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单位里碌碌无为,混了一辈子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

那些在单位里碌碌无为,混了一辈子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

体制内真是个奇怪的地方,在这里,有的人鞠躬尽瘁,埋首苦干,50多了还在一线奋力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担当和奉献;有的人却是游手好闲,碌碌无为,一辈子不干几件正经事,把滥竽充数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两者泾渭分明,却又同时存在,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那么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在单位里混了一辈子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们如何能做到不干事,却还能在单位屹立不倒,平稳度过的呢?结合某单位的实际,带你了解一番。

同事A是正营级转业干部,与单位主职级别一样。没见其过在部队学到了什么专业和特长,部队中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在其身上荡然无存,让人很难将两者对应起来。到了单位之后,A不是及时转变个人角色,虚心学习业务知识,发挥领导作用,模范带领同事干好工作。而是整天卖弄资格,自我吹捧,把单位当做摆功劳的凌云阁。说起话来那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副内行的神情,办起事来却是眼高手低,一无用处,典型的言辞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干不好。一到单位就泡好一杯茶,端着找其他领导吹牛皮、侃大山,一聊一上午,下午接着来。虽然不干事,却因为整天在领导面前晃,能说会道,把领导哄得眉开眼笑、心花怒放的,所以在领导中的印象极好。在单位里混了整整12年,赶上了满正科15年享受副处的好政策,在某年二线享福去了。

同事B,正儿八经的科班毕业,股级干部。性格内向,忠厚老实,先是被领导看中当了一个下属单位的一把手。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B性格耿直,为人比较刻板,不懂变通,不能顺着领导心意走,用着不顺手,于是将其免职安排到清闲科室。为此B心生怨恨,认为自己被打击报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索性也就破罐破摔,对工作开始漫不经心、敷衍塞责,将精力用于家庭以及研究股票、彩票等。对于B这种无欲无求,性格比较怪癖,说话办事从来不给领导留面子的人,后续几任领导都头疼。不安排吧,本身人手不足,放着大活人不用浪费,可你安排他干事吧,他不会顺你心意,只会给你添堵,关键时候,他还真敢跟你较真。领导权衡利弊之后,索性把他彻底放弃,安排一名副职,代其行使科室职能,B只作挂名科长,不承担任何业务工作,任其自生自灭。后来B赶上了最后一班二线的列车,回家去了。

同事C,十多年前就是某下属单位的副职,资格老,能力强,人脉广,业务精通。在当时主要负责下属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为单位创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政策转向,机关事业单位不准搞经营。C利用自己的职能优势,通过一番运作,将集体公司转变成私人公司,以亲属的名义经营。C擅长交际,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无论领导如何轮换,总能打通关节,和领导处得亲如一家。在几届领导的默许下,C不在留心单位事务,而是集中精力搞好私人经营。当然,由于C还处于体制内,为避免别人说闲话,留下隐患,他还是比较配合,能服从安排做好一些辅助性的业务工作,如开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之类的。但其志向和精力明显不在此处,根本不能信任,也不能承担任何重要职责。

同事D,另一下属单位的职工,与C类似。不过D更年长一些,走的是自主经营的路子。D早期也是一名下属单位的主职干部,颇有眼光,善于钻营,利用工作关系,经常和其他外地合作伙伴拉关系,攀门路,搭建自己的关系网和业务渠道,为自己的事业铺平道路。在积累了较多经验和关系后,成立了自己的销售服务公司,也以亲属的名义在经营。D年龄超过了50岁,不过却没赶上可以二线的好政策,如今还在单位里任一名普通办事员。说是办事员,但由于其私人业务较多,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让科室领导无可奈何。

有这些无所事事的闲人存在,谁还想真正干事,谁还会主动干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