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我對喝茶是不大講究的,只是作為一種“有色飲料”飲用而已,至於其“功效”也是不太在乎的,當然,對其價錢還是比較注意的。昨天,讀了魯迅先生雜文集《準風月談》中的《喝茶》篇,深感魯迅先生別具心裁的文思,故而今天寫來談談。

1. 喝茶的故事。魯迅先生這篇雜文的開篇,是從自己賣茶、泡茶、喝茶的故事起筆的。我由這個“魯迅喝茶故事”,知道魯迅先生“一向喝著粗茶”,偶爾“買二兩好茶葉”喝喝,但也不太注重“茶道”。“好茶葉”喝成“粗茶”一樣後,魯迅先生才改變“茶道”,喝出了應有的“味道”和“顏色”——“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並明確“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我由之獲得了相應的“茶道”知識——品茶,是要在意“味道”“香氣”和“顏色”的,並要講究“茶具”的品質。

在“喝茶故事形象”之後,魯迅先生出“思想”了: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這其中喝茶的“特別的感覺”就是這篇雜文的“主題概念”

2. 喝茶與人生。“喝茶的工夫”,特別是“喝茶的感覺”,在不同人生是大不一樣的。魯迅先生指出:“假使是一個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幹欲裂的時候,那麼,即使給他龍井芽茶,朱蘭窨片,恐怕他喝起來也未必覺得和熱水有什麼大區別罷。所謂‘秋思’,其實也是這樣,騷人墨客,會覺得什麼‘悲哉秋之為氣’,風雨陰晴,都給他一種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種‘清福’,但在老農,卻只知道每年的此際,就要割稻而已。”魯迅先生如此所寫,是客觀的事實——不同人生,對於“喝茶”“秋思”確是大不相同的。但“思想的邏輯”到此並沒有結束,而是還有縱深發展的。

3. 人生與感覺問題。魯迅先生接著指出:“於是有人以為這種細膩銳敏的感覺,當然不屬於粗人,這是上等人的牌號。然而我恐怕也正是這牌號就要倒閉的先聲。”

在此,魯迅先生的立場是非常鮮明的——批判“上等人的牌號”。進一步,魯迅先生更為深刻地明確:“感覺的細膩和銳敏,較之麻木,那當然算是進步的,然而以有助於生命的進化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於有礙,那就是進化中的病態,不就就要收梢。我們試將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較,就明白究竟誰活得下去。”如上“雅人”與“粗人”的比較對照,我們不難看出,這樣一篇《喝茶》就是對某些“騷人墨客”“上等人”“雅人”的“柔中帶剛”的尖銳批判。其中的“收梢”,為今日少用詞彙,其意為“人生和任何事物的終結部分;收場,收尾。”

“喝茶”,需要“特別的感覺”。魯迅先生的《喝茶》,更是別有洞天的“特別感覺”。其思維與文筆之妙,我們是怎樣“特別的感覺”呢?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