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真的從中獲利了嗎?為啥?

農夫山泉有點田Z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沒能從中獲利!

當大蒜、大豆和生薑在漲價的時候,農民家裡的這些農作物早就賣光了。根本不可能還有貨。有人狠下心,把來年的種子賣了出去,雖然賣出了高價,但在來年重新種植的時候,只得花更高的價錢賣回種子。許多人因為上一年大蒜、大豆或生薑價格高,今年就大量種植,本來希望今年有好收成,可是事與願違,收穫的作物倒是多了,可是價格又降了。農民增產不增收。這倒也就罷了,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到了第二年的時候,這些去年緊缺漲價的農產品,卻是市場飽和,賤價也無法賣出去!市場需求的殘酷,真讓人想尋短見。許多農民因為大量種植,弄得虧了大本。

為什麼去年種植的農產品能夠發財,今年同樣種植這種農產品卻要把人逼上絕路呢?這就是盲目隨從種植的後果,農民種植農產品,一定要對市場進行調查和合理判斷,有條件的情況,應該多到同為種植農產品的農戶走訪,聽取人家的意見,看看人家今年打算種植什麼作物,以什麼為主,什麼為輔,觀察同行人對種子的保留狀況,同時調查種子市場,看看今年什麼種子銷量大。如果種子銷量偏大的,農戶存留的種子又是偏多的,那麼,就必須考慮今年該不該種植同樣的作物了。

農民為了種植的收成,對市場調查和判斷非常重要,儘量做到合理供需,以免造成農產品脫銷或賣不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