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不同,你願意和公婆一起住嗎?

睿寶來嘍


生活習慣不同 你願意和公婆一起住嗎

說句老實話,我願意和公婆一起吃飯,但不願意和公婆一起住。保留一碗水的距離,我覺得剛剛好。

我和老公剛結婚時,是與公婆住在一起的,公公燒得一手好菜,婆婆也很慈愛,我們下了班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還是蠻幸福的;自從有了孩子,家裡就因為教育方面有了一些分歧,老輩人和年輕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始終不一致,於是經常在吃飯時鬧得很不愉快,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可理念不同,處理方式不同就會產生矛盾。比方說孩子吃飯,奶奶就喜歡追著追著喂,我們覺得這樣不好,對於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肯定會有不好的影響。但言語之間要拿捏輕重,又不能對老人說得太重,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就與公婆分開住了,但隔得不遠,公公婆婆一如既往地疼愛孩子,孩子也跟他們很親,但在自己家裡,我們對孩子該嚴厲就嚴厲,孩子由於沒有爺爺奶奶護著,也比較聽話,所以我說,與公婆保留一點距離,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小夥伴們,你們是怎樣認為的呢?歡迎關注討論。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toutiao有餘


雖然說我結婚有兩年的。但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是從去年十月份開始的。剛開始也是有各個方面的不習慣。比如說吃飯方面,她喜歡吃一些簡單的麵食,而我喜歡吃一些炒菜,米飯。比如說在起居方面,老人是早睡早起,而我們是晚睡晚起。就因為這方方面面的習慣不同,我也曾經抱怨過他。

現在來講講我的一些建議吧!

第一、如果公婆是明事理的人,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想法。我是在我生完孩子之後,我所有的想法都改變了。可能是自己有了新的身份,體會到了做母親的不容易。每一次我疼著小孩的時候,我就在想,老公小的時候婆婆應該也是這麼疼她的吧。在看著他每天那麼辛苦的照顧我坐月子,還要帶小孩兒還要給小孩兒洗衣服洗尿布,還要做其他的家務活。我心裡面慢慢的就感動了。現在我們兩個的狀態,我感覺就像我和媽媽在一起的狀態一樣。他對我也很好,比如說我的腳趾甲長長了,他會給我剪角指甲,杯子裡面的水沒了,他會給我把水填滿。最最重要的是他把我的孩子照顧的比我都要好。

第二、如果你做出了讓步,公婆還是不理解你,那就只能分開住,保持距離,定期的和老公,孩子去看看公婆。畢竟年輕人和老人很多觀念不同,住一起沒有一些方法是很難好好相處的。

第三、那就是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人幹什麼就讓他們幹去。我一個朋友,她婆婆做什麼吃什麼,孩子怎麼帶都不管,自己只上班。哈哈,這種心要大吧,我自己估計也做不到,就是給你參考一下。

最後,不管那種方法,確保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最重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溫馨大家庭,是我們做父母給他最好的童年禮物,也是這輩子最受益的禮物。




我是獸醫媳婦


我認為生活習慣雖然不同,但不影響婆媳關係,畢竟現在結婚大部分都買房子,不就是夫妻倆在生活上能避免尷尬,所以河南公公婆婆是很好很熱情的,因為河南在網絡上沒有贏過一次,可在民族大義上沒有輸過,河南人心腸好丶好客是出了名的,因為我這樣說因為我是河南人,我為河南感到自豪!


很奈斯的王小廚


我相信大部分小情侶結婚後都想自己搬出來住,畢竟和父母的生活方式、作息方式等都不一樣,有些時候就會產生矛盾。

但有時迫於現實的無奈,不得不住在一起,比如買不起房子,或者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就只能住在一起了。

就連自己父母也偶爾會鬧矛盾,就更不要說婆媳,長期住在一起經常會吵吵鬧鬧,老公也很為難,所以有些人寧願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也不願意和公婆住在一起,這樣也是為了避免兩代人鬧不愉快。

2

結婚後,你願意和公婆一起住嗎?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我問了身邊一些女人,一起來聽聽這幾個“兒媳”的看法!

@邱女士,28歲,“當然不願意,能分開最好”

在結婚前就聽說了好多婆媳矛盾,所以我結婚的第一條件就是必須跟公婆分開住,可以在同一小區,可以離得近點互相照應,但不要住在一起。

雖然有人覺得結了婚都是一家人,但畢竟你是後來才嫁進去的,很多生活習慣都不同,再加上他們都是長輩,你也不可能像對自己父母那樣對待他們,時間長了難免會有矛盾。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分開得好,同時這也保證了一家人的和睦相處,何樂而不為?

@梁女士,30歲,“開始不願意,後來磨合得還不錯”

開始我也是堅決不願意住在一起,那裡我老公條件也不怎麼樣,買不起第二套房子,後來我和他在外面租房子住了幾年,雖然是租房子住,但也過了一段時間二人世界,覺得很幸福。

直到生了孩子才搬回公婆家住,剛開始很不習慣,總怕兩個人會吵架,慢慢地磨合了一段時間,覺得還好,畢竟婆婆也要替人看孩子,你多體諒體諒她,哄哄她,她也會念你的好,不會沒事就來找你麻煩。

夫妻也好,婆媳也好,都是互相體諒才能過好日子。

@王女士,32歲,“剛開始在一起,後來還是自己搬出來住了”

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能分開住儘量還是分開住,住在一起麻煩很多,首先是作息問題,本來每天上班就很累,週末想睡個懶覺,可婆婆在外面催著起床,沒辦法你只能掙扎起來幫忙做家務。

再有就是習慣問題,比如我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機,別的也能代替的就堅決不自己做,也是為自己節省時間,可他們就不一樣了,總覺得洗衣機洗不乾淨衣服還浪費水,免不了被埋怨。

次數多了,我也覺得憋屈,就對老公說“要不離婚,要不自己搬出來住,你自己看著辦!”

