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寶媽你覺得一個人帶娃晚上幸苦嗎?有何感受?

舒夢陽


一入娃坑深似海,從此周公是路人。這句話應該是所有寶媽的現狀吧。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自此姑娘變大媽,從前的時髦女郎不見蹤影,每天與屎尿屁做鬥爭,讓一個女人成長起來的不是什麼心靈雞湯,是生了個孩子。

如果說男人在外面上班辛苦,那女人帶孩子就不是辛苦兩個字可以形容的。從娃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寶媽們時時刻刻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娃餓了,娃尿了,娃拉了,娃哭了……一天24小時不會給你閒著的機會。白天還好,熬就熬唄,到了晚上,是真困呀!

月子裡的娃娃兩個小時吃一次奶,不定時的拉尿,剛喂完奶,尿了,換尿片,換完尿片拉屎了,繼續換尿片,折騰下來娃不睡了,抱著哄,一會兒兩小時過去了,接著餵奶換尿片哄睡的循環,前三個月就這麼熬過來的,別說睡覺了,連安安靜靜的休息一會兒都是奢望。家裡有人幫忙帶孩子還好一點,一個人的話真的會瘋掉,不管生之前多麼開朗的一個人,生完後都多多少少有產後抑鬱症,這不是矯情,帶孩子會把你的腦力體力都耗到極致。

寶爸們,多體諒體諒那個為你生孩子帶孩子的人吧,如果沒有愛和體諒做後盾,一個人帶孩子會讓人絕望到發瘋。


喵說天下


我是一個兩個孩子的寶媽,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生完大寶是在9月份,天氣還算炎熱,我們家在一個小縣城的城中村,都是自己建的民房,一共有5層樓,目前一二樓自住,三樓以上沒裝修,婆婆在一樓住,我和先生在二樓住二樓,出了院就在二樓睡,寶寶跟我一個房間,他睡小床,我睡大床,先生怕影響我們休息,在另一間房住,月子期間除了母乳和換尿褲基本很少抱孩子,婆婆說小孩子很聰明,剛出生不能抱習慣了,讓他自己在床上睡或者玩,餓了才抱起來餵奶,所幸寶寶很乖,吃飽了就睡,或者玩一會他就睡了,很少哭鬧,白天晚上都基本是自己帶,白天洗澡的時候他奶奶回洗,寶寶月子期間一天很多次的大便,多的時候五六次,每次都會叫婆婆上來給他換,晚上也一樣,一個晚上起來餵奶兩三次,不得不說,當媽的人真偉大,無論多困,寶寶一有動靜都能感覺到,真是累並快樂著,看著懷裡的寶寶一天天的變化,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一個人帶孩子辛苦,也熬過來了,母乳的寶寶都要自己起來餵奶,先生晚上基本沒管過孩子,自己在另一個房間呼呼大睡,有時候也會抱怨,孩子不是一個人的,為什麼女人要日日夜夜的照顧,不負責任的男人不會理解和體貼妻子,所幸現在兩個孩子都平平安安的長大,我也上班了,生下孩子的第一年都是熬出來的,加油,為母則剛。



愛生活的MsLiu


我是支離君,我家那兩小隻的爸!

講講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的感受是:寶媽是最偉大的人,我們這些陪著坐月子的,遠不及她們辛苦!

生哥哥時,我在外面工作,在媳婦發作的當天緊趕慢趕跑到醫院。小傢伙挺懂事,8點鐘我到達產房門口,20分鐘後出生了。

在家待了一個禮拜後,我就返崗。

把她們母子交給家裡人,為了方便照顧,媳婦拉來她妹妹。據說那個月子裡,把她妹妹折騰的夠嗆。

月子裡,小孩子吃和拉,進行的比較頻繁,這邊剛吃完,下一秒就能拉出驚天一出翔,有時剛給他還完紙尿褲,馬上能在你手上灑下一泡尿。

白天還好,都在熟睡中,到了晚上,大人基本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隨時要了解小孩子的一舉一動,所以只能間歇性的眯上一會。所以那個時候,媳婦的形象全無,最明顯的就是那兩個大黑眼圈。

