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要冒著極大的風險發起玄武門事變?

沈依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被逼的!

當時兩個集團的鬥爭已經非常厲害了,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而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太子集團,佔有很大優勢。

首先,李建成是太子,這個地位沒有改變。

李淵考慮過廢掉李建成,但幾次都沒有實施。

甚至李淵親自對李世民說:你大哥做太子已經很多年了,現在不能隨便廢掉他。

如果保持現狀,李淵一旦死掉,李建成順理成章就是皇帝。

而當時醫學不發達,以李淵的歲數又寵愛眾多女人(晚年生的孩子就有20多人),是很有可能突然暴死的。

只要李建成變成皇帝,李世民當然是死無葬身之地,他麾下的文臣武將也不得好死。

其次,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獲得李淵的信任。

也許是李建成天性比較忠厚,加上他們收買了大量嬪妃吹枕邊風,李淵明顯更喜歡太子。

太子蓄養自己的軍隊,幾次試圖謀害弟弟李世民,其中一次還造成了慶州都督楊文乾的反唐武裝叛亂(在唐朝隨便蓄養軍人是死罪)。

李淵明明知道情況,甚至還派兵剿滅了楊文幹,但均沒有懲罰李建成。

相反,李淵對於李世民則不太喜歡,可能是兩人太像了。人都不喜歡看到自己性格的陰暗部分。

這種情況下,李淵如果聽信讒言廢除李世民的官職(曾經考慮過),那麼李世民和他的黨羽也就死路一條了。

再次,李世民已經多次被加害。

李建成曾經直接下毒暗算過李世民。

在李建成那裡飲酒後,李世民當晚心疼又吐血數升。

一些人認為僅僅是飲酒過量的胃出血!

其實,當時的酒都是低度酒,不是今天的烈酒。那種酒無論怎麼喝,胃出血的可能性極低。更別說吐血數升這麼多了!

另外,李建成也排過刺客暗算,雙方已經撕破臉。

最後,李建成計劃用自己的2000衛士殺死李世民一夥。

大家注意,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後,他們的衛士們明知道主子死了,還來和李世民一夥決戰。

太子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

李世民他們靠關城門躲避,他們的部下雲麾將軍敬君弘帶著宿衛軍迎戰,結果全部被殺。

太子衛士還要攻打李世民的府邸,最後看到尉遲恭提著的建成和元吉的首級,他們才一鬨而散。

可見,李世民如果下手遲一些,說不定自己的就完了。

他們兄弟三人相殘,說到底是父親李淵的問題。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其實自古以來,無論國外國內,皇子爭權都是你死我活,兄弟互相殘殺都是尋常事。


薩沙


在隋朝的時候,楊廣就是通過陷害太子楊勇謀奪了太子之位,建立了大隋朝。實行了挖運河,開科舉制度偉大改革。有這個先例在,以李世民的強大集團怎麼甘心把打下來的天下讓給太子李建成集團。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兩個集團就就進行過多次較量。時間到了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了政變。當時兩個集團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李世民買通常何,大部分被李世民策反,因此宮中衛隊已經倒向秦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卻不知道,還以為宮中都還是自己人,導致命喪玄武門。





餘生浪人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悅史君認為是一種必然選擇,激烈的宮廷鬥爭和身邊人的蠢蠢欲動,都早就了這起慘烈的變故。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大哥李建成一直是儲君人選,按傳統,李世民沒有任何機會。

唐高祖是唐朝開國之君,在進攻長安和隨後的平定四方,他重用的人首先是兒子們,尤其是嫡子李建成、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

李建成身為皇太子,要協助唐高祖理政,出外征戰不多,李元吉文韜武略一般,征戰也不是最佳人選,李世民的機會來了。

在唐初平定四方的過程中,秦王李世民參與了很多戰役,立下汗馬功勞,也得到了唐高祖各種獎勵,包括加官晉爵和開府等。

但無論身份發生多大的變化,皇太子還是李建成,李元吉還站在李建成這一邊,朝中大臣多數支持李建成,李世民機會很渺茫。


更關鍵的是,隨著四方逐漸安定,李世民出戰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而且打再多也只是給李建成做嫁衣。

還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唐高祖和李建成兄弟也意識到了李世民的情況,他們先是把秦王府中官員外調,削弱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同時積極推動剝奪他的兵權。

