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兒”三次嫁人記

此文頗長,閱讀時間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醜石原創

我給你講一個“巧兒”的故事。

她既不是《劉巧兒》中的巧兒,也不是大姑娘與小媳婦,是個年近古稀的老人。

她住在我們小區好幾年了,伺候著一個離退休老幹部,老幹部腿腳不方便。有人說她是老幹部兒子請來的保姆,也有人說她是老幹部的後老伴。

她外出買菜時,有老太太搭訕,有人問她叫什麼,她小聲回答:巧兒。但你問她老家是哪,兒女在哪,年齡多大,閉口不言。

巧兒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她這個名是她早已經做古的爹起的,她爹愛看評戲《劉巧兒》,就給她起了個在當時那個年代很時興的名字——巧兒。人人都喜歡喊她巧兒,既好聽又好記,還時不時讓她唱一段《劉巧兒》選段。巧兒既不羞澀也不拿捏,張口就來。

“巧兒”三次嫁人記


巧兒第一次嫁人

20歲時受父母之命嫁到鄰村張柱家,這張柱是個五大三粗的小夥子,也能幹,沒過五年,添得一兒一女,夫妻恩愛,巧兒日子雖然窮但非常滿足。

但好日子似乎與巧兒無緣,那年冬天,張柱去磚窯上打工,每個月中旬與月底改善生活,那次是蒸的一大籠屜大米乾飯,配上大蔥炒雞蛋,這可讓張柱饞紅了眼,一口氣吃下五大碗大米乾飯。

到了下午就開始胃痛,告訴了同村李二強,想讓他陪自己一起回家,找個赤腳醫生看看。李二強沒同意,歇工會扣錢。

可憐的張柱沒有等到家,就撐死在半路旁邊土堆裡,手把冬天凍得僵硬的土地刨了很大的坑,那個坑見到的人都說很大很大,能夠埋下張柱。

巧兒成了寡婦,帶著一兒一女過著青黃不接的日子,張柱兄弟三個,上面還有兩個大伯哥。

到了農忙時,大伯哥經常幫助耕種、收割,時間久了,大嫂起意見了:自己家活不幹天天往巧兒家跑,是不是有別的想法。

更可怕的是,村裡的長舌婦們也開始說三道四。

閨女豔子與兒子小偉在學堂經常有人欺負他們,要麼說是沒爹的孩子,要麼說是他倆是別人的野種。

小偉生氣跑回家,衝她娘喊:“以後不許俺大爺過來,丟人。”豔子也在旁邊低頭掉眼淚。

巧兒說了一句“嗯”繼續忙她的活,之後大伯哥也就不經常來了。

隨著孩子長大,花銷多了起來,日子越來越艱難了……

巧兒一年四季不閒著,忙時種地,閒時做手工編織,手工檯布,換兩小錢,家裡常年喂著雞與鴨,下了蛋給孩子增加營養。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下去。

“巧兒”三次嫁人記


巧兒第二次嫁人

那年巧兒三十有二,村裡的風言風語也沒有了,大家看巧兒基本也不和大伯哥來往,只是一個人忙裡忙外,開始心疼這媳婦。開始張羅給她尋個婆家。

這不同村李二強,就是張柱的死與他稍微有點關係的那個男人。家裡老婆由於難產而死好幾年了,他老婆也命苦,上世紀80年代在農村重男輕女思想還是非常嚴重,她已經生了兩閨女,架不住婆婆想要孫子,又懷一胎。鄉里計劃生育抓的緊,只好挺著大肚子躲去遠村姨家。生產時,姨夫堅決不讓孩子生在他家,女人產血沾上怕晦氣。急急忙忙往家趕,到了家因為一路在架子車顛簸,又受了寒氣,難產大人孩子都沒保住,死了,聽說這次生了個帶把兒的。撇下兩閨女,和巧兒兩孩子歲數不相上下。

有人說這是李二強的報應,誰讓他那時候沒有管張柱。說歸說,村裡長舌婦無論啥事都要車輪軲轆來回轉。說完東家說西家,一年四季不閒著。這才叫日子,這才叫生活。

但看到李二強家兩沒孃的丫頭,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乾淨的,這碎嘴子的老太太眼圈就紅:李二強年齡也不大,該給他找個婆姨。男人沒有婆姨,家哪還叫家啊。

“巧兒”三次嫁人記


村東頭的巧兒,村西頭的李二強,咋看咋合適。都兩孩子,都是填房,都日子過得這麼苦。長舌婦們這個冬天沒閒著,召集全村女人,大家商議這門親事行不行?(兩當事人可不知道。)

結果大家一致表決通過,開始分頭行動。有人去巧兒家,有人去李二強家。沒多久,不等過年,李二強搬到巧兒家。為什麼是李二強搬到巧兒家,不是巧兒搬到李二強家呢?原因巧兒念及舊情,不想給孩子換姓,而且兒子十歲了,要給兒子提前蓋新房子,不能離太遠。

