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投降了,蘇聯為何還要進軍日本?

clover_ATS


答:雖然日本投降了,但蘇聯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還是要繼續進軍日本。其實二戰時期,日本投降後,蘇聯並未攻打到日本本土,因為美國搶先一步佔領了日本。



至於說“日本都投降了,蘇聯為何還要繼續攻打日軍”,我就以蘇聯攻打“關東軍”為例,解釋一下。

蘇聯是在日本投降的前幾天,才開始攻打“關東軍”的,而且日本投降後,蘇聯依然繼續在打“關東軍”。蘇軍這可不是為了幫助我國“消滅侵略者”,主要是為了“利益”。



首先,因為蘇聯在二戰時期與德國交戰,損失了大量人口,國內勞動力匱乏。所以蘇聯在打關東軍時,俘虜了60萬日軍,並把他們全部運到蘇聯,充當“免費勞動力”。



其次,蘇聯早就看上了我國東北這塊“肥肉”。蘇軍在打關東軍時,除了繳獲大量日軍的武器裝備外,還大肆掠奪日軍佔領區的資源。比如:大批的工業設施、大堆的金條、大量的物資還有鹿茸、貂皮等東北特產……蘇軍幾乎“掏空”了我國東北。



當然,我國東北並不只是蘇軍的唯一目標。日本投降後,佔領朝鮮的部分日軍並未來的及撤退,蘇軍以幫助朝鮮為由,又在朝鮮的日佔領區“搜刮”一番,還收復了“庫頁島”等大片領土。



所以說,蘇聯之所以在“日本都投降了,還要繼續進軍日本”是為了撈到更多的利益。事實證明,蘇聯在二戰後的確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一點點綠


日本都投降了,蘇聯還要進軍日本?

不得不說,這個題目非常有誤導之嫌,蘇聯對日可謂是規規矩矩,戰爭結束了仍然在按協議供給石油,啥時候都沒有繼續進攻日本。而“天皇詔書”也不能代表日本人完全投降,8月15日後負隅頑抗的日軍比比皆是。

請記住,真正的二戰結束日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

上圖.行駛過中國街道的坦克,蘇軍主要作戰對象是中國領土上的日本關東軍

蘇聯對日宣戰並發動進攻,是在1945年8月9日0點進行的,介於日本是在1945年8月15日由天皇宣佈《終戰詔書》而無條件投降,這個時間毫無問題,何來日本投降,蘇聯還要進軍日本之說?

蘇聯當年雖然準備了百萬大軍攻日,但僅僅只對駐東北的關東軍進行了打擊,佔領了部分中國東北地區,很快就撤軍。隨後又根據之前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以及雅爾塔會議上的對朝商討,蘇聯趕走了朝鮮的日軍,佔領了朝鮮的一部分。

截止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真正簽字投降,蘇軍的對手早換成了美軍,雙方拋棄了之前不成文的協議,分別佔據了朝鮮的一部分,以38度線大致劃分實際控制區。這裡面根本沒有日本任何的事情,蘇軍到朝鮮38線就為止了,此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對日進軍”。

上圖.一輛美軍吉普在朝鮮與蘇軍會師,蘇軍最遠到達的地方就是朝鮮

其實日本在1945年最後的那幾個月以及不存在什麼戰鬥能力了,該丟的地方已經丟得精光,之所以仍留存著一點地皮,純粹是由於中國戰場的無力和蘇聯的未動手。蘇聯人1941年大戰爆發前與日本人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此後二者相安無事,並進行了薩哈林油田的合作開發工作。

到1945年4月5日,蘇聯在《條約》到期之日宣佈不再續簽,這才真正奠定了對日軍事行動,但他們並沒有直接動手。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時間裡,成為日本與西方媾和的中間人。當然,蘇聯也積蓄了力量,華西列夫斯基的大軍就是隨後開始秘密佈置的。

在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宣佈之前,日本與蘇聯的關係仍然維持著表面上的融洽,不過蘇聯已經在政治博弈中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2月份的雅爾塔會議,蘇聯與美國就如何瓜分戰後利益取得了共識,美英也換取了蘇聯出兵攻打日本的協議。