這是古代藩王的正常狀態,但李世民的野心不在此,他一直對皇位有追求。


就這樣,李世民不甘心,他的身邊人也躍躍欲試,一起冒險發動玄武門之變。

這場變故唐高祖和李建成兄弟都沒預料到,最終的結果是,冒險的李世民掌控了一切,李建成兄弟和兒子們全部被殺,唐高祖很快退位閒住,李世民拿到了皇位。

唐初的歷史也成了任李世民打扮的小姑娘,唐高祖和李建成兄弟不足慮,功勞全是李世民的,悅史君認為,這是尷尬也是悲劇。


歷史這樣說


用一句俗話,狗急跳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分三步。

第一,經營洛陽根據地。李淵帶著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佔領長安稱帝以後,留下長子李建成作為太子,搞定地頭蛇關隴集團,派遣李世民和李元吉以及李孝恭大殺四方。由於李元吉有勇無謀,所以李淵剝奪了他獨自領兵的權力,讓他跟著李世民混經驗。李世民打下洛陽,成為李唐王朝最有實力的人物。李孝恭打下蕭梁,很快就被李淵剝奪了兵權,軟禁起來。



李世民打下洛陽以後,一幫謀臣跟他說,你比李建成強多了,大唐江山就是你打下來的,不能你栽樹讓別人摘桃子啊。且不論你以後成為秦王史上無名,就是身家性命也難保。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子孫後代想啊。功高震主者危,這個道理不用我們教你吧。李世民聽了,決定跟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時為武德四年。



第二,跟李建成的明爭暗鬥。兩人互相拉攏對方的嫡系,比如李建成重金收買尉遲恭,尉遲恭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說,錢你照拿,跟我說一聲就行。李世民收買了李建成的嫡系常何,此人在玄武門之變前夜開門放李世民進來,完成了對李建成的伏擊。而且互相在李淵面前給對方上眼藥,李世民就被策劃李建成的嫡系楊文幹發動了兵變並且派兵鎮壓,幸虧被李淵識破陰謀。李建成請李世民吃飯下了毒藥,幸虧李世民命大,沒死。



第三,圖窮匕首見。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初二,太白金星在天上兩次出現,六月初三,李建成的嫡系天文臺負責人跟李淵彙報,太白金星出現在秦地上空,國家將要分裂,秦王以後將要得到天下。李淵決定對李世民下手,把李世民叫來,給他看天文報告,這都是天命,你認命吧。但是李世民不認命,說道,這都是李建成陷害我。他淫亂後宮,搞你的女人,我一直沒跟你說。現在我也活不成了,我告訴你。你活著他都敢搞你的女人,全靠我給你撐著他才不敢造反,我今天死了,沒臉面對死去的王世充和竇建德。



李淵大吃一驚,還有這事,明天上班你們兄弟前來對質。當晚李世民召集十一個嫡系從玄武門進去埋伏在臨湖殿附近的小樹林中,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騎馬進入,被雙雙打死。接著尉遲恭帶劍入殿,逼迫李淵承認了既成事實。



李世民的基本盤是山東豪傑,都在洛陽盤踞。李建成的基本盤是河北群雄,都在河北盤踞。而他們所在的長安是關隴集團的勢力,對他倆兩不相幫。所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能夠順利穩定局面。這也是李世民敢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動力來源。



狗咬狗,毛兩嘴。


唐風宋月


李世民為何要冒著極大的風險,發起手足相殘的“玄武門事變”?

在公元626年,長安城內發生了一場大戰,秦王李世民在一干等人的幫助之下,趁亂殺掉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後上奏給唐高祖李淵說太子和弟弟想要造反,已經被自己給就地正法了,唐高祖李淵聽了之後很是感動,於是就把秦王立為太子。由於這件事發生在玄武門,因此後人才稱之為“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登基,史稱唐太宗,就這樣開始了23年的太平生活。為什麼李世民要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去發動這場事變呢?

當時太子李建成擔心自己的位置不保,於是就聯合自己的四弟李元吉,還讓李淵的寵妃,在李淵面前多誇讚自己的好,說李世民的不好,以此來離間他們的關係,果然成效了。後來,李建成為了可以儘快的除掉李世民,不僅拉攏李世民身邊的賢臣,而且在突厥此時進犯中原時,讓李元吉出兵,還調遣李世民賬下的兵,目的就是先除掉李世民的羽翼,然後再殺掉他,當時情勢很危急,很多人都讓李世民殺掉那兩個兄弟,但是李世民一直在猶豫。

也正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場事變,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出現在長安,這表示政權要更換的徵兆。而此時的李淵接到密報,以為李世民要造反。於是李淵把密報給了李世民,目的就是讓他自殺,隨後李世民直接面見李淵,說自己被冤枉,而且還說出太子李建成淫亂後宮的事情,李淵聽後很生氣,決定第二天早朝處理他們。而這些話都被張婕妤竊聽了, 之後就通知李建成,讓他們早些動手。