大傢伙想了想,也對,誰家有兒子就聽誰的,兒子可是根兒啊,張柱雖然死了,他的根兒還有啊,李二強搬到巧兒家是對的。

就這樣,巧兒嫁給李二強,安安生生過了幾年舒心日子。

李二強幫巧兒蓋了一處新房子,預備著小偉長大娶媳婦用。

李二強家兩閨女初中畢業後去縣城服裝廠打工,巧兒的閨女豔子嫁了人,在一個鄉,也不太遠。

巧兒總算鬆口氣,盤算著好日子馬上來了,三閨女一兒子都拉扯大了,以後可以和李二強輕輕鬆鬆過幾年舒心日子。

話說李二強家兩閨女素素與靜靜在縣城待了不到兩年,人立馬變洋氣了,掙的工資巧兒也不要,讓她們自己攢著,留做嫁妝。

素素與靜靜一看到縣城百貨大樓來了新樣式衣服就去那裡跑,學會了化妝,頭髮也拉直,賊順溜。從哪看都不像村裡來的丫頭。

到了找對象的年齡,村裡的老太太快要把巧兒的門檻踏爛了。可這兩閨女出去這兩年,心氣高了,想在縣城找對象。

在縣城找對象可不比村裡,在村裡找對象隨便挑,在縣城找對象那是別人挑你。

經過種種努力,素素終於在縣城定下了對象小山,領著對象回家了。


“巧兒”三次嫁人記


小山從小縣城長大,爹孃開一家電門市部,連賣再修,非常紅火。這小山從小在做生意的家庭長大,這心眼非常活泛。

來到巧兒家,看了看家裡家外,轉了轉房後另蓋的四間大瓦房,還數了數豬圈有幾頭豬,雞窩有幾隻雞。

巧兒和李二強以為小山沒來過農村,到處新鮮,沒太在意,熱情款待了這未來姑爺。

可沒過多久,素素與靜靜回家了,把她爹李二強叫到另一屋裡,嘀嘀咕咕半天。

巧兒也不知這爺兒三說的什麼,怎麼還聽見這兩丫頭哭呢?是不是遇見不開心的事了?

李二強蔫蔫地走出來,沒說一句話,出門了。素素和靜靜也沒說話,看了看巧兒,只那一眼,巧兒的心立馬像針扎一樣。

剛紋的眉毛,綠色眼影下,那雙眼睛早已經不是巧兒十年前看到的那兩雙眼睛。

素素與靜靜剛來這個家時,滿頭髮長蝨子,衣服長短不一,髒髒的小手與小臉,怯怯的看著巧兒。巧兒眼圈一紅:哎!這世上少了這當官的爹,少不得這要飯的娘啊!

沒幾天,給兩丫頭做了兩身新衣服。從上到下把她倆收拾的乾乾淨淨、利利索索。長舌婦們都看在眼裡,美在心裡:她們可是做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好事,要知道,誰家過上好日子可都有她們的功勞。

“巧兒”三次嫁人記


不要小瞧農村這幫長舌婦,她們是穿行鄉村各個角落的義務勞動者,你就掰手指頭算算吧,她們為農村發展做了多少好事,一輩子默默無聞紮根於農村,奉獻於農村。大到婚喪嫁娶、小到誰家丟了只雞,剛來的小媳婦不會做鞋面,還有誰家孩子夜哭“魂”丟了,哪件事離得開她們,都親歷而為。大無畏奉獻的精神,頂多喝你家兩碗水,吃你家一碗飯。

咳咳咳,寫小說寫跑題了,講到哪裡了。哦,對,素素與靜靜與李旦到底密謀什麼了?李旦為何一聲不吭,她倆為啥哭啊?巧兒這心中一串疑惑:沒有對不起這兩丫頭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可不是那《小白菜》中的後孃,這幾年對這兩丫頭視以己出。

沒幾天,她總算知道了。原來這兩丫頭回家是讓她們的爹與巧兒離婚。原因很簡單:影響她們在縣城找對象。縣城男孩找對象隨便挑,要家庭條件好的,模樣俊的,能幹的。她倆不好找對象就是因為家庭成員複雜。

素素對象小山已經說了,他媽媽不同意。小山回去就把巧兒家看到的一切都告訴了他媽媽。這個在縣城混了多年的女人,表面笑面虎,見誰都笑,背地裡特別能算計。心裡一盤算:娶個這媳婦可不划算,素素她爹就是給人家扛活的,給人家兒子蓋的新房,給人家種地養豬,什麼也沒給自己閨女置辦下。等將來兒子小偉結婚,從丈母孃家啥也撈不著。

小山本身對素素沒啥太深感情,聽了他媽這席話,就想和素素分手。素素一百個不同意,好不容易脫離農村,到手的肥肉怎能飛了啊?和廠子裡姐妹們一說,姐妹們也有成功嫁到縣城的。告訴素素,這簡單啊,讓你爸和你巧兒姨離婚不就解決了。記住,該爭取的財產一定要爭取,你家的豬賣了也要分一半錢。

