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未來會取代星巴克在中國的地位嗎?你怎麼看?

楊軍鳴


自瑞幸咖啡面世以來,就一直被拿來和星巴克是相比較,雖然兩者在定位和規模上完全都不能相提並論。以門店數量來說,瑞幸咖啡是超過了星巴克,但大部分門店都是快取店,滿足不了“一杯咖啡坐一天”的消費者,這些店更像是一個點,失去了傳統咖啡館的多樣空間的功能,反觀星巴克,其不僅僅是單純的咖啡,它的情感、服務和氛圍都集中在商店空間裡,是一個“第三空間”整體。

除了虧損,瘋狂擴張還帶來諸如新增店員數量和對供貨能力的保障,口感一般,品控太差,經常同款不同味道等問題。如果只能靠“燒錢”而無法靠味道留住消費者,那些唱衰瑞幸咖啡的聲音,無法不令人重視。


葡淘裡


瑞幸——中國的咖啡比外國差在自信

最近這幾天,最火爆的消息莫過於瑞幸咖啡在美國成功上市~,首先恭喜瑞幸咖啡,作為中國的咖啡成功在美上市,並且是全球最快IPO的公司。

瑞幸咖啡上市敲鐘現場(中是瑞幸聘請的三位世界冠軍咖啡師)

本次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瑞幸共發行了3300萬份ADS,每份定價17美元,股票代碼為“LK”,市值達42.5億美元。

在IPO敲鐘現場,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還發布了《瑞幸咖啡宣言》。

瑞幸咖啡宣言:

1.好的咖啡,其實不貴。

2.你喝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3.好咖啡的味道,喝久了你就會知道。

4.喝咖啡不太健康?

5.中國人沒有喝咖啡的習慣?

6.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

錢治亞圍繞這6句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國外的街頭飲品,沒必要賣成中國的奢侈品。讓大家都能喝到好咖啡,是我們的品牌願景。為了更好的普及咖啡,我們91%的門店都是pick-up快取店,消費者無需排隊也無需替咖啡館承擔租金等費用。

伴隨著敲鐘,前段時間關於一切瑞幸要“涼了”的流言蜚語終於塵埃落定。

那麼瑞幸的燒錢模式能否繼續下去,並且成功呢?

燒錢模式能否一直持續?

截止2019年3月底瑞幸共開了2,370家門店,預計在2019年底開4,500家店,而在中國市場呆了20年的星巴克,目前在中國150城市中大約開設了3,700家門店。

瑞幸平均5.5小時開一家新店的速度, 伴隨著的是不斷增加的成本和加劇的虧本。

在IPO資料顯示:瑞幸在2018年的營業額為8.41億元,運營成本為2.4億元,全年淨虧損為16.19億元。雖然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增長了269%,但是淨虧損額卻增長了4倍。

用戶數量和用戶復購率,品牌能不能佔領用戶心智,這些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錢治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瑞幸目前沒有盈利時間表,也並不急於賺錢,目前不考慮盈利。

IPO過後,瑞幸對獲得的8億元美元資金表示,將會繼續用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門店擴展,品牌建設”等方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堅持對用戶進行補貼。

燒錢模式能否取代星巴成為中國咖啡界下一個壟斷地位?

瑞幸咖啡開業時表示2020年將全面超過星巴克,並曾打著“反壟斷”的旗號叫板星巴克。

2018年5月15日,瑞幸咖啡發表了致星巴克的一封公開信,題為《給行業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中國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主要內容包括:星巴克與許多物業簽訂排他性條款,導致瑞幸無法入駐商鋪;星巴克對供應商施壓,要求對方二選一。

這讓星巴克陷入了兩難的選擇——因為回覆與不回覆對瑞幸咖啡來說皆為利好:不回覆將被外界視為壟斷說法真實存在;回覆則被視為正式將瑞幸咖啡視為競爭對手。星巴克最終進行回覆,對瑞幸咖啡來說正中下懷。

從改變消費習慣出手

據統計歐洲每年人均咖啡消費量為450杯,香港是249.5杯,無論是歐洲還是美洲都是經歷了從飲茶到喝咖啡的轉變,而中國大陸年均消費咖啡只有6杯,所以說中國市場潛力無窮,尤其是對於中國當代年輕人,咖啡早就不是什麼奇怪的飲品了。

只是,燒出用戶習慣,燒出用戶黏性,燒出壟斷地位。這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並且一件比一件要難。

