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育有多少“授之以魚”、“授之以漁”的教育呢?

山村與讀書


“授人與魚”與“授人與漁”,就這個6個字、音相同,兩個音同字不同的8個字,其深刻意義可以讓人想到“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把教育幾十年爭論、改變、反覆、再爭論、再改變貫穿教育改革的全過程,且至今日還在繼續做了高度概括。“授人與魚”在教育上的表現就是教學上的“填鴨式”“注入式”等,學生所得到的知識都來至老師的直接灌輸,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更因缺少學習方法而事倍功半,儘管付出很大成績提高也不顯著。“授人與漁”在教育上則體現於老師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人不同而教給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的付出與成績提高那是事半功倍。當然,“授人與魚”與“授人與漁”在教育上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育人上的“魚”就是文化知識,老師就是要傳授知識,解答疑問。育人上的“漁”就是老師要將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能夠完全接受、理解、學會,而做到這些就必須教會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否則,老師就是未盡職盡責。總之,教育上需要“授人與魚”和“授人與漁”。


姜尚古月


當今教育存在短視和急功近利傾向。教育管理者短視,為求系統平穩運轉,幾十年如一日不思進取不敢改革,權力上收,對教師管理僵化,校外輔導成權貴階層專屬,學校越來越缺乏創新活力。家長急功近利,人人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考最好的大學,從幼兒園就讓孩子比拼分數,長大了高分低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