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經濟狀況並不好,為什麼還在四處征戰呢?不怕被戰爭拖垮嗎?

海軍史研究會員


俄羅斯四處征戰?俄羅斯自從獨立以來很少主動出擊打仗,兜裡沒錢,你讓北極熊拿什麼打仗?

自古以來打仗就是一種非常氪金的行為,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個形容並非是誇張,如今一枚炮彈的價格至少也要上萬RMB,而價值三四萬一枚的炮彈也很常見,如此一場低強度毛毛雨的炮戰打下來,一輛賓利就沒了。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一直就不咋樣,軍隊甚至出現了交不起電費而被斷電的情況,也真是古今罕見了。如此情況下,就算是天天吃土啃磚,俄羅斯也拿不出錢來四處征戰!

俄羅斯在獨立之後的首戰便是第一次車臣戰爭,其實俄羅斯政府當時並不想打仗,但由於車臣拒絕與中央政府談判並單方面宣佈獨立,迫使莫斯科出兵車臣,維護國家統一。

然而那時的俄軍內部極為腐敗,軍費不足,大量軍備都被軍中的“碩鼠”給偷偷倒賣了,導致軍備和人員的缺額都很大。而且第一次車臣戰爭又是在倉促下應戰的,使得俄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很差,最後被迫撤出了車臣首都格羅茲尼。(第一次車臣戰爭時期的俄軍,簡直就是散兵遊勇)

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敗大大損害了俄羅斯的國際威望,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也非常惱怒,他在戰後立即展開了對軍方整頓。在他下臺前夕,俄軍對車臣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

說實話,第二次車臣戰爭也不是俄軍跳起來的,而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擊敗俄軍後,車臣方面膨脹的不得了。1999年8月7日,車臣領導人巴薩耶夫指揮5000多名武裝分子分兩路攻入達吉斯坦,向俄軍猛烈進攻,企圖聯合達吉斯坦,共同實現脫離俄羅斯而獨立的目標。

對此葉利欽真是怒了,他下令俄軍立即反擊,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

不過就在戰爭開打後不久,疲於應對的葉利欽就將大位禪讓給了普京,自己則帶著妻兒閒雲野鶴去了。

葉利欽卸任後,留給了普京一堆爛攤子。普京也不容易,不僅得收拾各個自治共和國的那些地頭蛇,還得去搞搞俄羅斯的經濟。當然,首要解決的還是車臣問題。

普京上臺之後厲兵秣馬,俄軍戰鬥力著實提升不少,在正面戰場上屢次重創車臣武裝。但面對車臣人的游擊戰,俄軍卻是苦不堪言。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徹底剿滅車臣武裝,任由戰爭無限期的進行下去,兜裡本來就空空如也的俄羅斯政府遲早也被拖垮。

不過幸運的是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國際油價大漲,最高點甚至衝到過147.27美元/桶。而作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俄羅斯也靠著這波油價大漲賺得盆滿缽滿,2013俄羅斯人均GDP達到了1.6萬美元,創下歷史記錄。

油價的大漲使俄羅斯政府不僅還清了所有外債,手中還有了不少閒錢,使得俄羅斯在於車臣的消耗戰中更有底氣,最終成功地將對方拖垮,獲得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勝利。

在打贏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同時,俄羅斯還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擊退了格魯吉亞試圖收復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軍事行動,繼續保持著對格魯吉亞的牽制,以及俄羅斯在大高加索山脈南部的軍事存在。

到此為止,俄羅斯還算不上四處征戰,直到2014年俄羅斯主動吞併克里米亞,讓俄羅斯的處境發生了180°的轉變。

吞併克里米亞算得上是俄羅斯獨立之後的首次對外出擊了(之前干涉南斯拉夫內戰屬於被動出擊,與格魯吉亞開戰算不上主動,也談不上被動)。這嚴重觸動西方國家的神經,美國立即聯合全體盟友對俄羅斯展開全面制裁。

事實證明,俄羅斯經濟之前的繁榮完全就是虛胖,強烈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根本經不起西方的打擊,經濟很快就垮了下來。而財政的入不敷出讓軍方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俄羅斯經濟太依賴石油和天然氣了,一旦石油價格下挫,俄羅斯經濟立馬就進入寒冬,而且還是西伯利亞的那種寒冬)

不過即便是自己快揭不開鍋了,在2015年普京還是堅持出兵敘利亞,盡最大努力保住了阿薩德政權。畢竟阿薩德是俄羅斯在中東僅存的盟友了(俄羅斯和伊朗算不上盟友),普京就算是砸鍋賣鐵也得保住他,否則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連土耳其都不如了。(俄羅斯在敘利亞確實花了不少錢,對俄羅斯政府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總體而言,俄羅斯在獨立之後並沒有過多的介入海外軍事行動,因為手中缺錢,想打仗也打不起來。俄羅斯只不過是態度強硬一些罷了,所以才給人一種四處征伐的感覺。而俄羅斯對外強硬的態度也是無奈之舉,真正強大的人是不會天天喊打喊殺的,只有那些外強中乾的人才希望通過外表的威武去恐嚇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