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飛簡介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

中航沈飛簡介:

公司是我國戰鬥機板塊的唯一上市平臺,沈飛集團建國以來共研製 20 多種飛機型號,現生產殲-11、殲-15、殲-16、殲-31 等重要現役戰鬥機,是中國重要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2016 年前身中航黑豹停牌,啟動重大資產重組,2017 年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出售資產和購買資產的交割,公司全部業務通過全資子公司沈飛集團開展與運營。2018 年中航沈飛歷經一年多的重組整合正式更名上市。至此,中航沈飛成為了核心軍工資產整體上市的第一股。

中航沈飛簡介

沈飛研發的主要戰機介紹:

中航沈飛簡介

殲7/殲8:殲-7 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在蘇聯米格-21 戰鬥機的基礎上由沈飛和成飛聯合研製。1996年首飛,2013年停產,目前在服役約400多架,佔比37%,是我國目前裝備最多的飛機,預計2025年左右全部退役。殲8是殲7的升級版,生產量不大,目前在服役約140架,佔比12%,預計在2025~2030 年間全部退役。目前殲7/殲8主要用做訓練機或改裝無人機使用。

殲11:殲11是在蘇27基礎上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款三代戰機,1992年6月,蘇27列裝我國空間,之後,我國引入蘇27生產線,並改良蘇27,2007年,國產殲11成功,並經歷了4次改良,目前仍在服役中,佔我國戰機數量50%左右。殲11適合於空中對戰,爭奪制空權,幾乎不能對地面作戰。

中航沈飛簡介


蘇27的主要對手為美國的F15戰機,F15戰機1972年首飛,1974年列裝美軍,1992年停產,服役40多年,

中航沈飛簡介

殲15:殲-15為多用途艦載戰鬥機,屬於第三代半戰機。21世紀初期,我國從烏克蘭引進一架蘇-33 原型機,沈飛以此原型機為參考在殲-11B 的基礎上成功研製出我國國產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殲-15,並於 2009 年8 月實現首飛。殲1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配套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遼寧”是前蘇聯瓦良格號改裝而來,而瓦良格號在建造時設計配置的艦載機是蘇27,蘇-33是蘇27的升級版,同時我國的殲11也源於蘇27,殲15在2009年首飛成功,目前遼寧號最多可搭載20--25架殲15(注,遼寧號與001A航母均沒有彈射裝置,飛機起飛需要更多的空間,限制了停放飛機的數量,這也為殲31的發展替代提供了條件),如果未來我國自主研製的002A航母增加彈射裝置,可以搭載40-50架殲15.

中航沈飛簡介


中航沈飛簡介

殲:16:殲16原型機為蘇-30MKK,而蘇-30MKK是蘇-27的升級版,所以殲16與殲15同根同源,均屬於三代半戰機(另一種劃分為第四代戰機)。2011年首飛成功,2016年列裝,主要擔負遠程對空、對地作戰任務,此外可以承擔遠海目標精確打擊任務,是中國空軍未來主力戰機之一。殲16屬於雙座雙發重型戰鬥機,裝備2臺國產渦扇-10B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高達145kN。其配備自動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多目標作戰能力。此外,殲-16 配備高性能電光瞄準系統,使其既可在防區外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又可在近距離對目標清晰成像、測距、跟蹤以及照射激光引導攻擊。殲-16 擁有 12 個掛載點,最大載彈量可達 12噸,其可攜帶 PL-10 近距格鬥空空導彈、PL-15 中距空空導彈和超遠程空空導彈。對地打擊方面,殲-16 可攜帶防區外空地導彈,制導炸彈、布撒器等對地武器,可在敵方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動打擊,實現最高效率的對地攻擊。未來殲-16 還可能承擔投放激光制導鑽地彈任務。

與殲20(成飛研製)相比,殲16生產成本更低,適合大規模列裝;由於採用外掛載彈,載彈量大於殲20,因此殲16可以與殲20形成互補搭配。

目前我軍裝備的蘇-27、蘇-30 等戰機已大量進入壽命中後期甚至是末期,同時部分早期殲-11 也開始老化,這使得我軍戰鬥機缺口巨大,迫切需要更新換代。由於目前國內殲-20 產能尚不足,因此殲-16 擁有較大市場需求。此外,我國現階段需要裝備大量大航程重型戰鬥機用於東海、南海前線,維護海疆安全,同時也需要大航程多用途戰鬥機以滿足遠洋作戰能力建設需求,實現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轉型。鑑於殲-16 良好繼承了蘇系戰機的高機動性,同時兼具大航程、多用途特性,未來將是海空軍作戰裝備的理想選擇。