到了第二天早朝,李世民帶著士兵已經準備好了,而此時的太子李建成他們也早做了準備,於是雙方一下子陷入了混戰當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這樣被殺害,李世民最後當上皇帝,成為了唐太宗,開始了全面的貞觀之治。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事變,次讓老百姓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同時也是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間。


關河南望


首先我覺得李世民發起宣武門事變也算不上冒著極大的風險,李淵和李世民如何建立大唐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解釋了,不瞭解的可以查一下,李淵和李世民在密謀造反時李淵曾經承諾李世民建國之後封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卻為信守承諾,把李建成封為太子,李世民封為秦王,不過李世民什麼都沒說,江山為穩,大唐版圖也不夠遼闊李世民也並非一心覬覦太子之位,只想天下百姓一個太平日子,不再讓大唐子民流離失所,封王后李世民一直在外打仗,打下了大唐的萬里江山,同時李世民在大唐子民的心中威望越來越高,甚至於功高蓋主,世人皆知李世民卻不知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的嫉妒之心多次陷害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建成收買的嬪妃的挑唆下李淵多次訓斥李世民甚至下毒要將李世民置於死地,李世民也始終忍讓著李建成不想兄弟相殘,可是,突厥進犯大唐,李建成的死黨李元吉卻藉著抵禦外敵之際仍然要將李世民置之死地,提前收到風聲的李世民終於無法忍受終於做了個了斷發動了宣武門政變,李世民射殺了李建成,雖然李淵失去了心愛的兒子,但是不想再失去一個兒子只好作罷,三天後立李世民為皇太子。

綜上,李世民並非按照自己意願去發動玄武門政變,如果不發動政變李建成還會想辦法迫害李世民,李世民從始至終也並非沒有實力去傷害李建成而是不想手足相殘,李建成一次一次的逼迫讓李世民最終發動玄武門政變,改寫了大唐歷史





Noah諾亞F


形勢使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政治的事一旦趟了進去,不到勝負分明很難離開。作為局中人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甚至李元吉,在各方有意無意的推動下,局面漸至不可收拾,李建成是嫡長子太子,卻不能使二弟等人心服,李世民雖行二,卻多年在外征戰,戰功赫赫,但在對兄長太子上沒有效忠的表現,這樣一來,李建成提防,李世民也防備,成了必有一傷之局。玄武門事變的觸發點,是李淵已決定寧願傷了李世民也不願傷了太子李建成。


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立下煌赫戰功,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李淵也給了他相當的權力,除了封為秦王外,還得到了天策上將的稱號,在朝中還有尚書令的職位擁有很大的特權。這些引起太子李建成的擔心。與四弟元吉多次想除掉李世民,而秦王李世民由於長期在外征戰建立戰功掌握權柄,對於立李建成為太子很不服氣,也由於初期李淵的搖擺不定,首鼠兩端,觸發李世民的野心,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二派樹朋結黨,明爭暗鬥,武德七年六月,秦王府製造出楊文幹事件,使人誣告太子勾結邊將謀反,李淵頭大之餘,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還是以息事寧人的態度,以製造兄弟不睦為名流放了東宮的王珪、韋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把這事壓了下來,這件事的處理,李世民感受到李淵對太子的愛護。李建成也害怕二弟勢大,建議李淵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秦王府文武大多被免官外放,府中只剩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和張公謹等幾人。削弱明顯,形勢漸漸明朗,李淵開始加大力度保護太子打壓秦王。

楊文幹事件發生的二年後626年,太子秦王已形同水火,各種鬥爭招數迭出,毒酒後妃,太白晝現等,能用的都上場了,適逢突厥犯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為統帥出征,全面徵調世民手下人馬,把他架空成光桿司令,秦王府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人也心焦不已,力勸秦王反擊,不然死無葬地。此時秦王安插在東宮中,擔任率更丞職位的王晊悄悄密告李世民說,太子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兵馬,還準備在昆明池設伏殺害李世民,這些情況促使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626年六月初三,與眾人密謀已畢的李世民,進宮向李淵奏報說建成元吉穢亂後宮事,李淵聽了愕然,答應明天召集建成元吉當面對質。卻不知這是李世民引蛇出洞的計劃,如何攔路殺人和控制李淵,全在計劃中。第二天就發生了玄武門事變,李淵迭逢大變,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讓出皇位。


