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文默寫專項練習(附答案),家長給孩子收藏好!

《勸學》

(1)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中的“

”這句話印證了這個道理。

(2)在《勸學》中連用了“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等多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 ”的觀點。

(3)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勸學》中提出“ ”的觀點,繼承並發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答案:(1)學不可以已 (2)學不可以已 (3)學不可以已 

《逍遙遊》

(1)《莊子·逍遙遊》中,“”一句表現了宋榮子看淡世間榮辱,不會因外界的讚譽而更加奮勉。

(2)《莊子·逍遙遊》中以“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一句是“”。

答案:(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蟪蛄不知春秋 

《師說》

(1)韓愈《師說》中運用對比手法揭示了古代聖人和時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聖人在自身已經很優秀的前提下還不斷為自己“充電”,而時下一般人的學識情況是“”,卻恥學於師。

答案:(1)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阿房宮賦》

(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一句,勾勒出阿房宮凌雲蔽日的宏偉氣勢。

(2)杜牧《阿房宮賦》中,描繪了阿房宮樓閣很多,不計其數的情形,其中展示出“長廊”特點的一句是“”。

(3)杜牧《阿房宮賦》中,揭示出“後人”如果只哀憐秦國卻不引以為鑑的後果是“”。

答案:(1)隔離天日 (2)廊腰縵回 (3)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赤壁賦》

(1)《赤壁賦》中,蘇軾主張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他用“”一句表達了自己從變化的角度看待世間萬物的觀點。

答案:(1)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琵琶行(並序)》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並序)》中用“”一句說明偏僻之地粗俗的鄉野音樂很難聽,以此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

答案:(1)嘔啞嘲哳難為聽

《氓》

(1)《詩經·氓》中“”短短數字,便刻畫出氓看起來忠厚老實的形象。

答案:(1)氓之蚩蚩

《離騷》

(1)《離騷》中表明作者“”,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

答案:(1)寧溘死以流亡兮

《蜀道難》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

答案:(1)難於上青天

《錦瑟》

(1)李商隱在《錦瑟》中表達自己內心曾經茫然的一句是“”。

答案:(1)只是當時已惘然

《登高》

(1)杜甫《登高》一詩中,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詩句是“,”。

答案:(1)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中運用對比手法,想象故國“”,只是自己的容顏已老。

答案:(1)雕欄玉砌應猶在

《念奴嬌·赤壁懷古》

(1)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上片描寫了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其中“”一句從視覺角度來寫滔滔的江流。

答案:(1)捲起千堆雪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在《永遇樂(千古江山)》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但由於行事草率,最終卻“”。

(2)辛棄疾在《永遇樂(千古江山)》中認為北伐抗金應做好準備,如像宋文帝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之雄心,只怕會有“”的結局。

(3)《永遇樂(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遠,首先想到的是孫權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心中思緒萬千,於是發出了“,”的慨嘆。

(4)《永遇樂(千古江山)》中感嘆東吳強盛的局面和孫權風流餘韻的英雄業績,都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一去不復返的句子是“,”。

(5)《永遇樂(千古江山)》中讚歎劉裕北伐的赫赫戰功的兩句是“,”。

(6)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寫古代英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的名句是“,”。

(7)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中“,”兩句,將英雄劉裕成長地的歷史遺蹟呈現在讀者面前。

答案:(1)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2)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3)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4)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5)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6)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7)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論語 十則》

(1)孔子在《論語》中認為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的一句是“”。

答案:(1)學而不思則罔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惡劣的環境可以激發人為生存發展而積極奮發;安逸的環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導致最終衰亡,所以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總結說“”。

(2)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一句從國內方面闡釋了國家滅亡的原因。

(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總結全文、歸納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答案:(1)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入則無法家拂士 (3)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魚我所欲也》

(1)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我們應當像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所說的那樣有所取捨:“”。

(2)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進一步闡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義利之辨的句子是“”。

答案:(1)捨生而取義者也 (2)捨生而取義者也

《曹劌論戰》

(1)曹劌的同鄉認為如何抵擋齊國的攻勢是統治者操心的事,曹劌沒有必要參與,但是曹劌毅然面見了魯莊公,他的理由是當權者目光短淺,“”。

答案:(1)未能遠謀

《鄒忌諷齊王納諫》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下令能受中賞的人是“”。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接受鄒忌的諷諫,於是下令,凡是能批評他的過錯的人都能受獎賞,其中“”能受到上等獎賞。

答案:(1)上書諫寡人者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出師表》

(1)《出師表》中,諸葛亮希望後主不要自己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2)諸葛亮《出師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條件很差,地少將寡,民窮地荒,進而大聲疾呼“”,大有危在旦夕之勢,如不救亡圖存,將會出現國破身亡的後果。

答案:(1)不宜妄自菲薄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桃花源記》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語句是“,”。

(2)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以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桃源的寧靜、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的句子是“,”。

(3)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兩句,說明桃源人與世隔絕,對社會狀況一無所知。

(4)《桃花源記》中,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是“,”。

(5)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描繪了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寫出了生活於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樂。

答案:(1)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2)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3)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4)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 (5)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陋室銘》

(1)《陋室銘》中描寫陋室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2)劉禹錫《陋室銘》中“,”兩句,寫了室外清幽雅緻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3)《陋室銘》中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的詩句是“,”。

(4)《陋室銘》中,虛實結合寫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劉禹錫《陋室銘》中“,”兩句,寫出了居室主人擺脫官場俗務後的輕鬆自在,兩耳清靜,又沒有繁瑣的政務勞累自己的身體。

(6)劉禹錫《陋室銘》中表達了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7)《陋室銘》中暗示雖陋室而不陋,點明文章主旨的語句是“,”。

答案:(1)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2)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3)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4)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5)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7)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高考古詩文默寫專項練習(附答案),家長給孩子收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