中航沈飛簡介


殲31:第五代戰機

隨著美軍 F-22 和 F-35 (第五代戰機)兩款隱形戰鬥機的列裝以及俄羅斯蘇-57 隱形戰鬥機的研製,我國迫切需要研發新一代隱形戰鬥機以提升空軍實力。2007 年我國展開空軍下一代戰機方案競標,最終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標,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則敗北,失去主導研製新型四代戰機的資格。為了突破第四代戰機技術增強未來競爭力,沈飛設計研究所決定自籌資金、自擔風險,在資金和技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行研製下一代戰機。由於空軍已預定成飛主導研發的殲-20 重型戰鬥機為我國下一代主力戰機,沈飛所決定研製中型戰鬥機以爭取空軍訂單,同時也計劃憑藉低於殲-20 的造價爭取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外銷的機會。2012 年 10 月,沈飛研製的殲-31 成功首飛相較於殲-20,殲-31 機型輕小,既可用作艦載機,又能作為空軍的火力輸出點,具備多用途特性。鑑於殲-20、F-35、F-22 等均為重型戰機,殲-31 是目前全球較為缺少的中型多用途隱形戰鬥機,更能滿足國防經費有限的第三世界國家未來四代戰機換裝需求,同時也較重型戰機更適合搭載於海軍航母。殲-31 機身外形與 F-35 相似,機長 16.9 米,翼展 11.5 米,高 4.8米,最大起飛重量可達 28 噸,作戰半徑為 1250千米。現階段裝備發動機推力不足是殲-31 亟待攻克的難關。第四代戰機為提高隱身性能在機內裝有機身彈艙以實現機載武器內載,然而機身彈艙佔用了機內空間,致使油艙空間減少,載油係數降低,進而影響戰機的飛行航程和滯空時間。因此,第四代戰機往往增加機身尺寸和體積以擴充機內空間,從而兼顧機載武器和內油,但這卻增加了機身重量,降低了戰機的機動性能。為維持機動性,第四代戰機需要裝備大推力發動機以抵消機身增重帶來的影響,如F-35配備了當今推力最大的F135加力渦扇發動機,推力可達191kN,從而保持其載油、航程、作戰半徑等性能。殲-31 目前裝備的 2 臺 RD-93 雙中推發動機總推力僅為 93.1kN,遠如 F135 發動機,這勢必影響殲-31 的綜合性能。如果未來沈飛計劃換裝先進的國產9500KG級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將極大的提高殲-31的作戰性能,然而目前我國正集中力量攻關 WS-15 發動機(中航動力研製,目前沒有官方證實是否試裝,路邊新聞已經配置殲20),9500KG 級先進中推項目或將於 2020 年之後定型。

中航沈飛簡介

中航沈飛簡介

中航沈飛簡介


無人機:

2015 年,美國空軍提出了基於“有人機/無人機編組技術”的“忠誠僚機”概念,“忠誠僚機”構想旨在實現有人駕駛作戰飛機與無人作戰飛機(UCAV)

形成長、僚機編組,使後者能自主與長機編隊、根據長機指示進行佔位機動、領受並自主執行任務。未來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將會是我軍裝備重要的發展方向,無人機與第五代戰機混合編隊,可能成為我軍未來重要的作戰方式。目前沈飛研究所正在研究的無人機包括“暗劍”、“利劍”、“神鵰”等。

殲16,殲31,殲20將是我國未來的主力戰機,形成低中高三檔完美搭配。當下我國空軍擴編完成,戰機替換缺口很大。

2015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針對空軍首次提出戰略轉型目標,白皮書指出“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軍事戰略的變革體現了我國空軍戰略地位的提高,軍事戰略變化將帶來裝備的變化,未來重型戰鬥機有望成為我

國軍事裝備發展的重點方向。

中航沈飛簡介

中航沈飛簡介

http://www.sac.avic.com/gxwm/gcjg/index.shtml

補充說明:

第六代概念機其設計概念包括在隱形戰機的基礎上強化了隱形能力和增加諸多光電航電裝置,以及節約成本費用,尤其是經濟性化、智能輔助技術、無人機協同等等,將是一種資訊化戰場下的武器。理論上學界主流認知第六代戰鬥機特徵條件將基本具有:1.超過五代隱形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2.將配備主動式防禦系統例如小型激光或投射攔截彈 3.雷達將採用有源相控陣列雷達或更先進技術 4.有高智能感知電腦,能連結衛星和大量僚機、地面戰場系統協同作戰 5.有控制多架無人機的空中小型指揮部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