南方鵬


李世民為什麼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個問題並不一定像史書上說的那樣,我們從李淵反隋開始捋一捋。

李淵反隋的時候,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已經成年,都是李淵反隋的左膀右臂。因為嫡長子繼位制度,作為長子的李建成不能衝鋒陷陣,只能在後方統籌坐陣。李世民和李元吉就成了實際上的軍隊領導人。

李世民因為出色的軍事領導能力和衝鋒在前的個人魅力,收服了後來《隋唐演義》中大多數實有其人的文臣武將。這些文臣武將是李世民收服的,只為李世民出生入死。但是李世民排行老二,將來的皇位註定輪不到他。這一批文臣武將未來封妻廕子的願望在這個時候就是個未知數。他們可能受到新皇李建成的器重,那他們就要改換門庭,投向李建成,將來就很有可能成為對他們有知遇之恩的李世民的敵人。這於情於理都很難做到。如果他們不轉投李建成,那他們和李世民都會成為未來皇帝李建成清理的對象。沒有哪個皇帝會讓對自己有威脅的勢力存在。

在李世民成立天策府之前,李淵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這個二兒子戰功太大,已經對太子李建成構成了威脅。他也有意的讓李建成立了些戰功,就是讓李世民知道,如果當初讓李建成帶兵打仗,李建成的能力並不一定比他差。

但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李世民一個人能決定的了。那一批文臣武將,能甘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自己不熟悉又沒交情的李建成嗎?他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把李世民捧上皇位,這樣才能穩妥的保住身家性命;二就是帶著全家老小放棄榮華富貴,有多遠跑多遠,跑到李建成找不到的地方得以活命。

李世民的選擇也不多。一、做一個聽話的好弟弟。未來是封王封爵還是要殺要剮全聽大哥李建成的;二、奪皇位;三、先聽話,如果大哥要殺他的話,再反抗。問題是如果他選擇三,他下面的那些文臣武將早就遠遁逃命去了,他到時候想反抗也是有心無力了!所以事實上他只有聽話和反抗兩條路!

以上都是李世民被迫反抗的前提,事實上李世民應該是早就有奪嫡之心!所以在各個方面都是箭在弦上的情況下。玄武門之變是必然的結果!

後來李世民也知道自己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讓後世子孫知道了皇位不一定是嫡長子繼位,也有可能是經營所得,所以後來選擇繼位人一直都是唐朝的一個痛點!





小炁圓寶兒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一是憤怒,二是自保,三是為了皇權。

李世民的權利慾與憤怒

隋朝末年,隋朝江山不穩,李世民多次唆使李淵反隋,並自己秘密發展勢力,最後成功以美人計迫使李淵造反,並答應了李世民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後來李世民東征西討打下偌大的中原之後,李淵違背諾言改立李建成為太子,當時李世民勢大,大半領軍將領為李世民馬首是瞻,因此李淵又多次忽悠李世民立李建成只是暫時的,時候到了自然會立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憤怒於自己的多次父親出爾反爾,畢竟為了造反李世民差點喪命,且初期李世民本可以直接武力奪權,但念在父子親情的份上一忍再忍,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



生死危機李世民

李世民的勢力和軍事才華一直為李淵和李建成所忌憚,自中原平定之後,先是解除了李世民的兵權,交由李元吉和李建成,分化李世民的勢力,如杜如晦等人都被逼離天策府,且李世民先後三次曾被暗殺,先是李元吉派刺客暗殺不成,由在馬場對李世民的馬做手腳,其後又密約李世民企圖以毒酒鳩殺,為保命李世民不得不圖謀兵變奪權。

玄武門之變

決定兵變之後,李世民先是以命要挾逼迫房玄齡等人迴歸,而後收買玄武門進軍總領常何,控制整個皇宮,而後於早朝之時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防備,被李世民輕易擊殺。之後李建成部下率軍攻打玄武門失敗被殺,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勝利告終。


總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實屬為了自保和皇權,而李建成在全局佔優的情況下敗於李世民,不得不說李建成確實遠遠不及李世民。



達達說歷史


這也是一種歷史必然,任何王朝完成大一統之後都要清理內部不安定因素,李世民肯定也看過歷史書,他也是個殺閥果決的人,老早就想過自己的未來和自己團隊的未來,想必很清楚並不存在兩全的辦法,決心早下了,計劃也早已暗中實施了,難決的是李淵,李建成是實力不夠,他基本上還是老爹的分身而已,從一開始就沒有自己的核心勢力,都在老爹的控制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