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女兒發現有“貓膩”,黑臉質問:幾個意思

“外孫是狗,吃完就走”,雖然是句民間笑話,可現實中,老人受幾千年封建思想侵蝕,有了孫子不待見外孫,一碗水端不平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為在他們心裡,覺得女兒嫁出去是去給別家生兒育女去了,就像嫁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甚至有些封建家庭,老人立下養老靠兒子,女兒出嫁不能分家產,不能摻和孃家事的規矩。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女兒發現有“貓膩”,黑臉質問:幾個意思

眼看又要過年了,可小麗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去年過年,老人給孫子和外孫發紅包的那點事,一直讓小麗如鯁在喉,和父親的關係也鬧僵了。

過年孫子外孫跪地給老人拜年,看著倆孩子一天天長大,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伸手給孩子紅包。父親年邁身體不好,小麗怕父親彎腰傷著,趕忙去接紅包,可父親卻說得很明確,這個是孫子的,那個是外孫的。

遞紅包本是好意,可父親一提醒,小麗起疑心了,接過紅包的一瞬間,小麗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原來兩個紅包不一樣厚。小麗也是個直腸子,打開紅包一看,外孫紅包一千塊,孫子紅包裡放了三千塊,三倍之差讓小麗心寒了。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女兒發現有“貓膩”,黑臉質問:幾個意思

當然小麗並不是計較錢多錢少,而是父親一碗水端不平讓人心寒,當黑臉質問:“幾個意思,外孫就不是你的骨肉了麼”?父親倒也悠然自得,不慌不忙的解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外孫隨婆家姓,就不是這個家的人。

並還說明,小麗也是外人,將來分家也沒她的份。本來好好的過年氣氛,就被這麼一點小事給攪和了,父女倆的關係也回不到從前了。如今眼看年味越濃,小麗心結沒打開,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父親,反倒憂愁起來了。

過年給壓歲錢,本是好寓意,是長輩給晚輩的祝福,無論給多給少都是長輩的一片心意。老人厚此薄彼,本就有違發紅包的本意。

俗話說:愛屋及烏,外孫雖然沒有繼承了孃家人的姓氏,可也是孃家血脈相連,老人一碗水端不平,並用潑出去的水來形容出嫁的女兒,家庭的歧視感,只會讓小麗和孃家人拉仇恨,寒了的心,不知需要多久才能緩過來。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女兒發現有“貓膩”,黑臉質問:幾個意思

姓氏真的那麼重要麼?

曾有一篇文章中寫道,姓氏並不重要,家長作為表率,對孩子的教育才重要。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孩子耳濡目染,將來也會傳承這種壞風氣,惡性循環下去,家庭再無寧日。

反之,重視家庭風氣,父母自省己身,孩子上行下效,懂得感恩,大家庭一片和諧氣氛,這樣的幸福家庭它不香麼?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女兒發現有“貓膩”,黑臉質問:幾個意思

無論是外孫還是孫子,即便是姓氏不同,血脈相連的感情也斷不了。而子女們生活幸福,家庭和諧,不就是老人一輩子的願景麼?愛屋及烏,對待孫子外孫時一碗水端平,豈不是最好的持家之道。眼看要過年了,大家的寶寶們會收到多少紅包呢?又該怎麼花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