素素一心想嫁到縣城。縣城多好啊。夫妻兩下班後就去逛公園,逛商場,還能看電影。走到大街上也美啊,聽著光碟店裡放的任賢齊的《任逍遙》,那心情多叫美。至於巧兒姨對她這些年的養育之恩早忘得一乾二淨。

那個成功嫁到縣城的姐妹給她出主意,讓她拉上妹妹靜靜回家和老爹說,先來軟的,使勁哭就行了。

李二強萬萬沒想到,兩女兒去了縣城沒幾年居然變成這樣。他恨自己無能,在家好多天也不說話。

巧兒的再次追問下,他說了實話。巧兒如五雷轟頂,她萬萬沒想到兩孩子變成這樣,暖了好幾年也沒有暖透這兩孩子的心。

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她如果勸這兩閨女,肯定會讓她們更加憎恨,思來想去一晚上……

“巧兒”三次嫁人記


第二天,巧兒把全家叫到一起,看著素素與靜靜:我和你們的爹準備離婚啊,都別發愁了。

小偉與豔子使勁瞪著素素與靜靜,她倆自知理虧,也不說話了。

財產也到是好分,還是各種各家的地,以前巧兒家的東西還是巧兒家的,剩下後添置的要麼分開,要麼折成錢。

全村老太太們又來看熱鬧了,李二強往他那拖拉機裡搬東西,素素與靜靜還在那裡嘰嘰咕咕什麼,貌似說新蓋的房子怎麼辦?是不是也該折成錢。

跑到巧兒面前,假惺惺的說:巧兒姨,這房子……

不知哪個大娘耳朵靈,叉著腰指著素素與靜靜喊了起來:兩沒良心的小兔崽子,咋,還想打這房子的主意啊?

圍觀的人們炸鍋了:太不像話了,什麼東西,去了縣城學壞了,不說感恩,還想臨走把房子帶走。

村支書來了,站在院子中間:巧兒和李二強離婚了,這房子歸女方,也不是歸女方,歸兒子小偉所有,他要是因為房子娶不上媳婦,就是咱全村的罪過。

聽到這,素素與靜靜灰溜溜的走了。

沒幾年,巧兒兒子小偉結婚了,娶了鄰村一姑娘俊玲,來年添一胖小子。

巧兒也快60了,在家看看孫子,收拾家,偶爾豔子回來,一到鄉里逢五逢十的集就過來,給她這苦命的娘嘮嘮閒瞌,買點巧兒愛吃的點心與水果。

“巧兒”三次嫁人記


巧兒第三次嫁人

到了2015年,巧兒已過花甲,俊玲與小偉出去打工好幾年了,想在所在的城市買房子,把兒子接過去上學。

買房子首付不夠,這可怎麼辦?

俊玲說:“把老家房子與宅基地賣了吧,還有地也租出去。”

小偉說:“這可不行,我娘住著呢,再說咱以後回哪裡?”

“咱不回老家了,至於你娘,在市裡給她找個保姆的活。”

“啥保姆,這麼大歲數了?”

“沒事,市裡好多老頭就喜歡這些從農村來的老太太,既能幹也事少!”

小偉:“這……我娘一輩子命苦,可不行。”

“咱對她不賴啊,你看這房子馬上又要漲價了,咱攢錢都趕不上房子漲價的速度,趕緊拿主意,到時候把兒子接過來上學,市裡條件比農村好多了。你得為咱兒子著想啊,你不去說我回去和咱娘說。”

俊玲回老家和巧兒一說:“娘,你希望你這大孫子在市裡上學不,條件也好,還有你兒子30多了,像他這麼大的都在外面買房了,村裡都沒有年輕人了啊!”

巧兒想想也是這麼個理,她這輩子不就是為了兒子和孫子活著嗎?他們好她就好。

巧兒就這樣來到了市裡,俊玲很快給她找了個保姆的活……

“巧兒”三次嫁人記


那老頭對她不錯,早年死了老伴,想尋個老伴吧,孩子們不太同意。

但經過幾年相處,發現巧兒確實為人不錯,也就鬆口了,只不過提出要求:可以結婚,但不許領結婚證。

也給他們在酒樓辦了場熱熱鬧鬧的婚禮,小偉一家三口還有豔子一家四口都來了。

巧兒打扮的挺精神,喝了幾杯紅酒,微醉,眼睛朦朧抬頭看著那老頭,喊了一聲:“柱子哥!”

那老頭笑了笑:“巧兒,我不是柱子。”

巧兒哽咽了:“那你是二強啊!”

老頭搖搖頭,摸了摸她那滿是皺紋的臉,拉著她的手說:“都不是,我是張建軍!巧兒,記住啊,我是張建軍。”

“嗯!”巧兒低下了頭,幾滴眼淚掉在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