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滅霸羅永浩,能滅了直播麼?

我曾經在小號裡寫過,也許是一隻蝙蝠成就了羅永浩電子煙行業滅霸的名頭。

但甭管怎麼說,他做什麼行業,什麼行業進入夕陽,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

最近聽聞他不賣鯊魚皮,要進軍直播行業。李佳琦表示瑟瑟發抖,趕緊在上海灘買了套一個多億的豪宅,落袋為安,免得被滅霸摧毀行業,流落街頭。

當然這是個笑話,作為相聲行業的前輩,老羅雖然值得我敬仰,但我不太相信他能在直播行業裡有什麼成績。

如果相聲說得好,什麼都能做得好。那郭德綱為啥不去做手機?岳雲鵬為啥不學李佳琦?

何況,老羅的相聲不同於傳統相聲。

傳統相聲的特點是什麼?

說、學、逗、唱。

它的重點,落在一個逗字。

但老羅相聲的重點不在於逗,而在於罵。

我是很早就關注老羅的,就是他和芙蓉姐姐齊名的時代,05年芙蓉姐姐排名第一,他江湖人稱七弟。

他的出名來源於他在新東方的教學內容,後來又做了牛博網,英語培訓學校之類的,等他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可能是源自砸冰箱的事件。

擱在今天回顧往昔,所謂牛博網,其實就是一個那啥啥的聚集地。

羅粉說他是最早的一面理想主義大旗,也有人說他是個騙子,但我覺得吧,即便是前者,他也不能代表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的。老羅旗下聚集的大都是高呼改變世界的這種。

其實改變世界沒有那麼高大上,你想想,所謂世界,指的就是地球。

那改變世界,就是修理地球,那不就是種地麼?

你瞧我這邏輯,多通順,快趕上郭德綱了。

回來繼續說老羅。他圈了這麼一群不肯種地,又想修理地球的粉絲,按說他最應該走的路,是效仿卡耐基。

卡耐基最大的成功就是兜售了成功學。

那老羅就應該去兜售理想主義學。

有人問,理想主義怎麼兜售呢?

人家成功學好歹可以賣預期,預期是學了能成功。

你老羅的理想主義學了能幹啥?

學了能PK。

不要笑,這真的是一種需求。

你不要覺得所有人都是奔著過日子的,未必。

這世上只有一部分人是奔著成功,或者說小一點,奔著升職加薪過好日子去的。

也有一部分人是閒的,奔著鬥嘴去的,基數也很大。

沉迷網遊的基數都那麼龐大,何況沉迷鬥嘴。

但非常遺憾,老羅不肯走這條路,他還是更希望獲取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不是兜售意義上的成功。

這是他走了那麼多年彎路的主要原因,沒有之一。

我為啥說他不能代表理想主義呢?不是因為他假。而是因為不見得所有理想都以修理地球為唯一目標。

有的人的理想是認識世界,你說這算不算一種理想?

有的人的理想是認識自己,你說這算不算一種理想?

甚至你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覺得這都算一種理想。

但很顯然,這三種,和老羅的那種通過輸出攻擊力改變地球的模式,不一個路子。

所以我昨天說,我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我的理想是認識自己。

怎麼認識呢?

見天地,見眾生,然後才能見自己。

可能有極少數人知道,我們號最初的名字叫做什麼大軍師聯盟之軍師解答,記不清了,大概這意思。

差不多一天後就被我改了,改成了記憶承載。

最初那個名字是確切的,說明我的產品經理本能第一時間就告訴我,一個號的定位是什麼,才有可能長期存在下去。

這意思就是你要提供一定的作用,你輸出的內容得有用,而不僅僅是賣人設。

軍師解答的定位就是為人群提供服務,輸出有用的內容。

之所以被我第二天就改了是因為當時的需求。

當時沒有粉絲,我自己才是第一個粉絲,家人才是第一批粉絲。

所以起先的三個月裡寫的都是家長裡短,每一期找一個藏品,講述我小時候的記憶。

日更。

偶爾,大概也就是每個月,發表一兩篇時事評論,題材完全隨我個人興趣。

比如我寫過芯片,寫過蒼老師的婚姻。

這期間一直是我一個人運營,就這麼粉絲就破萬了。

接下來就遇見非常尷尬的局面,持續了有四五個月。

我們的粉絲數當時已經超過了我的運營能力,我沒有精力去聽一萬來人每天的想法。

我有很多事情要做,當時我所在的公司要上市,我每天交易的時間長達12小時,不寫文章我也是焦頭爛額。何況寫完了還要聽聽讀者說什麼。

我記得當時有很多人告訴我,西風,你關心的話題我們不關心,能不能寫一些我們關心的。

比如我個人當時關心的是回憶,我想起自己小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人類的情緒。

我有時候問我兒子,小時候開不開心,想不想回到小時候?