不過,蘇聯並沒有馬上就攻擊日本,此時蘇聯剛剛結束了布達佩斯戰役,正在艱難的進行著奧得河戰役,之後還將面臨“南風行動”、“冬季春醒”的挑戰;美國人也在硫磺島戰役的血雨腥風中慘叫,沖繩戰役也尚未展開。盟軍此時談蘇聯攻日,只是在尚不明朗的戰局下進行的未雨綢繆的政治協商罷了。

很快,蘇軍攻克柏林,納粹倒臺,歐戰宣佈正式結束,所以蘇聯也將目光重新轉到了遠東。根據美英的計劃,蘇聯將是攻日最中堅的一份子,連北海道都劃給蘇聯“共管”了。

上圖.1945年6月30日,宋子文一行飛抵莫斯科,外長王世傑與莫洛托夫握手

不過蘇聯人在日漸明朗的局勢下,已經認識到美英正在打贏太平洋戰爭,所以他們並不相信此前“雅爾塔”上的協議。蘇聯人7月初與國民政府開始談判,中蘇確定了“承認外蒙獨立”和“旅順、大連蘇軍管理”、“遠東鐵路共同經營”的基本共識,以換取蘇軍攻日。不得不說,這是目光短淺的國民政府幹的最昏的一招。

吃飽喝足的蘇聯這時候還沒有放棄所有的政治博弈,日本人長期通過蘇聯當傳話筒與美英媾和,對“蘇聯調停”耗費了相當多的心力,但結果是無論公開的還是秘密的內容,都被蘇聯呈送到杜魯門總統面前,日本人等於將自己割了肉送蘇聯人,又讓蘇聯人做成菜換了美國的好處。

後來的歷史很明白,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選擇了莫名其妙的“默殺”,聲稱日本人要決戰到底。於是美軍灑下傳單,於1945年8月6日將原子彈“小男孩”丟到了廣島。

日本政府在此期間選擇了掩蓋消息,一邊稱核彈爆炸是“隕石撞擊”,一邊四處封鎖情況,再加上他們自己也不是很瞭解原子彈是什麼東西,所以這第一顆原子彈並沒有太觸動日本政府。

但“小男孩”觸動了斯大林的神經,蘇聯很快發現美國人使用了史無前例的原子武器,於是斯大林開始就蘇聯的出兵開始醞釀。有趣的是,他們在這個時候仍然玩了日本人一手。

上圖.1945年8月19日,蘇軍佔領哈爾濱

8月8日,日本駐蘇大使在晚上被傳喚到蘇聯外交機構,告知蘇聯對日宣戰事宜。日本大使巴巴的趕回去,11多鍾才拍發電報,而日本政府到第二天才搞清楚事情要遭,這導致蘇軍0點發動攻擊後,第二天關東軍司令還在喝著小酒看歌舞戲。

不過,此時已經進入爭霸流程,極力搶奪勢力範圍的美國,早把蘇聯的動向看在眼裡,蘇聯人一行動,日本馬上在8月9日出動了轟炸機,投擲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將長崎夷為平地。

在這種惡狠狠的逼迫下,日本人不得不選擇了屈服,天皇在8月15日發佈了《終戰詔書》,代表著日本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但當時的日軍並沒有放棄抵抗,有些死硬的部隊拒絕放下武器,對日作戰實際上根本沒有停下來,而且這種情況相當普遍。

所以,蘇聯在8月16日專門又以總參謀部的名義對外發表了一份聲明,稱:“天皇所發表的投降詔書沒啥用,根本沒命令軍隊停止戰鬥,日軍仍然在負隅頑抗,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日本根本沒有投降,蘇軍將繼續對日作戰。”

上圖.朝鮮的蘇軍與朝鮮小孩

中國戰場遇到了一模一樣的情況,在國民政府“接收大員”沒有就位之前,日本的軍事佔領仍然被維持了下來,而一些被八路軍攻擊的城市,日軍也堅決不肯退守,抵抗的相當激烈。朱德電令崗村寧次,要求日軍投降,但崗村拒絕了。

蘇軍進擊的腳步在8月23日佔領旅順港才結束,8月30日,蘇軍完全停火,日本稱為“日露戰爭的結束”;9月2日,日軍在戰列艦“密蘇里”上籤署了投降文件,代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9月9日,日軍在南京向中國遞交降書,這代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