而這三件事,如果有一件做不成,那麼瑞幸咖啡可以說是失敗的。

勝利的天平在於質量。

單從性價比出發,瑞幸是已經成功的,而如何迎合中國的口味製作咖啡則是關鍵,要知道瑞幸咖啡單單在2018年1~9月,銷售量就達到了7,400萬杯,雖然有補釦,但也是需要顧客付出一點資金購買的,如果這部分消費的顧客,有一半以上都是“差評”那這補貼行為完全就是打臉行為。

瑞幸現在就像是在玩一個跟時間賽跑的遊戲,每進一步就是實現新的蛻變,從一開始的各種貸款,到現在上市成功收穫各種投資,慢一步就是資金斷裂,供應鏈出現問題。


kimi_LG


你好,我是美食創作者在下孟子堯,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

個人認為,瑞幸咖啡想要取代星巴克在國內的地位,是不可能的。為啥會這麼說呢?

1.星巴克有自己的產業鏈。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一個品牌那麼簡單,它已經深耕於咖啡這條產業鏈,從種植到加工到咖啡豆烘焙,再到咖啡成型,星巴克最聰明的一點就在這裡,這一點毋庸置疑。

2.星巴克賣的是咖啡和社交,而瑞幸咖啡賣的是快餐式的咖啡。星巴克之所以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和它獨到的營銷方式有很大的聯繫。顏值高的產品,貼心的服務,情感的共鳴,和顧客之間建立了一個溝通的橋樑,打出一個網紅產品,就比如貓爪杯,就能火上好幾個月,這誰扛得住呀。

3.星巴克更像是一種生態環境。每個人去星巴克的目的都會有所不同,就如有些人是衝著這個氛圍和環境去的,有的人是為了無線和廁所去的,還有一些人則是奔著杯子去的。這一切的一切都能看出,星巴克不僅僅是一家咖啡店那麼簡單,而更像是一個生態環境。

瑞幸咖啡想要超越星巴克的話,不無可能性,但是要走的路絕對不會短,有句老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星巴克並沒有到日落黃昏的情狀,只能說,國產咖啡,必須要加油呀!






在下孟子堯


也不一定吧,但不得不說瑞幸的飲品有優惠券時價格真的便宜,十元不到。

從飲品來講,因為價格原因也很明顯口感上就明顯沒有星巴克好喝了。水分喝出來挺明顯的,相比星巴克起來說取代還不如是是滿足部分喜歡低消費網紅產品的消費者為主吧。畢竟,沒有人能拒絕物美價廉的東西吧。


砂糖茗


樓主您好:

首先我個人認為瑞幸咖啡未來取代星巴克的路很艱辛。

一,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經營模式的不通。瑞幸咖啡主要是靠線上訂單,以外賣為主,百分之80以上的店面沒有供客戶休息的地方。星巴克始終堅守線下訂單,為客戶提供休息,談判,會面的場所。

二,盈利模式。瑞幸咖啡目前還沒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瑞幸靠的是低價走量。

三,營銷路線不通。瑞幸咖啡主要走的是低端大眾路線,為了滿足廣大客戶食飲需求。星巴克則是為商務談判,休息,會面提供場所從而帶動消費。




阿逗127


瑞幸咖啡,一直希望做成國內星巴克,在前期的推廣中打折力度感人,且其logo鹿頭,製作也比星巴克要好(覺得更適合國內風格),記得在石家莊免費喝了四份瑞幸咖啡,味道香甜,回味也足,上市之後還虧損的企業不多,前期的投入大,但是,堅持的話,會有一片天,目前,店面也不少了,加油。



劉小鹹


不能說是取代,甚至很多行業都不存在取代一說辭,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特性,獨特之道,應該用超越來形容會更貼切,瑞辛咖啡超越星巴克也是正常的,但星巴克畢竟也是老品牌咖啡,也還是有很多忠粉的,影響無非就是市場份額門店數量的佔比率,各種行業都在尋求創新升級,只要不停止學習,能抓住市場需求,都可以良性生存!


西瓜大頭


這是一個定位問題。

瑞幸與星巴克是兩家風格不一樣的公司,簡單來說,瑞幸賣的是產品,星巴克賣的是一種消費文化,是用戶的感覺與習慣。

不是說瑞幸的店開多了就可以替代星巴克,文化是時間沉澱出來的東西,很難替代,它根植於用戶的內心。

反而,產品是最容易被替代的東西。


智行僧


瑞辛咖啡會不會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茶比如鐵觀音普洱會取代星巴克以及所有咖啡,成為地球人每天必需品。特別是這次疫情後茶的影響深遠


發飆的蝸牛360


不是吧,每次喝完我都拉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