最有意思的是小姨子,有一次睡夢中驚醒,第一反應就是問她姐:寶寶哭了啊,是餓了還是拉臭臭了?已經練成條件反射。

兩個月前,我們迎來了小公舉一枚。

這個月子,我在家全程陪伴,也經歷這無限酸爽的全過程。

妹妹是過年前出生的,關於在哪裡坐月子的問題,我和媳婦有過誠懇但又不做作的交流。之所以沒有上升到正常討論的高度,是因為我選擇了無條件服從。

她說要到丈母孃家去,因為有她媽媽照顧她,這個月子會更順利,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女人的月子千萬不能馬虎。

但其實私下裡,我覺得在家坐月子取熱水會更方便些,小孩子屎尿屁多,如果沒有保護好的話容易感冒,當然這一條於無形中的被輕而易舉的否決了。

回到主題。月子裡的嬰兒不要太乖,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拉臭臭或者尿褲滿了,她都會大聲提醒你,只要護理及時,她絕對配合。

但如果僅僅以此推測她是個“乖寶寶”就大錯特錯了。

出了月子的妹妹,開始不配合了。可能是之前吃了去黃疸藥的緣故,寶貝的肚子脹氣從而產生了消化不良,吃不下排不出,這使得她變得異常煩躁,整夜整夜的開始哭鬧。

這個覺是睡不成了,只有見縫插針,逮到一點時間就是補覺、補覺、補覺。

為什麼我說寶媽是最偉大的人,這段時間我親眼所見,這個愛漂亮、愛裝嫩的女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自己曾經美好的形象裝入記憶裡。

  • 從早到晚就是吃吃吃,各種雞湯魚湯排骨湯豬腳湯,苗條細腰的姑娘最後成了膀大腰圓的大媽。

  • 整個月不能下冷水,不能洗頭、洗澡,頭髮結成一團又一團,氣味大得常人無法靠近;

  • 每隔2~3個小時就要餵奶一次,如果娃不吃還要吸出來,不然漲奶痛的懷疑人生;

  • 生產的創傷帶來肉體的疼痛,黑天白夜的休息不了,加上需求得不到快速滿足,關懷和理解不到位,分分鐘產後抑鬱;

我儘量接過大部分的職責,學著朝奶爸發展,當然餵奶除外,咱沒有那功能。

現在女兒兩個月了,稍微大了一點的寶貝哭鬧一點也沒有減少,哭的更大聲、折騰更大條,特別是晚上要睡覺的那一段時間。

網上說那是腸絞痛,得飛機抱,得揉肚子,我們一一照做,但,沒用。我嘗試給她念唱兒歌、念古詩詞、做蘿蔔蹲,最後總算哄住了,不是由於這些方法的緣故啊,是因為她哭累了。

嗯,小神獸搞定了,大神獸怎麼能不來刷存在感呢?

哥哥從小比較黏他媽媽,妹妹出生後變本加厲,為此我們特地啟用了家裡的樓梯上下床,這樣既能照顧,又能安撫。

我們家的睡覺順序是這樣的:哥哥—妹妹—媽媽—我。

首先給哥哥講故事哄睡,只有他沒出聲,妹妹才能安靜下來。只有妹妹睡著,媽媽才能休息。最後全天下安靜了,我才能有時間做點自己的事。

帶娃這件事,痛苦並快樂著!


支離君


親愛的,你好。

我也是一位媽媽,讓我與你分享一下我的帶娃感受

第一個階段:

0-6個月的時候,寶寶晚上醒的次數比較多,而自己晚上真的很困,而且還腰疼,非常辛苦也非常累,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也容易影響母乳,這時一定要另一伴參與進來,辛苦一下。如果晚上要餵母乳就自己,如果是奶粉,多買了一些奶瓶,備好冷開水,這樣寶寶很快就有吃了。整體來說這個階段是比較辛苦的。

第二階段:

6個月到1歲的時候,慢慢給孩子戒夜奶,情況要好些,媽媽們可以多睡會兒了。恭喜媽媽們晚上可以相對睡好點,這樣白天也精神好些。但如果遇到晝夜顛倒的娃兒,那還需要慢慢調回來,整體而言,這個階段比上個階段要好得多了。

第三個階段:

1-3歲的孩子,這個時間,在睡前孩子們吃飽,睡前讀繪本,孩子們可喜歡了,特別喜歡,還會要求反覆讀,2歲多的時候,要求會越來越多,也會加入自己的理解了,這時候讀到喜歡的地方,孩子們會哈哈大笑,但更多的時候是孩子要重複讀,甚至上百次,累累累。靜下心來會覺得挺好玩的,晚上9點鐘按時睡覺。

第四階段

(連篇略一萬字,說來話長

總結:如何做到育兒不累,或者媽媽帶娃晚上不那麼累,我的建議是: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幾點幾點要做什麼,要安排好,特別是吃飯睡覺這兩個問題,不能任性。



媚雨傳說


當然辛苦!不管孩子是不是天使寶寶,帶娃都很辛苦,晚上帶娃更是經常被家人忽視。因為大多數人覺得晚上孩子不就是睡覺嘛,有什麼難的。

自己生的小孩,當然得能生能養能帶,這是對自己負責。

家裡人如果有會幫忙的,可以接受,真怕大把媽媽產後抑鬱症!

但是不要強求老公以外的人來幫忙,強扭的瓜不甜。天天帶娃累趴的我,能說什麼,只能說親生的親生的


娛樂萌極限


辛苦是肯定的,帶孩子沒有不辛苦的,我全職媽媽三年,我兒子還好,小的時候夜裡也醒,醒了我就喂,躺著喂,他吃飽了又睡著了,一般一晚上兩三次吧,好的時候一次,熬過那幾年我也覺得還好,沒有特別累,在這個時候孩子爸爸應該多幫妻子分擔一點,這樣對媽媽對孩子都好


麥兜的世界2


我是一名寶爸,家裡兩個孩子,老大12,老二10個月

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媽媽了

我由於工作需要老出差,家裡媳婦看著兩個孩子,老大還好些,畢竟大了,但是督促輔導孩子功課是一項大工程

再說老二,不說遠的就上個月,孩子出幼兒急疹,發燒39℃多,連著四天,哭著鬧著就得抱著,尤其到了晚上放不下,孩子媽媽抱著孩子在客廳裡來回溜達,一走就是一晚上,到了凌晨四五點了不鬧了,孩子媽媽才敢小眯一下,所以說孩子媽媽在家帶寶寶真的要比在外上班累太多了,上班還有下班呢,寶媽是24小時全天候


阿頓


每個自己帶娃的寶媽一路走來都不容易,如果沒有幫手的話,真的是很辛苦。特別是晚上,沒有一個完整的覺睡白天還得繼續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我就是一個人帶大兩孩子,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老公上班,幾乎每個晚上都是一個人照顧孩子,孩子晚上哭了他還有意見,說吵醒他了。說是說帶孩子不用上班掙錢,可以誰又知道帶孩子比任何工作的時間都要長,比任何工作都要用心,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說多了都是淚,唯一支撐著寶媽們堅持下來的信念,那就是孩子的快樂健康的成長,孩子那是媽的心頭肉,自己帶大孩子雖然辛苦,但是孩子跟你的親子關係很親密。

如果丈夫們能抽出時間陪陪孩子,減輕下寶媽們的負擔和壓力,相信家庭會變得更和諧,也會更幸福的。



巧目盼兮


的卻很辛苦……這種苦只有自己知道!一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不知做為父母付出代價是什麼?都在做!樂此不疲的!一代傳一代!


小皮皮


肯定辛苦啊,從懷上寶寶的那一刻開始就會有孕吐,吃完飯後也覺得噁心不舒服,孩子慢慢長大,肚子越來越沉,經歷十級疼痛生下來,孩子總是哭,媽媽要餵奶,晚上也睡不好要照顧孩子,孩子慢慢成長,將孩子撫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