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表示對不出,如今被讀者對出

對聯淵源流長,相傳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在他的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蜀檮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最早的對聯。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

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表示對不出,如今被讀者對出

對聯一般分為上下兩聯,形如詩歌,講究對仗,是高度提煉而來的字句,深受文人以及老百姓的喜愛。從古自今,無數文人志士在對對聯中感受到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奧妙之處。像我國當代著名小說家金庸、古龍、倪匡這幾個人,既是文人,對文字自然頗感興趣,所以他們之間也有一個小故事就關於對對聯的。

一次,古龍、金庸、倪匡這三位文壇巨匠相聚一堂,一邊喝酒,一邊探討文學,正當大家興致上來的時候,古龍就提議玩玩文字類遊戲——對對聯。於是古龍先出上聯,讓金庸倪匡二人對出下聯。就這樣,三人你來我往,不分上下。這樣的難度對於三人來說自然是信手拈來,根本難不倒。

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表示對不出,如今被讀者對出

因此,古龍覺得這樣太過簡單,缺乏興致,於是也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很難的上聯:冰比冰水冰。這一上聯只用三個漢子組成,看似簡單,其實仔細去想的話,卻發現非常難。我們都知道,一副標準的對聯,它的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對仗”,當用口頭表達時,你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你是文字對仗。

“冰比冰水冰”,裡面共有3個冰字,而且讀起來非常連貫,並且闡述了事實,所以不管是次序還是語意,都非常奇妙,想要對出完整的下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古龍說出上聯後,就連金庸當時都愣住了一會兒,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一個比較合適的下聯。

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表示對不出,如今被讀者對出

金庸身為一代文學創作大師,其文字功底自然不可小覷,但對古龍出的這副上聯,卻怎麼也對不出好的下聯,後來金庸解釋道:“此聯不通”,只能用來做橫批。意思就說,這個對子是對不出來的。甚至還明確的指出,漢語的對聯有一定的規律,上聯末一字通常是仄聲,以便下聯以平聲結尾。但古龍出的這幅上聯中的“冰”字屬蒸韻,是平聲。我們不會出這樣的上聯徵對。


所以,金庸表示不是對不出來,而是古龍給的這個上聯本來就不符合對聯的要求。那麼,金庸作為我國著名的小說家,擁有著這大批的粉絲和讀者,大家都很好奇,連金庸都對不出來的下聯,到底有多難對?於是都躍躍欲試,發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華。下面列舉幾個讀者給出的下聯。

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表示對不出,如今被讀者對出

古龍上聯:冰比冰水冰。讀者一給出的下聯是:明是明月明;讀者二:圓較橢圓圓;讀者三:愁使愁人愁;讀者四:畫是畫中畫;讀者五:牛無牛人牛。

在這幾位讀者給出的下聯中,最後一位讀者的“牛無牛人牛”,這個上下的意思和上聯基本一致。但仔細琢磨,還是稍有差距。還有一個讀者是“愁使愁人愁”,這個下聯對仗也非常整齊,但上下文關聯不大。而讀者一的“明是明月明”,似乎讓人浮想聯翩,還會在腦海中浮現一個美麗的畫面,似乎比上聯更有意境。這不得不讓讚歎:“高手在民間啊!”

古龍曾出上聯:“冰比冰水冰”,金庸表示對不出,如今被讀者對出

古龍出的上聯,嚴格上來說,不太符合對聯的要求,但卻是相當經典的句子,自然是佳句,大家不妨也腦洞大開起來,看看能不能想出更加絕妙的下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