他也會像豬八戒想起高老莊一樣,露出呆呆的模樣。然後說出一句與年齡不符的話:“想又有什麼用呢,又不可能回得去。”

他上小學之前是很安耽的,我們不像虎爸虎媽一樣,沒有帶他上任何補習班,而是幾乎每個週末都帶著他去周圍各個五星級酒店裡度假。

他是快樂的長到了六歲,忽然就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類似準軍事化,基本上週六日都要上各種提高,興趣班。

所以每個人懷念小時候都很正常。

我那時候每期都拿藏品做引子,原因就在於四個字:

物是人非。

東西還是那件東西,上一次我還是個稚童,看見了身邊比如有個瓷瓶,也許旁邊椅子上坐著我的祖父,祖母。

訪客裡面或許有某位科學大師,我祖母的親戚,音容笑貌,講述民國的故事。

但一晃眼,我祖父已經過世將近20年了,我祖母已經老的忘了一切。

為什麼東西還在呢?這其實是一種痛苦。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我有時候覺得木心挺慘的,雖然網上老喜歡聊他。或許是被他那個沉溺民國的弟子陳丹青弄成那樣的。

木心上一次的記憶也許還是小時候,他住在烏鎮的大宅中,他一直到10多歲還傻乎乎的,由丫鬟抱著去街上買東西。

一回頭,再一次看到重建的老宅,他已經是白髮蒼蒼,屋子裡的擺設,盡力復原。

可是小姐姐呢?媽媽呢?爸爸呢?

所有的人都沒了,只剩自己一個,走回昔日的家中,那種滋味,你品。

只有木心一個老人,獨自住回他空落落的祖屋,每天外面遊人喧囂,路過的時候指指點點,瞧,這就是木心大師的家,他還活著,一個人住在裡面。

我覺得這是很痛苦的。

他故去後你建紀念館都是對的,可他的晚年,把他也變成紀念館的一部分,變成景點的一個招牌,是很讓人傷感的。

你勾起了他所有的回憶,可是,回憶中所有的人,都不在了。

但你仔細想,這個話題是一個很小的圈子。

人如果不能跳出過去,他就沒有未來。

你去研究下人口組成就會理解,民國的遺老遺少們,一定是一個小圈子。

大部分人,是奔向未來的。

前者以王家衛為代表,他簡直是民國遺老遺少們的代表導演,後者呢,以趙本山,郭德綱為代表。

我終究還年輕,還有很多日子要走。

我雖然是受著類似王家衛的審美價值體系長大的,但我終究意識到,我們還是要擁抱郭德綱,擁抱未來。

就像我評價過許知遠,我看得懂他想表達的那種5%的人的審美體系或者講叫做價值觀。

但我也明白,你終究要和95%在一起,才熱鬧,你的心理才能健壯。

運營了10個月後,一個人忙不過來。我找了幾個志願者,免費幫我。幾乎是一週我就意識到,這種模式走不下去。

因為志願者只有興趣與熱情,沒有專業也沒有利益捆綁,他們不理解怎麼運營,這個溝通成本比我一個人,還要忙。

第11個月,我自己貼錢,僱編輯,到那時候,我們任何收入都沒有,全靠我燒錢去養團隊。

我們三任編輯裡,兩任畢業於北大,兩任省報記者出身,一任雜誌編輯出身。

他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參與到創作中來。

我不可能每天花費一整天的功夫去了解各個號將近二十萬的讀者究竟在想些什麼,我更不可能24小時不間斷的關注全世界的消息面,各種話題。我不是機器人,更不是超人。

所以,要有團隊三班倒的去替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觀察世界的最新消息面,並且從龐雜無序,有時候甚至是對立的情緒中抽絲剝繭,歸納總結出一個問題。

明天,讀者們需要什麼。

作為讀者代表,編輯來問我問題,我通過創作文章的方式,回答。

一問,一答,日復一日,從不停歇。

編輯最大的功力就體現在提問,它實際上引導了創作的方向,這就叫選題。

至此,一個媒體才有可能長期穩定的靠自己養活自己,它需要具備一個大前提:

定時定量的輸出有用的內容。

你現在回想我當初擬定的第一個名字,所謂軍師解答,是不是很有預見性?

說明各個行業的產品經理都是相通的。

工科的產品經理和文科的編輯第一時間都明白,靠人設,走不長,靠興趣,走不遠。

1、內容要有時效性,讀者的時間是有限的,看了你的文章,大概瞭解最新的時事。

2、內容要有分析性,讀者要看你的觀點,這是一家之談,但幫助讀者抽絲剝繭。

3、要對讀者有用,你要把行業經驗,對局勢的判斷,乃至有可能執行的價值觀埋在文章裡面。

4、還要有相聲的味道,段子的形式,讓人家笑一笑,十年少。

四者合一,讀者只花5~10分鐘,一次性得到四個他關心的,他想要的。

不讓人家白花這10分鐘,這是我們的一個定位。

你覺得這是不是一種理想主義呢?其實也可以是。

現實的理想主義,也是一種理想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