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劉世江


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想要更進一步就非常困難了。首先我們來看看2018年全球主要經濟體GDP數據,印度的GDP是2.7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但如果你好好看看世界GDP排名,除了前兩名一個美國20.5萬億,中國13.6萬億,從第三名開始,差的極遠!日本4.971萬億美元,德國3.997萬億美元……後面國家與中美兩國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印度要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需要跨過日本這座大山,雖然日本的後面還有德國、英國、法國,但它們的GDP領先印度並不多,未來兩三年,印度GDP就有可能超過英法躋身前五,要超過德國、日本,還需花點時間,以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保守估計也得10年以上,但屆時中國GDP可能也趕上美國了,是日本的四五倍之上,印度GDP超過日本之後,顯然中美兩座大山幾乎是不可能跨過了。

印度現在發展很快,但發展水平並不高,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它的經濟規模不俗,很大程度上是人口規模支撐起來的。目前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13億,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規模是一個優勢,依靠這個優勢來趕上英法德日這樣級別的經濟體,還是有很大希望的,但想要趕上中美這樣體量的經濟體,就不現實了,未來還是需要以科技創新來驅動經濟發展,顯然印度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錦繡中源


印度當然可以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甚至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都不在話下,因為印度人有法力無邊的莫迪老仙。

這不莫迪剛提出了要在5年內將印度GDP增長到5萬億美元的宏偉計劃,而目前的印度GDP還只有2.7萬多億美元,也就是說在莫迪第二個總理任期結束前印度GDP要增長近1倍。這意味著在未來5年內,印度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增長率至少要在年平均12%以上,但是這在莫迪看來似乎都不是事。


這裡先要說明一下的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增長率一般是指扣除物價指數等因素後得到的實際GDP增長率,而名義GDP增長率乘以上一年的GDP才能反應一個國家以本幣計價的經濟真正的增量。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如果是處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話,那麼名義GDP增長率也一般會比實際GDP增長率更高,如果是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增長率則還需考慮匯率變化。

所以假設某國每年經濟增長率為8%、物價指數為上漲3%、本幣對美元升值1%,那麼經過相乘後該國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增長率還真可以達到至少12%以上,歷史上日本和中國等許多國家都做到了這一點。既然歷史上有許多國家都可以做到這點,試問有著迷之自信的印度又怎麼會認為自己做不到呢?


要知道印度人可是暢想過到2050年他們國家的GDP將位居世界第一,那時候印度盧比將是世界上最值錢的貨幣,而西方白人則男的給印度人擦皮鞋女的給印度人當保姆。所以印度人那是真敢想自信心突破天際,莫迪表示要在5年內將印度GDP增長到5萬億美元,那隻能算小兒科太保守了。

這樣在莫迪等許多印度人的預想中5年後的印度GDP將達5萬億美元,而目前第三的日本GDP徘徊在5萬億美元左右已經十多年了,排名第四的德國才堪堪突破4萬億美元。由於日本和德國經濟都增長非常緩慢基本在1%左右,因此到時候印度GDP將超過德國非常接近日本,用不了幾年就可以超過日本在經濟上先名副其實的位居世界第三了。


印度人想的當然非常美好,彷彿趕德超日就在眼前而趕中超美也為期不遠,但是客觀來說印度GDP要在5年內突破5萬億美元難度還是相當大。這是因為目前印度GDP增長率由7%點多大幅下滑到5%點多似乎陷入困境,如果不能很快反彈的話恐怕連超越德國都難了,再有就是連牛糞都算入的印度GDP注水嚴重以至於許多人懷疑其真實的GDP增長率只有4%點多。

所以莫迪要在5內將印度GDP增長到5萬億美元很可能美夢破滅,除非印度加大經濟注水力度和盧比對美元大幅度升值,只是這樣一旦經濟泡沫破裂印度會甩的很慘。不過如果按目前的形勢來看,印度經濟在5年內超過已經非常接近的英法兩國位居世界第五還是不難的,至於德國和日本則可能還要等下個5年或者10年。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印度經濟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並且沒有發生嚴重通貨緊縮和盧比對美元嚴重貶值的前提下,不然印度經濟要成為世界第三都將遙遙無期。


執斧談史說事


是否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2017年全球經濟總量排名,印度為‪26074.09億美元,成功超越法國,排名全球第六。

第二組數據,2018年,印度經濟增長率超過了7%,原本有望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然而,由於印度盧比發生嚴重貶值,給印度GDP在世界排名上拖了後腿,排名不升反降,再度被法國超過,落到第七。

顯然,2018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19年印度的GDP總量應當會重新超過法國,並有可能超過英國,攀升至全球第五的位置。

因為,其與英法的差距實在太小,只有千億、百億差距,增長情況略好,就能超過。而指望英法兩國在經濟增長上有大的突破,也是不大可能的。


而從印度與現排名全球第四的德國來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有近1.3萬億美元的差距,即便按照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德國經濟不增長,要完成1.3萬億美元差距,也要6、7年時間,更何況,德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快,兩者增長速度上的差距也就在3到4的樣子,要想在10年多完成對德國的趕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幾乎沒有可能。

而與日本的差距,更是高達2.4萬億之多,不脫掉鞋子追趕,要想在10年內超過日本,恐怕有點相當然。所以,印度10年內有可能達到全球第5的目標,但與位列第3、第4的日本和德國差距大大縮小。

所以,印度人喜歡吹牛,也可從這件事上有所體現。就像孟買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超過一樣。即便是編造,也能夠證明印度人比較喜歡說過頭話。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作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且總人口極有可能在幾年時間內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印度的經濟增長前景還是比較好的。

特別是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應當是未來印度發展的主要依靠和重點支撐。

一旦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增長,需求釋放,其他國家到印度投資的熱情也會被釋放。到時候,印度的發展就更會如虎添翼。尤其是中國的發展經驗,會成為下一步印度發展的重要借鑑,成為印度經濟總量不斷超前的重要力量。

所以,對印度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我覺得只要擁有足夠的發展時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還是很有可能的。


律之大者為國為民


印度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大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