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頸動脈硬化不吃阿司匹林可以嗎?

飛姐串串香1


年齡4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頸動脈有硬化的問題,就一定要吃阿司匹林嗎?當然不是的!

現在對於阿司匹林的認知,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形,有的朋友,覺得到了40歲以上,不管身體有沒有問題,就應該長期吃阿司匹林了;而有的朋友,則擔心吃阿司匹林,會帶來副作用風險,即使該吃,也堅決不吃。

實際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預防領域,其地位是非重要的,但長期用藥,也更應該關注這個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評估好藥物為身體帶來的獲益或風險,才是最重要的。

服用阿司匹林的身體獲益:阿司匹林之所以能夠為心血管風險疾病患者帶來預防效果,是因為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使其發揮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減少梗塞風險方面,阿司匹林有著明確的藥理作用。

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首先是他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在預防血栓的同時,也帶來了出血傾向加大的風險,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腦卒中、皮下出血、牙齦出血等問題,都有可能因服用阿司匹林而引起;其次,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和藥物結構,又使其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更要充分評估其引起胃出血的風險。

作為一種預防疾病的藥物,如果您沒有相關疾病風險,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帶來的健康獲益,一定不會大於服藥可能帶來的風險。比如說這位朋友的情況,如果僅僅是有頸動脈的輕度硬化的情況,而不存在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經過綜合血壓、血脂、糖尿病、家族病史、吸菸、肥胖、慢性腎病等多個方面因素的評估,其心腦血管疾病也不屬於高危風險的情況,當然完全沒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有人告訴你頸動脈發生硬化,就一定要服用阿司匹林,那他可能真的並不是很懂。

再來說一種情況,如果您有頸動脈硬化的情況,而經過綜合評估又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患者,那麼這時如果醫生建議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就屬於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的情況了,所以一級預防,是指並未發作心血管疾病,但未來十年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較高,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血管問題的一種服藥預防方式。

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前也需要經過嚴格的評估——

1. 如果有消化道潰瘍活動期,或者有大的消化道出血風險的患者,也不能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來做一級預防。

2. 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應該先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治後,再考慮服用阿司匹林。3. 對於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如果血壓無法平穩的控制到150/90以下,也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

4. 對於有糖尿病的朋友,如果血糖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也要慎用阿司匹林。

因此,對於有頸動脈硬化的朋友,這個頸動脈的硬化並非是一定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必須適應症,是否需要阿司匹林,需要經過嚴格的心血管風險評估來確認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來確認。而對於尚未發作過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在服藥前,還要進行相關的出血風險評估,只有這兩個評估都做好了,確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才可以考慮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李藥師談健康


40歲就檢查發現頸動脈硬化確實比較年輕。阿司匹林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藥物之一,但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則需要根據頸動脈的狹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評估後再做決定。

頸動脈狹窄程度可分為三級。狹窄程度<50%為輕度狹窄,狹窄程度在50%~69%之間為中度狹窄,狹窄程度≥70%為重度狹窄。

是否需口服阿司匹林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一般頸動脈狹窄程度≥50%,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狹窄程度≥70%可能會需要考慮應用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2.如果狹窄程度<50%則需要結合所存在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決定是否需要應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的預防。一般認為如果同時存在以下至少3種危險因素,則建議服用阿司匹林:
  • 年齡:男性≥50歲或女性絕經期後;

  • 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應時首先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方可服用;
  • 糖尿病:血糖升高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 高膽固醇血癥: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斑塊的核心成分。
  • 肥胖:體重增加也是引起心血管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如果體質指數(BMI)≥28kg/m²或腰圍男性≥90cm或女性≥85cm。
  • 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男性>55歲或女性>65歲有發生過心血管疾病,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 吸菸:包括一手煙和二手菸。眾所周知,吸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尤其是每天吸菸≥30支的人,風險更大。

3.如果頸動脈硬化已經合併有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最後提醒一點,在服用阿司匹林時注意觀察有過敏、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阿司匹林是一抗凝劑,現臨床多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但很多人可能對此存在一誤解中,只要是有了心腦血管疾病,就都用阿司匹林長期服用,以作治療和預防。其實阿司匹林正確的使用應該是在血管裡面的斑塊破裂、出血或脫落,將有血栓形成的時候,作為抗凝劑使用,以免血栓栓塞相應部位的動脈血管而發生梗死。

40歲頸動脈血管硬化,也就是說沒有血栓形成或存在,此時服用阿司匹林是沒有必然意義的,沒有治療及預防意義,白花錢,甚者可能有產生副作用的風險,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是沒必要服用阿司匹林的。


進取16127558944


阿司匹林已經成為家戶喻曉的一種藥物,很多老年人把它當成一種保健藥,認為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實際上阿司匹林時也是不能夠隨便吃的。畢竟阿司匹林還是有一些副作用的,引起胃腸道不適,甚至消化道大出血風險。

40歲,頸動脈硬化需要吃阿司匹林嗎?如果單純只有這兩種情況是不需要吃阿司匹林的。

那麼,哪些情況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應用最多的是在二級預防,也就是已經有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以後再次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具體來說,以下幾種疾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第一,冠心病,包括穩定性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冠脈搭橋術後。

第二,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或者是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顱內動脈粥樣硬化伴狹窄患者。注意:房顫引起的卒中是需要用抗凝藥物的,如華法林、泰畢全、拜瑞妥等,而不是抗血小板的藥物如阿司匹林。

第三,外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包括頸動脈斑塊,多發性的肢體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後,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後。

再就是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也就是很多患者覺得自己目前沒有什麼心血管疾病,想預防疾病的發生。

應該說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作用存在一些爭議,尤其是去年有一個大型的循證研究ARRIVE研究發佈以後,更是有些人發文說阿司匹林走下了神壇。

那麼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中是否還有價值?哪些人群應該選擇?

目前很肯定的是,對於心血管風險水平較低的人群,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

我們國家在2017年發佈了中國人群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中國指南,指南指出,未來10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10%的患者,才考慮使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主要包括以下這些患者。

1. 年齡≥50歲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一項或以上的危險因素: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發病史)、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或蛋白尿。

2. 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良好,但有以下三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兩項:吸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

3.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30~45ml/min/1.73m2。

因此阿司匹林不能隨便吃,作為心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是一定有獲益的,作為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一級預防時,建議未來10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服用阿司匹林。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