我們買了鄰近小區的一套房子,每天還要回去吃飯,只是不在一起住,落得彼此清靜。

3

其實關於到底要不要和公婆一起住,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有些人實在買不起房





小王同學每天看


不願意

首先,生活習慣是長時間養成的,不可能說改變就能改變,住在一起肯定有習慣衝突的時候,誰遷就誰時間長了都心理接受不了,

再者,畢竟不是血緣關係,很多公婆都會把兒媳婦當外人,能遷就兒子的事情不一定能遷就媳婦,兒子早上不起床就能體諒他上班辛苦,媳婦不起床就能說成是懶惰

第三 住在一起也不方便,家裡沒有老人衣服還可以隨便穿,有老人在就得穿的規規矩矩,洗完澡也不能不穿內衣

在老人家能夠生活自理的時候還是儘量分開住,減少矛盾


晨懿


首先如果經濟條件可以,建議分開住,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可以在同一個小區,方便互相照顧,又可以保持各種空間,生活習慣不同,天天在一起難免會產生衝突,日積月累矛盾就深了,嚴重點還影響夫妻感情,

其次條件不允許,建議坐下來靜下心好好溝通,把各自的心裡話對對方的想法說出來,相互理解,有時候就是少了那步,我們是晚輩,你可以主動找婆婆溝通,我相信只要你用心想解決問題,真誠的希望好,她也會理解的,說不定以後還是你們的小幫手,照看孩子,家務之類.重點在於怎麼去溝通自己怎麼行動了.其實和老人住一起確實很多的矛盾點,但相處好了反而是好處多多……沒什麼不好

然後說說我哈,哈哈,我是一個吃辣的城市到一個完全不吃辣的城市,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確實很多不一樣,有些東西我們沒法改變那就去適應她,有時候我也會頂嘴逗逗開玩笑,時間久了大家都會相互瞭解,孩子奶奶會買我喜歡吃的菜,慢慢的也會開始加點辣……我也習慣了不吃辣……飲食方面我覺得現在這麼發達很好解決,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備好調料就可以了





嘻嘻媽17麟姑娘


兩種生活方式之間的碰撞可不能小看,很有可能它會成為一個矛盾的導火索,將來會發出大事情,你乾脆就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往一起住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筷子沒有碰牙的時候,兩代人經歷的是不同的人生,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根本就不算一條線上,所以生活在一起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小矛盾,就比如說吧,父母年齡大了,他們都習慣於早起早睡,而我們呢是晚睡晚起,他們想睡覺的時候我們打擾他們睡不著,我們想睡的時候他們也起來了,打擾我睡不著,反正在一塊兒不方便的地方有很多。

人都說了距離產生美,和父母不再一起住,過節了過去看一看,表示一下孝心不是也挺好的嗎?在此還要強調一點,不是說不在一起住,兒女就可以不孝順了,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只是把距離拉開了,當父母有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會第一時間出現,畢竟養育之恩無以為報。


乏味的生活1982


個人覺得如果條件允許就不要住一起,婆媳之間估計就是所謂的天敵吧,感覺不管怎麼做都有錯的地方,尤其有了孩子以後,中間夾著老公和孩子兩個人,真的很難。就算跟老公吵個架也得挑個時間吵。再說說孩子這兒,很簡單的穿衣問題,老人熱量低總覺得冷,看見孩子穿的少就會總讓給孩子多穿點,可是他們根本沒想過孩子運動量多大啊,而且熱量很高,根本不需要穿那麼多衣服的。再說吃飯,老人居然會拿著勺端著碗,滿地追著孩子餵飯吃,我們年輕人肯定不會這樣做的。總之有了孩子後種種問題就都來了,所以建議有條件的還是分開住,哪怕住一個小區呢,也不要住一起。



80後的全職媽媽


最好不要住一起,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兩代人帶孩子觀念差很多。我們都提倡科學帶娃,而老人還是老思想,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這麼帶大的,憑什麼到了孫子這就不行了。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執的一面,誰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誰都不願聽別人的。婆媳一旦有了矛盾就很難真正修復,畢竟不是親母女,不會像跟自己親媽吵架沒有隔夜仇。婆婆和媳婦可是都會記住對方的不好。老公在中間也為難。還是分開住,偶爾見個面大家都客客氣氣的,相安無事。


好劇不停追


不願意,生活習慣不一樣。住在一起就沒有獨處的空間了,你可以對你老公發脾氣,但對長輩還是要能夠忍讓一些,而且獨處可以調節工作和生活上的煩惱情緒。老公又不愛乾淨,不收拾看著煩,說了不起作用天天跟在後面收拾也很煩惱,老公要是能搬走更好,和孩子兩個人在家,我感覺我還能輕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