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總是清宮戲呢?

小時候,常看電視的朋友都知道,那些年,中國電視劇的大頭是古裝劇,古裝劇的鼎立三足是武俠劇、戲說歷史劇、言情劇。武俠劇裡,金庸獨步天下,至於戲說歷史劇和言情劇,清宮劇——也叫辮子戲——就是毫無疑問的霸主了。

圖書行業待久了,都明白一個現象就是,每有一部成功改編成電視劇上映的作品,背後都有成百上千倍的同類型同題材作品,比如這幾年鮮少出現,即使出現了也刪除核心設定的“穿越”文,這些作品且不說泥沙俱下,單輪數量,幾個小說類App都能吃一輩子。

於是,為啥都是清宮背景呢?

為啥總是清宮戲呢?

表面上,是時間離得近,相關資料多——這是背景便利。

而對於非歷史正劇的,偏重娛樂向,給觀眾打發時間的那些電視劇,選擇清宮背景,尤其是康雍乾三代作為故事發生時間,其底層邏輯,無他,有閒有錢罷了。

一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王婆幫西門慶拉縴兒的時候,有一個精闢論述,即“潘驢鄧小閒”。其實道理差不多,無論是創作的人還是看作品的人,本質上跟西門慶潘金蓮的追求沒什麼區別——為了找樂子,為了更好的找樂子。如是而已。

於是回到電視劇:大家的體裁都是古裝電視劇,起點一樣——即潘驢這兩個天生的條件持平;大家的目的都是給觀眾老爺看,一樣的伏低做小。

所以,影響選擇的,也就是鄧和閒了。

其實挺好理解,歷史正劇先不提——那本身並非純粹的娛樂產品,超綱了,那些戲說劇,穿越劇,言情劇,說穿了也都是感情劇——男人之間的是《鐵齒銅牙紀曉嵐》,男女之間的就是《還珠格格》,哪怕是武打劇,主業談戀愛順便打打殺殺也是共識。於是王婆的理論經久不衰。

所以,有錢莫過皇家貴胄,有閒莫過王孫公子,老百姓家長裡短每天看得多了,要看就得看那些平時夠不著的。

於是戲說和言情是內容,背景就是宮廷了

為啥總是清宮戲呢?

所以,選拔開始,看看哪個皇帝運勢最足,換句話說,哪個皇帝最有閒有錢,適合談戀愛。不排除有的人口味清奇,選擇獨特,但現在都說大數據,咱們得看普遍狀況。

先拉個單子,看看古代正統皇帝有哪些活到了60歲以上,不至於讓女主角青春守寡。

漢:漢高祖劉邦 62歲;漢武帝劉徹 70歲;光武帝劉秀 63歲。

隋唐:隋文帝楊堅 64歲;唐高祖李淵70歲;武則天 82歲;唐玄宗李隆基 78歲;唐德宗李適 64歲。

兩宋雖然不是大一統,但畢竟是正朔,可以提上一筆,不過只有完顏九妹高壽,81歲。其他人則是宋孝宗趙昚 68歲;宋理宗趙昀 60歲。

元朝不是漢人王朝,暫且提一句,元太祖鐵木真 66歲;元世祖忽必烈 80歲。

明朝:太祖朱元璋 71歲;成祖朱棣 65歲;嘉靖朱厚熜 60歲。

清朝:努爾哈赤 68歲;康熙 69歲;乾隆 89歲;嘉慶 61歲;道光 69歲;再有就是溥儀 62歲。


接著,去掉非大一統王朝皇帝,不然皇帝忙著統一天下,哪有時間情情愛愛。要是甘於偏安,更不得了,沒有上進心,不夠正能量。於是兩宋以及東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亂七八糟小國家的皇帝排除。

下一步,看他們的在位時間,在位時間越長,享受天下供養越久,換句話說,整體局勢穩定,談戀愛也不操心。於是,在位30年以上的是下面幾位:劉徹 54年;劉秀32年;李隆基 44年;忽必烈 34年;朱元璋30年;嘉靖 45年;康熙 61年;乾隆 60+3年;道光30年。


接下來,就看登基年齡了,登基時年輕,意味著可以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享受權錢色,意味著那些愛情事業什麼都不耽誤。不然就成了大英王儲查爾斯。而這些人中,45歲以前登基的有這些:劉徹 15歲;劉秀 30歲;李隆基 27歲;李適37;忽必烈 45歲;朱元璋 41歲;朱厚熜 15歲;康熙8歲;乾隆 25歲;道光39歲。

再之後,看登基難度,難度越高,意味著享福越少,於是排除開國皇帝——那是需要真刀真槍打出來,位子是搶來的,免不了前期艱苦奮鬥,後期休養生息,享受有限,談個戀愛還擔驚受怕,不值得。

同樣的還有權力交接不順暢的皇帝,他們要麼繼位不順,要麼晚年因為儲君問題導致宮闈變故,血親失和,只剩孤家寡人,這已經完全違背了言情的初衷了。

於是先排除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

接著排除權力交接出現問題的皇帝,所以巫蠱之亂的劉徹、宮變上位又被兒子奪位晚年近乎幽禁的李隆基、幼年上位,前有權臣震主後有九子奪嫡的康熙被排除。

剩下的就是這四位:李適、朱厚熜、乾隆、道光。


硬性條件都排除了,接下來就是看當時的環境,換句話說,是否是所謂的“太平盛世”。國事一團亂麻還忙著談戀愛的,渣男無疑,非是良配。因此李適、嘉靖、道光排除,一個有奉天之難,被人趕出了皇宮,一個壬寅宮變差點被勒死、庚戌之亂熱火朝天,還有一個有鴉片戰爭,說多了都是淚。

於是只剩下了弘曆。

為啥總是清宮戲呢?

有一說一,作為皇帝,大清朝的乾隆和溥儀是最走運的兩位。

溥儀以後再說,一個末代皇帝退位幾十年,還當過頭號漢奸,能活到62歲,堪稱“龍脈”最後的庇佑。

至於乾隆皇帝,那堪稱史上最走運的富二代了——爺爺康熙把內外的事情都平個差不多,老爹雍正累死累活十三年攢下偌大家業,乾隆二十多歲順利繼位,坐享其成。

那是最後一個“太平盛世”,從康熙算起綿延一百多年;那時候皇帝真是說一不二——明朝的那些大臣有多不合作崇禎有話說;兒子多,女兒多,這還是正經冊封的,傳說下江南更是播種無數,如果有需要,隨時可以創造出一個皇子皇女來;以及正經的兒子們又不敢造次,不像自己的那些叔叔們。舒服了60年,臨了選了繼承人謹小慎微,還當了三年太上皇,89歲才駕崩。說他把大清積累的氣運禍害個乾淨,一點不假。自他之後,大清朝爛成什麼樣歷史課上大家都知道,但他眼睛一閉,一了百了,什麼也輪不到他操心。

所以,有錢——太平盛世,有閒——時間長,有傳說——多少民間小吃都號稱“乾隆下江南御筆”,加上人丁興盛,不用費力想名字,談感情的全部條件都已齊備,於是成了古裝劇最好的題材庫。

順便說,成書於那段時期的《紅樓夢》,給了太多作者資料和靈感。

所以滿大街的清宮戲,也就不足為奇了。


個人公眾號:某車的自留地(mouche69)

一個文創小店:蟲二文化生活館

感興趣的,歡迎來逛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