上圖.9月9日的南京受降場,日軍仍然端著刺刀維持秩序

按照日本人的說法,他們今天都沒有投降,只是天皇憐憫人類文明和眾生,暫時中止了戰爭。


王司徒軍武百科


日本打中國的戰爭其實屬於法西斯戰爭。法西斯戰爭由德國,意大利,日本三國組成。德國是老大,在二戰中幾乎統一了歐洲,與此同時,侵犯了美國蘇聯的利益,於是歐洲就與美國聯合打擊德國。德國投降,然後就是意大利投降。最後的日本,美國與蘇聯要求其投降,因為日本也是法西斯陣營的。日本不想投降,然後蘇聯派出了軍隊消滅了日本在東北精銳之師,美國扔了倆個原子彈。最後無奈之下,只能投降。中國軍隊一直阻撓了日本,否則日本的部隊與德國的部隊匯合,那麼世界就危險了。所以中國的抗戰的國際意義在於反法西斯。謝謝


毛毛蟲咔咔飛


說白了蘇聯也是想擴充地盤。當初美國扔了個原子彈炸死好多人,世界都在震驚,蘇聯也慌了,如果整個日本跟朝鮮半島都將被美國佔領,蘇聯整個遠東地區都將面臨美國的威脅,蘇聯這才於8月8日出兵百萬,開始對日宣戰。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是一場跟時間競爭的遊戲,蘇聯想著,在日本投降之前,蘇聯要登陸日本,這樣日本將跟德國一樣,被美蘇分割佔領,即使未能登陸日本,也要搶在美國之前佔領整個朝鮮半島,結果呢,日本沒挺住就投降了,蘇聯這時候拒絕承認日本的投降,只因為他們還在中國東北,連鴨綠江都沒跨過,因此蘇聯對放下武器的關東軍繼續作戰,日本才跨過了鴨綠江,同日佔領了南千島群島,此後,蘇聯繼續向南推進,根本不顧日本已經投降的事實,直到9月8日,美軍在仁川登陸,蘇聯這才停止了進攻,眼睜睜的看著美國獨佔了日本。


昊天lwh


出兵時間沒有問題


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的計劃是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決定的,會議上達成的協議是德國投降之後三個月,待蘇軍休整調度完畢,蘇聯應該出兵肅清東北日軍,儘快結束戰爭!德國投降的時間是1945年5月8日,7月30日蘇軍完成集結,當天下達作戰命令,明確指示8號宣戰。8月6日美國在廣島扔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宣戰9日凌晨發起進攻,9日當天美國在長崎扔下第二顆原子彈。蘇聯出兵的時間剛好是德國投降後3個月,沒有提前也沒有任何推遲。美國兩顆原子彈在蘇聯出兵之前一前一後扔下,盟軍配合緊密,迫使日本投降!

儘快結束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盟軍最大的希望都是,儘量以最小的代價儘快結束戰爭,因而蘇軍在遠東地區集結了數量驚人的部隊,要的就是一擊斃命,不給日軍造成更多傷亡的機會,前期的偵查和調度都耗費了不少時間。美軍更是專門研究了一旦登陸日本本土,將面臨的巨大損失。波茨坦宣言可以說,是為了減少損失而做出的最後努力。7月26日,日本拒絕放下武器,蘇聯選擇準時出兵!美國則選擇分次扔下兩顆原子彈!此時的美蘇兩國在經歷了數年戰爭之後,都疲憊了,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勝利早一天到來。

蘇聯的野心非常明顯


出兵中國東北,蘇聯是來分享勝利果實的,毋庸置疑!日本人的工業設備,技術和原材料都是戰後恢復所迫切需要的,而美國也確實是主導了戰後對日本的管制,事情的變化發生在日本投降,戰爭結束之後,此時歐洲談判桌上已經開始出現分歧,讓美國人下定決心不與蘇聯分割日本,徹底管控戰後日本。之後矛盾開始凸顯,冷戰大家就都知道了。蘇聯出兵東北也是一種制衡,為之後的爭霸做準備。

