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去井陉的路上,天空,像一只半透明的容器,盛满着阳光和雨水,上午还霡霂着的霏霏细雨,转眼变成倾泻而来的阳光。一次团队的集体活动,原本要去一个千年的风雨廊桥,却在半路上和一个蛰居在深山之中的小村不期而遇。

于家石头村——历史的烽烟在我走进村庄的瞬间突兀呈现。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阳光照在石头上,象是照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也把正午的村庄照得慵懒,于家村像一个打盹的老者,安详、宁静。

穿行在迷宫一样的石巷里,闻着清新而单纯的泥土气息,静溢在身后铺撒开来,身后似乎有轻微而细小的声音,回头的时候,一只黑色的小狗早已贴着裤脚站定,显然,这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东西还不知道什么叫做陌生,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于家祠堂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面前的,印象里该是青烟袅袅的。然而,当我驻足站在这个让全村人顶礼膜拜的黑漆大门前的时候,一把锈锁将探求的欲望推进视线的深处。而锁不住的是门前一对石鼓和门楣上的一对石榫,后来我才知道,下面的叫门当,上面的叫户对,内心里倏地一惊,门当户对,看似荒凉古旧的村落竟然掩藏着世世代代流淌着的儒家思想,象流淌在血管里的血,干枯了,凝结了,依然脉络清晰。寻找来路,尽管每座石屋的宽窄大小不尽相同,布局却如出一辙,惊人的相似。木质的户对虽然在岁月中剥蚀了原有的色彩,但门上贴着的早已退色的门神和倒写的福字却向路人无尽地诉说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复杂心情。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现在让我们来解读悬挂在于家祠堂门首上的一副字迹斑驳的匾额:僾见忾闻,是谁将这样四个充满悲愤和慨叹的字作为一副对联的横批置于门头?又有谁能理解这是在怎样一种惊秫无助的心情下写就的四个字。1457年,官至兵部尚书的于谦受奸佞小人诬陷在京城人头落地、曝尸街头。“罪当九族,家戍边。”史书上的寥寥数语,掩藏着多少宦海沉浮下刀光剑影里的血雨腥风。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500多年前的某一天,于家祠堂的主人于有道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他拽着家人的衣角,在夜色中仓皇逃离了京城。向西,向西,走向漫漫黄沙遮蔽下的旷野,那年,满天黄尘中,他们踉踉跄跄向着背离京城的方向踯躅前行。风雨冰霜的天,月黑风高的夜都不能阻挡他们逃生的本能。终于,当一片石窝出现于眼前的时候,绵曼河的河水阻滞了他们疲惫的脚步,眼前大片的原始灌木林,象一座屏风挡住他们西行的身影。历史出现惊人的相似,背水而战的韩信怎么也不会想到于谦的后人会来到这里依水而居。这里虽然“与木石居,与鹿豕游”,但终久远离了血腥和恐怖。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于谦死后的1466年,当宪宗皇帝带着虚伪的哭腔无关痛痒地向手下的大臣们宣读“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之无虞,唯公道之独恃,为奸权所并嫉,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的文诰并令其传送全国时,在远离京城的于家村,一座于氏祠堂也赫然矗立在苍山微水之间。这里黄栌秋叶红,蝶蜂仲春舞,宝鼎烟霏,瑞霭降陇。这个窝在石缝里的村庄却已成为于家百世相传的福祉了。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先人对这个俨然城池一样的村庄进行着年复一年的修饰,东西称街,南北叫巷,不通谓胡同,狭窄者名夹道。全村6街7巷18胡同12夹道,全用青石铺就,锃明挂亮,形同碧玉,高低俯仰,纵横交错7余华里。再看门口两边的一副镌木楹联:基业远遗祖德恩泽大,藻蘋时荐百世水源香。早已透着于氏后人坦然平和,福由心生的淡定心情,还有祠堂里透雕金龙的神龛和神龛前的黄缎帷帐,祠堂院内的古门古窗、古碑古匾、宫灯蜡台以及那株枝繁叶茂的古柏,无不给人一种皇家贵丞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时过境迁的荒凉和无奈。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石育人而生福,人琢石而生辉。于谦的后人用最原始的朴拙与蛮荒做着生存的较量,以祖先的恩德庇荫着后人的憨厚和耿直。从那时开始,村里石井上的辘辘摇干了多少人的眼泪,又摇来了多少湿漉漉的晨曦?七街八巷、户户相连的村庄在多少个日落黄昏后升腾起延续血脉的炊烟?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从虬劲扭曲的古柏和村人淡定的眼神里我仿佛看见了时光穿越的深邃,那深度,磨蚀了几代人口口相传,世世难忘的屈辱和惊恐。