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不要彩禮"準岳母只提一要求,女婿全家卻說:想得美

1

"為什麼我結婚感覺像賭博?"

"彷彿正在走進一個深坑。"

"這婚我還結不結?"

深夜,面對閨蜜的三連問,我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今年,閨蜜準備和戀愛五年的男友結婚,準公婆給他們按揭了一套房子。

對她說:"不給你們年輕人壓力,貸款我們還。"

聽後,閨蜜感動壞了,到處說,怎麼攤上這麼好的公婆。

然而,閨蜜的父母卻異常冷靜,對女兒說,

"畢竟是給你們的婚房,問問你男友,房本上有你的名字嗎?"

天真的閨蜜,感覺父母好勢利,表示人家出錢的房子,憑啥加咱名?

"我們這麼多年的感情,是想好好過一輩子的,才不是那種結婚就想著離婚的!"

"我還想著,婚後主動還貸,我們自己的房子,幹啥讓老人還?"

父母看著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小白兔,心中充滿擔憂,她根本不知該如何保護自己。

閨蜜一心撲在自己編織的美好生活上,無暇清醒的觀察夫家,或是潛意識裡就拒絕面。

但問題就在那裡,這時選擇忽視,等踏入婚姻,為時已晚。

後來,雙方父母見面,男方表示,為了付婚房首付,家裡傾其所有,還借了些外債,因此,彩禮不多。

閨蜜媽媽說:"彩禮我們不要,只有一個願望,希望婚房能加上我女兒的名字。"

頓時,桌上鴉雀無聲,男方父母的臉色瞬間鐵青。

閨蜜父母早就知道會這樣,就退了一步,說:"要不這樣,房子首付我們出一半。"

男方父母依舊沉默不語,最後,還是她男友打圓場說回去商量一下,見面就這樣草草收場。

再後來,閨蜜從男友嘴中聽說,準婆婆的態度是:還沒結婚就開始算計我家房子,想得美。

我一跟你談利益,你就跟我談感情,閨蜜的心,從熱情似火中瞬間降至冰點。

直到現在,這事兒還拖著,估計男方想拖到婚禮那天,看你能怎樣,他們吃準這姑娘捨不得這段感情。

這套房子,男方寧願揹債,也堅決不加女友名字,他們想著:

1)因為買房揹債,沒有彩禮講得通;

2)婚後這些債務,夫妻共同承擔;

3)雖說月供老人出,但小兩口能袖手旁觀嗎?

4)男方買房,女方裝修,順理成章。

今後,假如離婚,債務是共同的、房子沒你的份兒,裝修、家電也帶不走,穩賺不賠的生意。

結婚,對於絕大多數的情侶來說,都是因為愛,初心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但若一方總是索取、算計收益,當作穩賺不賠的生意時,婚姻必將走向失敗。

多少婚姻,死於算計。


2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小兩口結婚,男方出全款購置了一套房屋。

把女友感動壞了,主動提出孃家負責裝修、家電,後來孃家又添置了輛車,日子就這麼幸福的開始了。

不料,沒過兩年,小兩口的婚姻出現裂痕,最終以離婚收場。

在財產分割時,男方的算計展現的淋漓盡致:

房子是男方婚前購置的,和女方無關;

車歸男方,付給女方折價款;

關於裝修,男方表示現在沒錢,傢俱、家電、裝修,看著能搬走的搬走吧!

看著當時豪華裝修的房子,還有精美的兒童房,女孩失望落淚。

從法律上、邏輯上,這樣分割財產看似沒錯,但讓我們來對比一下,

結婚前:

1)男方付出80萬,現值200萬,和女方無關;

2)女方付出60萬:30萬裝修、家電、傢俱,30萬車;

離婚後:

1)男方得到200萬,付出5萬汽車折價款,得到自己開舊的車;

