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俄簽訂的《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究竟苛刻到什麼程度呢?為什麼歷史老師一直在說苛刻?

0詩意0769


單純從賬面上看,德俄簽訂的《佈列斯特合約》對新生的俄羅斯政權而言打擊相當沉重。俄羅斯將失去126.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4的國土面積;失去6200萬人口,相當於全國的44%;農業損失33%;工業損失54%;製糖業損失80%;鐵礦業損失73%;煤礦業損失75%;還有27%的財政收入。這樣的條款能不苛刻嗎?

1914年,俄羅斯帝國捲入一戰,但是戰場的失利和國內經濟的崩潰引發了俄國的二月革命。俄臨時政府又投入一戰戰場,並發動了“克倫斯基攻勢”,然而他們很快便被同盟國擊敗,折讓俄國的形勢更加嚴峻。俄國決定退出戰爭,並尋求和同盟國的談判。

武力就是真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別想從談判桌上得到。

1917年,雙方開始談判,德國提出要將波蘭、立陶宛、部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割讓給德國,並賠償30億盧布,這種嚴苛的條件也引發了蘇共的嚴重分歧。列寧同志主張接受條約,為新生的政權緩口氣。然而他的意見被黨內同志否決了。1918年1月,列寧的主張被接連否決兩次。德、俄繼續談判,前者還向後者發出了最後通牒。直至德國執行“拳擊行動”,對俄羅斯大舉興兵時,蘇俄中央政府才又召開緊急會議,列寧的建議勉強通過。

佈列斯特合約主要內容:

1. 蘇俄停止和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狀態;

2. 蘇俄軍隊全面復員,海軍軍艦歸港並解除武裝;

3. 蘇俄承認芬蘭、烏克蘭、白俄羅斯獨立;

4. 蘇俄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庫爾蘭、俄屬波蘭等地割與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

5. 蘇俄將阿達罕、卡爾斯、巴統地區歸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6. 蘇俄拆除阿蘭群島所有防禦工事。

7. 1918年底前,蘇俄需向德國支付60億馬克賠款,分5期償還。


但是德國又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這又讓蘇俄中央炸了鍋,他們再度否決了列寧的意見,最後在列寧威脅致辭的情況下才通過後者建議。簽約後,俄國正式退出一戰,德國和協約國的戰事還在繼續。

人算不如天算,結局迎來逆轉

1918年10月29日,德國發生十一月革命。當年11月9日德意志帝國崩盤,11月11日德國宣佈戰敗。德國和協約國簽署的停戰協議中,就提到放棄《佈列斯特合約》。蘇俄中央也廢止了該條約。苛刻的條件也變成了一紙空文。


航空之家


從列寧力主簽訂《佈列斯特合約》。(蘇聯政府三度否決列寧提議)。就可以看出列寧是一個多麼高明和負有戰略眼光的大外交家,歷史證明了他的正確。而當列寧面對國內強烈反對,說了那句名言:“XXXXX,愛國主義的破布就會高高飄揚”。在列寧以辭職相威脅情況下,蘇聯政府批准了苛刻的《佈列斯特合約》。但僅僅八個月以後,德國戰敗,蘇聯政府宣佈廢除《佈列斯特合約》。實際上蘇聯沒有任何損失,那德俄簽訂的《佈列斯特合約》的主要內容以及如何產生的呢?

佈列斯特和約,全稱《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剛剛成立的蘇聯政府與德國政府為首的同盟國在1918年3月3日簽訂的和約。合約一共包括14條正文、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核心內容是:蘇聯政府放棄在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主權(間接割讓給德國)。俄國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蘇聯政府支付給德國政府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而德國付出的僅僅是承諾不干涉蘇聯內政,不武力入侵蘇聯。

首先,我們不能把列寧簽訂《佈列斯特條約》的簽訂當作是列寧賣國的事實。在此之前,蘇聯政府通過的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 該項法令要求以不割地,不賠款的方式讓蘇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換取蘇聯國際和平環境。列寧做法就是以犧牲部分利益,保全整體利益的體現。實際上,就當時蘇聯的具體環境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此舉雖然是無奈,且吃虧很大。但也是必然的選擇。因為這是 新成立的蘇維埃唯一選擇,別無他法。面對毀滅與苟且,死亡與恥辱。列寧只有選擇後者。只有如此才能鞏固政權。讓新生的蘇維埃政府得以生存。但這和以時間換空間是兩個概念。妥協不等於賣國 。主和派不是投降派。

還有就是,列寧已經清楚地預見到,德國必敗。現在不過是迴光返照強弩之末罷了。德國是在以一國之力在挑戰整個歐洲,失敗是德國的唯一結果。蘇聯政府承諾支付給德國的所有利益,完全可以做到口惠而實不至。只要拖到德國輸掉這場戰爭,那麼無論之前簽了多恥辱的條約,也就是說廢紙一張,也能自動作廢。換句話說,蘇聯向德國妥協,不過是表面上認慫而已。而對於德國政府而言,德國光是簽訂條約是不行的,關鍵在於得到實際利益。而前提是德國就必須戰勝協約國(英法)可惜德國失敗了,一切自然就無從談起。

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列寧的主張無疑是正確的,歷史無法假設,如果列寧不簽訂《佈列斯特合約》會如何?而德國失敗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急於和蘇聯簽訂 條約,實際上是一種累贅。德國贏了面子輸了裡子,贏了戰術輸了戰略。而列寧則是恰恰相反。總之,《佈列斯特合約》的簽訂,蘇聯笑道了最後。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