于是,血脉的硬度延续、冲淡了内心结茧的阴霾,日子逐渐被时光打磨成一台老旧的风车,闲置在同样老旧的窗台下,或许还能在某个黄昏来临的时候掀开早已尘封的记忆。家家门前直立着的碌碡、屋后的古戏台,树荫下的石磨、以及庞大的石头村落背后错落的梯田,无一不在显现着“根深叶茂”。远离京城,远离政治,这里成了于谦后人隐居的乐园。五百年的时光飞逝而过,从此,没有谁愿意离开大山一步。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一条石巷的尽头,正要回身折返的时候,一转身,眼前豁然开朗,看似封闭的地方却暗藏天地,进退之间,却是柳暗花明的窃喜,阳光那么奢侈地铺展开来,砸在石质的陡坡上,将炫目的光亮反射到空中,石头被温暖的阳光抚慰着,连那颗挂满青果的桑树都暧昧地把自己的影子藏在脚边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穿过一条窄巷,几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一对新人在拍照。白色的婚纱,长长的裙摆掩饰不住娇俏的身姿。女孩侧卧在一面石墙上,说是墙,却是通向另一个高度的陡坡,高度的抬高,使婚纱很自然地垂落下来,象拉开的帷幕。女孩的左臂将半个身子轻轻托起,脸微微上扬,眯起眼睛,迎接了阳光。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看着沉醉在幸福之中的白衣姑娘,我想到刚才那只斜躺在阳光下慵懒着的猫。在一群陌生人面前,姑娘竟然还有几分自得的神情。他们或是土生土长,唯石头情有独钟,舍弃青山绿水的陪衬,经不住婚纱的诱惑,以石头为背景,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也踏踏实实。或许是赶了很远的路程,一对远道而来的新人,只想把这古老的村庄当作陪衬,天长地久,将自己的爱情亘古永恒。总归,在我看来,古老的石头成了新婚的陪衬,实在是再高明的摄影师也想不到的风景。一种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衔接,一种穿越时空和未来的牵手。霎时,在我的眼前,这古老的村庄不单单是眼中的风景,还有一种更久远的,是血脉的延续,亦或生命的年轮。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高台上,矗立着古老而独特的清凉阁,几个人站在树荫下指指点点,大概是在谈论“风动匾”的传说。远远望去,象一张放大了的黑白照片。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村边的崖头下,一棵苍老的古柏从石缝里挣扎着生长出来,艰难地往斜刺里伸开臂膀,给树下的空地遮蔽出一片斑驳的阴凉。一位穿黑衣的老人躬身在这片树荫下,在巴掌大的土地上播种。他专注地打量着脚下松软的土地,全然没有或者根本就不会注意一群人的出现,这个午后的时光仿佛属于他一个人了。几颗青豆,几粒蓖麻或许长不出什么气候,但只要有土的地方老人便不忍让它空着。绿芽生长的时候,村庄贫瘠的希望也在这个午后生长。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老人的身后,是一条绕村而过、早已干涸了的小河,这个季节,河床不会裸露苍凉,绿色正在各个角落疯长。绿的草、绿的藤、绿的树纠缠在一起变成河的羽毛。河床很低,探着头往西,扎进观音阁长长的甬道里,那绿色的羽毛就模糊着一路远去,变成石上青苔。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行走在午后空寂的小巷,感觉自己象个影子,脚步落下的时候,没有吸附的泥土,而是被锃亮光滑的青石反射到空中,让寂寥产生回响。经过一个青石雕花的门洞,又有一只黑色的、巴掌大的小狗跌跌撞撞跑出来,围着裤脚嗅着生人的味道,继而转身,像一团漆黑的影子移到青石台阶上,翻趴着跌进门槛里,消失的不见踪影。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在山里远行,总有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最直接的表象就是方向的不确定。从汽车驶离都市开始,当大片的旷野扑面而来的时候,记忆就只存在于地图之上。尽管早晨的太阳在追着车跑,我还是认为是车在追赶落日,意念中前方的远山是落日的归宿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当村庄笼罩在一片迷蒙的青烟中的时候,汽车朝着苍岩山的方向出发了。透过车窗,甘淘河的河床逐渐宽阔,大片裸露着的卵石以掩饰不住的苍茫撞击着夕阳的余光。几头牧归的耕牛和一位赶牛人远远地出现,路边的绿荫在快速移动、后退,一幅动态的风景。尽管即将落山的夕阳显得步履匆忙,可我的视线却停留在河床里缓慢移动的耕牛和人身上,竟然注视了很久,很久。

井陉于家石头村,明朝于谦后裔避难,繁衍生息,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关于作者:我是清水无鱼hh,今日头条优质旅游领域原创作者,光阴无彼岸,心中有风景,如果你也喜欢旅游,就让自己有一个随时出发的远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