珍愛和平,尊重歷史。


軍武動態圖


在二戰末期,盟軍在解決完德國法西斯後,開始全力對付東方的日本。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投入重兵以及強大的軍備,終於逐步在戰場獲得了主動,日本節節敗退。但是,日軍採取自殺式的抗擊,使得美軍人員傷亡很大,損失很慘重。因此,美軍在攻佔沖繩,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後,就停止了對日本的登陸作戰。而為了快速迫使日本投降,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使得日本兩座重要城市,瞬間成了廢墟,而且死傷幾十萬人。而且此時蘇聯向日本宣戰,150萬軍隊突然殺入東北,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瞬間土崩瓦解。日本最後退往朝鮮滿洲的計劃落空,於是日本裕仁天皇被迫宣佈投降。

在日本宣佈投降之後,蘇軍仍未收手,繼續選擇進攻主要的原因是:蘇軍計劃一路從中國東北南下,直接攻擊當時日本控制的朝鮮半島。一路攻佔庫頁島,攻佔日本北方四島,而最終的目的是要佔據日本的北海道。

而此時,美國的軍隊都在日本本土以外,離朝鮮半島最近的也就是在沖繩的一點軍隊了。而朝鮮半島在美國看來,是遏制社會主義的橋頭堡,不能完全被蘇聯控制,而此時的美軍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更為嚴重的是,蘇聯軍隊已經越過朝鮮半島中間線,推向南部城市開城。於是美國緊急制定了一個計劃,就是按照朝鮮半島大概的中間線北緯38度為界限,北邊由蘇聯控制,南邊由美國佔領。而且將這個提議照會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對這個提議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是結果卻很意外,蘇聯竟然很爽快的答應了美國的要求,為什麼呢?蘇聯將目光釘在了日本的北海道,北海道那可是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控制了北海道和北方四島,那麼日本及整個北太平洋就在蘇聯的威懾之下。而美國劃設的38度線,正好使得北海道在38度線以北。

於是蘇聯答應的同時提出,38度線東延到北海道。當時的杜魯門雖然不情願,但是也不好拒絕蘇聯,否則半個朝鮮半島就沒了。於是沒有拒絕,而是將皮球踢給了麥克阿瑟。而麥克阿瑟則強硬的回覆蘇聯,如果侵佔北海道,那就等於和美國開戰。面對強硬的麥克阿瑟,蘇聯在佔領北方四島後就沒有繼續南下,對日本的進攻也就到此結束了。

綜上,蘇聯對日本的投降置之不理,繼續南下進攻,其實是有自己的打算的,是在打日本的北海道的主意,但最終因為美國的干預而未成行。





米曹說事


從古至今,戰爭中戰敗國都要給戰勝國割地賠款💰戰爭發生的前提就是為利益最大化挑起。

1,其實據資料顯示,當年蘇聯共發兵150萬,兵分三路對駐紮在我們國家的關東軍發起了進攻,戰爭剛過三天,關東軍在蘇軍強烈的進攻下,連連敗退,一時間潰不成軍。至此號稱是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全軍覆沒,雖只有十來萬的人死在了戰場上,但是剩下來的就全部成為了蘇軍的戰俘。在蘇軍加入到攻打日軍的行列的一個星期之後,日本就選擇了投降,要不然日本付出的會更多。

2,其中在日本投降後,蘇軍並沒有停止自己的走不,而更是加快腳步向駐紮在庫頁島,千島群島駐紮的日軍發起了進攻,到了1945年8月31日的時候,駐紮在這些島上的日軍全部被消滅或者投降了,從這個時候開始蘇聯讓日本後怕,時至今日日本都還害怕俄羅斯。戰後,蘇聯獲得了千島群島,庫頁島等地的控制權,除此之外蘇聯還獲得了曾是歸屬於日本的偽滿洲國的鐵路控制權等等,在蘇聯進入我們國家東北後也將一些還給了我們。但是在他們撤出東北的時候,卻大規模的搬走了曾經日本在東北建立的大型工廠,使得偽滿洲國非常的空虛。據統計在蘇聯撤離的時候,捲走的金額大約有13億美元。

總之,戰爭中總有戰勝者和戰敗者,無論是怎樣的戰爭都會使勝利的一方取得最多的利益



軍靈天下


吃入肉喝二血,


大自然Q


日本人必須打的服服帖帖後才會真正的認輸


汾竹


二戰結束前,帝國主義已經開始佈局,稱霸世界,蘇聯也是心知肚明,如果不動手,未來沒有機會動手,美軍佈局在蘇聯家門口,那是蘇聯不願意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