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這兩點讓人不敢現在買車

隨著武漢即將復工復產,意味著中國戰“疫”接近階段性的尾聲。

疫情告一段落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對於剛剛經歷了“至暗2月”的汽車產業來說,他們更急需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此前不少汽車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於穩定,加上全國各地各項鼓勵購車政策的出臺,或許車市將會迎來2020年汽車消費的第一個"旺季"。

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這兩點讓人不敢現在買車

畢竟,從1月底以來,有長達2個月的購車需求被限制。這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釋放一波購車熱潮。

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講,現在真的是一個“入場抄底”的好時機嗎?

起碼從功夫汽車的觀察來看,情況似乎並不如想象般的樂觀。

一、消費者“收緊銀根”短期難敞開消費

首先,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消費端。

沒錯,在疫情結束以後,汽車市場勢必會迎來一波購車熱潮。但需要清楚的是,這波“熱潮”形成的主體主要是2部分人——即原本就已經計劃買車人與疫情導致"排斥公共交通"的人。

對原本就已經計劃購車的人,疫情對於他們的影響無非就是購車時間由計劃的1、2月份往後推遲到了3、4月份。這一部分人在往常來說,只是汽車市場的日常增量。而鑑於過去兩年車市的表現來看,這部分增量其實佔比非常的小,即便被疫情集中到某個月份形成“小高潮”在龐大的基數面前也是杯水車薪。

至於受到疫情影響而排斥公共交通,選擇主動購車的人,那份額就更少了。事實上,這一部分人其實是原本的剛需購車群體,以目前中國車市處於存量競爭來看,這部分剛需購車的群體也仍是小部分。

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這兩點讓人不敢現在買車

那真正能帶動購車熱潮的,又是那部分群體呢?其實就是此前持幣觀望,可買可不買的“散客”。他們正在等待真正“入場抄底”的機會。

但不幸的是,此番疫情並不是一個絕佳機會。

一是經濟層面上,這部分消費者普遍受房市捆綁,已經是不堪重負。再加上這一次疫情影響,很多人宅在家裡是坐吃山空,此前準備用於購車的積蓄可能已用於應急,這也令他們開始意識到真金白銀的重要性。儘管目前很多品牌都能給出"零利率"購車,但也很難再說服這部分潛在消費者入場來增加自己的債務了。

二、促銷優惠力度很大?不存在的

前面說到,此番疫情並不是一個絕佳“入場抄底”的機會。

這裡可能你會問,疫情之下,汽車行業正處於“以價換量”的時候,為什麼不是購車的好時機呢?

其實,這只是消費者看到表面現象後的想當然。事實上,通過功夫汽車此前對各家4S店的走訪情況來看,內裡其實大有乾坤。

首先,有優惠促銷不假,但肯定不是最大力度的優惠。且不說比不了去年國5切換國6的大甩賣,就連平時購車旺季的力度都比不上。

以此次走訪的標緻4S店為例,目前店裡優惠幅度最大的中型SUV標緻5008有3萬元左右的現金優惠。咋看之下,這已經是很大的讓利了,但如果往回看呢?

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這兩點讓人不敢現在買車

在去年“金九銀十”時期,標緻5008的最高降幅達到了4.11萬,更不用說更早前的國5換國6時期。

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這兩點讓人不敢現在買車

除了標緻之外,還有沃爾沃,去年沃爾沃S60的最大優惠接近5萬,而當下僅才優惠才3萬元……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那麼,為什麼疫情之下,優惠力度比不上平常呢?

4S店銷售對功夫汽車道出玄機,“現在降價,以後還能升回來嗎?”這是很真實的回答。

在疫情之下,車企的“求生欲”之強,遠超消費者想象,這就好比莊家與散戶之爭,得利的總歸是莊家。

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這兩點讓人不敢現在買車


當然,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我們都知道,汽車的產業鏈大概是:零部件供應商-主機廠-經銷商-消費者。

受到疫情的打擊,上游供應商與主機廠的產能受到了很大影響,來到下游經銷商與4S店可賣的車就少。經銷商無車可賣,還能拿出巨大優惠來給消費者嗎?換平時都要加價提車了。而且加價也會產生“多米諾牌效應”,日後所引發以後一系列問題,是目前他們所沒有能力判斷與應對的。

因此,趁機“抄底”購車是不存在的。

三、功夫拍案

雖然目前疫情接近尾聲,但從市場的整體情況來看,如果不是急著用車,此時絕非“入場抄底”的最佳時機。

因此,業內人士所普遍認為的“報復性消費”短期內很難在車市裡出現,但銷量逐步回暖必然是會持續上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