美好的東西所誘惑、所影響,而是勇於跳出舒適區。

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去創業?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到底要不要去創業呢?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有一個創業夢,但是你不要盲目去創業。

因為就現在的經濟環境來說,想去創業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那麼我們如果想要做一番成就,那我們要做的是先生存再發展,你可以先找一個對自己以後有幫助的工作,先生存下來,然後不斷的積累自己的實力,積累優勢,為你以後的創業鋪路,這就叫先生存,再發展。

作者 :王心傲,《銷售局》系列書籍作者,職場老司機,成長型學習博主、nlp、心理學、權謀學研習者,喜歡讀書、寫作。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暗黑的操控策略,幫助你逆襲人生,歡迎關注我,一起成長!

王心傲


作為一個就這麼走過來的一個創業者,來說說我的經歷:

本人採礦專業畢業,11年大學畢業進了老家的一家礦山企業,從一個基層技術員、副主任、副科長、一直做到被任命為開掘副總前,7年時間專業能力確實長進不少,在身邊人看來也是算不錯的,當時的一個窮小子也逐步看到點奔頭,但就是在馬上要任命為副總前,我很突然的主動辭職了,什麼原因,辭職前跟一個朋友做的點金融賺了點錢,發現金融這個行業來錢太容易太快了,當時整個心態發生了變化,17年底領完年終獎舒舒服服的過了個年,年後初八就給礦領導請辭了,最開始沒人相信,我準備好的辭職報告都沒看,就說想休息的話,準你3個月假,完事儘快回來,嗯,當時也沒再多說,先走人奔向我的新事業去了,什麼狗屁副總,天天操心的要命,完事真的灑脫的走了,然後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回去。

很多事就是這樣,你不當回事的去做,反而有點收益,18年初我出來專心去發展這塊業務時候,這個上半年還湊合,收益了幾十,結果7月份以後,市場緊縮一點效益沒有,開支比在單位上班時多了好幾倍,一個月沒有幾萬下不來,直到10月份開始進入支付行業,又合夥砸進去不到兩百萬,剛開始不瞭解支付,發現模式和收益都很好,就滿心帶著給自己畫的美好的大餅進入這個行業了,結果一進來發現,坑還是挺多的,什麼被動收入,還得自己踏實幹啊,當時躺賺的想法也很難實現的,就這樣莽莽撞撞的到18年底,辭職一年下來沒賺到什麼錢,還倒投進去幾十萬。年底原單位同事聯繫時還說來著,等著你回去怎麼也不回去,問我是不是賺大錢了,呵呵,大錢沒賺到,債倒是一屁股。

直到19年2月份,做的支付行業一直不見起色,已經投進去的機器錢收不回來,做市場還得繼續投,不過經過幾個月的學習,也逐漸看清楚了這個行業,然後跟朋友一起重新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到現在收益不錯,又投點其他項目,都在穩步進行中。

有時候媳婦也問我,後不後悔從單位辭職,說真的,如果不是想多賺點錢,論工作的話其實在單位上班還是很輕鬆的,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我辭職這快2年的時間,就最開始的那半年感覺輕鬆暢快,再往後直到現在基本上都沒怎麼時間休息,很多時候都睡不好,壓力是真心大。

作為從一個曾經在身邊人看來還不錯的工作辭職,到現在出去自己做,目的就是想多賺點錢,想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想給自己一個有更多可能性的未來,其實也是為了逃避那一眼望到底的單調工作。

問對現在的自己滿意嗎?

嗯,不管怎麼選擇,選擇了就認真,堅持去做好,其他的交給命吧!


大勝說支付


現實社會的現狀是:

你要保住自己的階層,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不是在販賣焦慮,我是在說一個血淋淋的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如果他僅僅是一箇中產,那麼返貧真的太容易了。

比如說因病返貧,聽說過吧。

就在年初還剛剛見到一位前同事,夫妻兩個人收入都不錯,也剛剛還了房貸。正準備要一個孩子的時候,結果突如其來的一場病,導致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全部白費了。

現代一個家庭裡面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猛。除了公務員之外,其他的工作又太不穩定,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一個人只要有個足夠的人儲蓄,有了不隨著年齡增大而淘汰的技能,我害怕明天生病,後天失業。才能有一點起碼的安全感。

前幾天,國考報名。不出預料,又是一番山崩海嘯。大家都爭著搶著要去當公務員,為啥?還不是因為保障好。工作穩定還有安全感,哪怕相親,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平時有著各種各樣的福利,只要不是出了什麼天大的事情,這一輩子基本上可以保證平平穩穩的度過。

除了公務員之外,不論你是在國企還是在外企,都無法保證你這輩子的職業生涯是安然無憂,你得拼命也得去競爭,而且還得趁著年輕。一旦超過了40歲。那麼意味著你得有點拿得出手的東西,才能保證你的晚年。要麼是你有足夠的積蓄,要麼就是又不怕失業,能賺錢的本事和路子。否則你就等著焦慮去吧。

這就是年輕的時候,為什麼有時明明別人看起來還不錯的工作,但是還得自己折騰一下,須知天有不測風雲,隨時都要做好下雨的準備。

有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你自己病了、窮了。誰管你呢?


金融見聞錄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對現實的生活不滿意,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打工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創業才有出路,我很欣賞這句話。

舉例子假如在公司上班10000的月收入,年收入120000,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的確是不錯了,但是對於家庭開支比較大的來說遠遠還是不夠的。

像我這樣的開支就不夠了,一個月10000這樣的收入,除了6000房貸以外,就剩下4000了,小孩子讀書又要1000一個月,加上2000的生活費,就剩下1000一個月了,像我們結婚了還好,老婆還有點收入。

像我這樣壓力捆的太死,一旦沒有工作就不知道怎麼還房貸了,所以不敢創業,所以有機會創業的還是可以創業的,現在可以創業的機會多,現在網絡交通物流都很方便了。


股市東方不敗


說實話,對於一些35+的人來說,職業上升,基本能升的都升了,很多都是一個部門的一把手了,再上升無疑就是副總之類的了,但是副總這個位置,如果沒有雄厚的資源或者能力,不能為公司開一片新天地,會做得沒有成就感,而且還會被老闆嫌棄。而往往到這個級別的人,他是有創業的能力的,與其看人臉色,不如自己甩開膀子試一試,成了就是英雄,不成也比打工有意思。


舉例說一下我身邊的朋友,都是35+的時候成為一個部門的經理,然後從臺資、港資、央企出來了,加盟一些成長中的小公司,拿著一定的股份一起創業,還有的保守一點的,也是一邊上著班,一邊擺弄自己的副業,等到有一天時機成熟,副業轉正,就正大光明辭職全力投入。


我覺得人活著就要創業一下,老是打工不用思考問題,不用承擔風險,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愜意安排自己的人生,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呢?我都後悔自己一直打工。


所以有生之年我一定要試著自己做點事情,這跟小朋友會有自己動手做東西的慾望,大人不也是有創造供自己玩的玩具的慾望的麼,只不過玩法不一樣而已,不然呢,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嗎,這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