2)女方陪嫁車貶值到10萬,與男方平分,得到5萬,精裝、傢俱、家電無法搬運。

看似婚前男方付出80萬,女方付出60萬,感覺女方付出少20萬,但現在看來,男方得到至少200萬房款,女方只拿著5萬折價款落寞離場。

婚內房子增長的120萬,和她沒半毛錢關係,她只是借住了兩年而已,合理合法。

婚內,她以女主人的身份,主動負擔起小兩口的吃穿用度,因此,沒攢下積蓄。

而男友收入,以父母買房後負債為由,要麼貼補父母,要麼自己花銷。

男方算計的好,美其名曰給你們買的房子,實則給自己兒子保值資產,女方總想著別委屈女兒,付出不亞於男方,卻貶值的貶值,並倒貼進了對方口袋。

一段婚姻中,最可怕的,是你傾其所有,想著和他共度一生,你以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就是你的。"

而他卻當作生意,婚前就打好算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必須還是我的。"

結婚時,都是奔著白頭到老去的,然而,一方傾其所有付出,一方卻動心思保本,註定失敗。


3

薛兆豐教授在奇葩說上曾說過,結婚就是辦企業、籤合同,雙方拿出各自的資源辦企業,男女雙方拿出來的資源包不同:有身體、生育能力、家庭關係、增長潛力等。

因此,資源發揮時間也不同,通常是女性早一點付出:生育、照顧家庭,男性相對晚一些,30、40歲時作用才起來。

這時,會發生一個問題,一方播種、一方收割,後面收割的人會敲前面付出那個人的竹槓,這是古往今來的一個規律。

女方在婚姻初期,要求男方給些抵押,以做保障,是無可厚非的。

這從經濟學方面也說明,婚姻中,男女投入、回報是不平等的,起碼享受時間不同。

婚姻初期,為家庭、為對方付出所有,等另一半成長起來後,資源用盡,年老色衰。

本該享受勞動果實的年紀,卻被踢出婚姻,這樣的情況,無論男女,大有人在。

李嘉誠的髮妻莊月明,系出名門,在18歲時便手把手扶持身無分文的李嘉誠。

年輕的姑娘為了愛情,不顧父親的反對,傾其所有下嫁李嘉誠,給他啟動資金,助其發家,幫他企業上市,為人低調,幾乎不拋頭露面。

最終,卻因李嘉誠身邊的紅顏知己,抑鬱後突然離世。

莊月明離世不久,李嘉誠便和小他33歲的周凱旋出雙入對。

劉鑾雄的原配寶詠琴、何鴻燊的原配黎婉華,這些著名的女性,都是將青春、才能、家族等全部所有,投入到丈夫身上,幫助發家,卻下場悲涼。

名人有名人的扶貧式婚姻,普通人也有普通人被算計的婚姻。

你以為傾其所有的付出,會成為感情的升溫劑,然而,往往只換來加倍的算計。


4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講過,女性的特有器官,是天然的中空容器,還能產出乳汁,這些生物學的特徵,決定了女性的天性就是包容和滋養。

大多數的女性是感性動物,遇到愛情,容易奮不顧身,對於一頭扎進愛情裡的女生,該怎樣保護自己?

1)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付出是相互的,若你一味付出,對方不勞而獲,關係會出問題,這時要警惕,考慮問題出在哪兒。

2)無論何時,別人對你再好,都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切記懶於思考,別人說什麼是什麼,完全交由對方進行思想灌輸。

3)無論經濟還是情感,要有原則,設好邊界,對方若頻繁在邊界試探,要堅決維護,只要一次妥協,今後會更加變本加厲。

《婚姻法》不是不再保護女性,而是更加註重產權,這恰恰是女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婚前考慮好利益,總比婚後明白過來,啞巴吃黃連要好。

女生不要怕被扣"物質"、"算計"的帽子,婚前要勇敢提要求。

連婚前都跟你算計房子裝修、彩禮嫁妝的家庭,你不好好考慮清楚,不保護自己的產權,沒人會感動的拱手相讓。

婚姻是場交易,誰都想利益最大化,只是一方想著共同的利益,而另一方卻想著自己的利益。

我是算計我們的生活,你卻算計著自己的將來。

其實,算計的背後,是對今後的生活不自信,是對未來的擔憂。

人們越是缺少什麼,越是更在乎什麼。

畢竟,伴侶是相互廝守一生的人,總是算計防範著,鬥智鬥勇,那今後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