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快樂”正在佔用你的生活


“垃圾快樂”正在佔用你的生活

01

我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從手機中卸載某短視頻了。

只需要短短几個小時,我就能刷到好聽的歌曲,有趣的視頻,以及我喜歡看的一切一切。

然後呢,我自以為掌握了全世界,但很快就發現,什麼也沒有記住,而時間卻在悄悄的溜走。

此刻的我,彷彿晚清時沉浸於鴉片的菸民一樣,眼神空洞,意志消沉,一瞬間總有徵服世界的慾望,卻沒有做小事的行動。

我想,行屍走肉,也不過如此。

何止刷視頻,玩網遊,打麻將,喝酒吹牛,看爽文小說,當時帶給我的感覺的確是一個比一個爽,但過後卻是無盡的麻木。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垃圾快樂。

可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沉浸於這種快樂中無法自拔。

02

垃圾快樂

榨乾時間,摧殘身體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

男生跟三五好友擼串喝酒侃大山,7,8個小時老老實實坐在凳子上,不覺得乏味,那一瞬間,世界都是我們的。

女生捧著IPAD,刷電視劇一夜都不眨眼,世間最帥的小鮮肉彷彿唾手可得。

但讓你讀一本書,5分鐘就混混欲睡;讓你去跑一會步,還沒換上跑鞋,就心生退意。

細思極恐,垃圾快樂正在偷走我們的時間,我們卻渾然不覺。

刷了一夜的手機,但你讓我說記住了什麼,我好像也說不出來;喝了一夜的酒,吹了一夜的牛,除了頭痛欲裂,也沒有剩下什麼。

玩了一個月的遊戲,面對鏡子中眼圈黝黑,蓬頭垢面的自己,也很想問一句,我在幹什麼?

垃圾快樂,耽誤了時間,影響了身體,得不償失,甚至還能要命。

在重慶,一男子和三位牌友打麻將,因太久沒有胡牌,突然胡了一把“槓上開花”,終因情緒起伏太大導致過度激動,引發身體異常反應而當場死亡。

儘管醫務人員及時趕來搶救,最終還是無力迴天。

儘管這只是個別現象,但垃圾快樂的惡果,無時不在向我們傾訴。

短暫的愉悅過後,是更大的空虛和消沉,而要消除這種感覺,則需要更加強烈的快感。如此惡性循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沉浸於垃圾快樂而很難自拔的原因。

魯迅曾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

外國一名遊戲玩家Hakoom曾憑藉“全球擁有最多白金獎盃玩家”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十年時間內,他不“眠”不休通關數千款遊戲、獲得一萬座金盃,據說一週遊戲時間達到120小時以上。

我只想說,這不是垃圾快樂,這是用生命在維繫的快樂。連他的家庭醫生都說,因為長期的睡眠不足,Hakoom的肝臟已經達到了人體的極限。

每週120小時,十年時間,大概6萬個小時。按照格拉德威爾“1萬小時定律”計算,本應為世界訓練出一位同時掌握6項大師級技能的偉人。

而這裡,卻只出現了一位骨灰級的遊戲者。

03

垃圾快樂

磨滅意志,喪失精神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最基礎的理論,就是成本和回報的關係,即性價比。

而像刷手機、玩遊戲這種行為,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活動,因為它用最低的成本,獲取了最大的精神快樂。

偶爾為之,放鬆精神,無可厚非。

但長此以往,任何諸如學習,鍛鍊等短期內無法看到收穫的東西,終將被放棄。一旦我們習慣了在瞬間獲得快樂的方式,任何高成本的獲取都將被舍離。

這才是垃圾快樂的問題之處。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場景:

明明打算要讀一本書,要去聽一會課,結果心裡想,我最後再刷一條視頻,最後再看5分鐘電視劇。

結果,這一最後就是幾個小時,即便心理無數次的掙扎,但似乎都被短暫的快樂所矇蔽。

最後,往往都是以“算了,明天再幹吧”收尾。

如果無數個這樣的明天加在一起,我們就沒有明天了。

曾經一位公眾號運營者說過:“這是一個看短視頻都恨不得用2倍速的時代,肯花5分鐘讀完一篇公眾號文章的都是英雄。”

而垃圾快樂成癮導致的悲劇也屢見報端。

據媒體報道,江蘇一位29歲的男子因終日沉浸於看直播,從日均打賞幾十元最終發展到數萬元。

積蓄花完後,挪用公司公款930萬元打賞,並瞞著妻子與女主播線下幽會,最終被判刑,妻子也與之離婚。

就像一個要減肥的人,在炎炎夏日,幾塊錢一罐的冰可樂唾手可得,但一飲而盡過後,除了嗓子感受那一瞬間的冰涼後,沒有任何的益處。

而你會發現,已經越來越難忍受喝白開水了。

前不久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整晚上大家聊的話題,幾乎都是:

某某男星如何如何;某某女性又跟誰出軌被記者拍到;以前的某個同學居然買了一棟別墅;我聽說誰誰離婚了。

大家都樂此不疲,彷彿不八卦點兒東西出來,都不好意思說話。

晚上我回到家,靜靜的躺在床上,回憶我今晚究竟得到了什麼,是友誼的延伸,知識的增長,見聞的提升,還是心靈的洗滌。

都不是,我經歷了一晚上的垃圾快樂。

叔本華曾說:“意志是一個強壯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垃圾快樂對人的傷害,絲毫不亞於毒品。它的厲害在於,你感覺不到它的傷害,當你感覺到時,恐怕已無力抗爭。

04

垃圾快樂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日本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曾寫過《斷舍離》一書提出:

斷等於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對於垃圾快樂,我們更要 斷!舍!離!

規劃時間,只留下最關鍵、最有用、最最需要的部分。

遊戲、電視劇等等可有可無打發時間的活動通通可以捨棄。

遺憾的是,有多少人從這關就敗下陣來,覺得生活裡如果沒有了這些打發時間的東西,生活將失去色彩,雖然知道這些東西沒什麼用,但就是捨不得。

這其實是弱勢文化的體現。

就像電視劇《天道》中,王廟村作為最貧困的貧困村,居然修了一座教堂。

村裡有很多基督徒,整日幻想主能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但卻沒有人想付出絲毫的努力來改變現狀。

這種思想就是弱勢文化。

弱勢文化對於人們來說十分輕鬆,懶庸的躺著玩遊戲,看電視,毫無困難,屬於易用的消遣。

與此對應的是強勢文化,類似於精英與世俗。

強勢文化訓練過程艱辛,成才不易,一旦訓練出來就是強者。

這也就是當初差不多的兩個人,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逐漸增大的原因。

蔡康永曾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我們都需要努力的做一個冷淡的人。”

多數有短暫快感的東西,一刻都不能嘗試,切記,一刻都不能。

當你的意志無法完全掌控你的行為時,就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

新媒體作家粥佐羅曾在《學會寫作》一書中提到:

“在這個世界上,天才和智力不足的人各佔1%,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既做不到不寫不練就能一鳴驚人,也不會持續訓練卻沒有進步。”

換句話說,只要堅持,就會進步;經常讀書,能讓你變得聰明。

經常跑步,能讓你變得健康。

能一蹴而就,從來就不是你成功的捷徑,唯有沉積內心,厚積薄發,才能保持持續的動力。

夥伴們,最短的路,從來就不是正確的路。

“垃圾快樂”正在佔用你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