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挖的魚塘死魚了怎麼辦?

用戶5007685779197


您好,我是田莊村阿奇,新挖的魚塘死魚了怎麼辦,這裡您要先找出死魚的原因來,好對症下藥。死魚的原因和辦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氣溫異常,各種魚類生活的空間層被打亂,魚類基本集中在水體的中下層,本以水體上層區生活為主的花白鰱等肥水性魚類也轉向中下層,這一群體一般佔養殖池載魚量的一半以上,因而池塘中下層魚類密集,下半夜後即出現泛塘。解決方案:注入新鮮活水,開增氧機增氧。

第二,少數農戶沒有按模式放養,又是套養烏魚,青蝦,甲魚,鰻魚等,又套養下滑,,多的畝套放夏花超過五萬尾,魚池裡的載魚量嚴重超標,也易引起泛塘。解決方案:科學合理套養放養魚類,不可超出魚塘的載魚量。

第三,不懂得科學投餵,投餵水草又投餵精料,顆粒料等,任其覓食,吃多少投多少,不加控制,特別是下午投料較多,還有傍晚投料的,魚吃多了增加魚的呼吸作用,耗氧增多,同時魚大量糞便的排出,有機質的分解耗氧,也是容易引起泛塘死魚。解決方案:科學合理投餵,多觀察魚的情況,勤注新水。

第四,中毒,有工業廢水汙水排到魚塘,造成魚中毒死亡。這種情況的話,直接開網打魚,換到另一個沒有中毒的魚塘裡。

第五,魚得病死魚,加強魚塘巡視,做到要,發現早治療。

總的來說就是塘放魚前先用生石灰潑灑消毒,魚消毒後再投放,配備增氧設備和應急備用的增氧藥物,常年要有活水注入,這樣魚才好養。這就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幫到您





田莊村阿奇


新塘養殖或者放養開釣,發現死魚有多重種原因,要仔細分析,如果是個別死魚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數量較多就要趕快補救。

在池塘養殖過程中,泛塘與中毒事件經常發生,嚴重的會引起池塘大片死魚現象,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因此,準確辨別泛塘與中毒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解救措施,才能夠挽回局面,減少損失。

缺氧泛塘主要包括越冬時池塘水體太瘦,魚類缺氧浮頭死亡。養殖場水源緊缺,高溫季節因補、換水不及時造成池魚死亡;池塘水體過肥,雷陣雨引起水層對流導致死亡,養殖中表現為浮頭死魚;連日陰雨造成池塘溶氧過低,引起池魚浮頭死亡等幾種情況。

使用漁用藥物中毒主要原因包括,藥品質量和標識問題或漁藥店技術員的診斷和處方問題而導致用錯藥物、藥量過大等不妥用藥行為,直接造成魚類死亡;如果養殖戶自己亂用藥,不懂用藥配方禁忌,也會導致魚類死亡。

一、泛塘或中毒辨別方法

1從發生的時間上辨別

泛塘:按季節分,多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尤其在連續陰雨天及連續低氣壓悶熱天氣裡最容易發生泛塘事件;按一天的時間段分,多發生在半夜到清早這段時間,尤其在水質較肥、放養密度較大的池塘泛塘的可能性較大。、

中毒:一般沒有季節、天氣、白天黑夜時間段之分,也與放養密度大小無關。多與有毒汙水進入池塘例如廠礦排汙、暴發藍藻的汙水入池,或是治療魚病時用藥過量或施用方法不當,或是農田施藥時多次在池塘中清洗農藥器械,抑或是個別不法分子因各種原因往池塘中投毒等有關。發生中毒死魚的時間沒有規律可言,比較隨機。

2從死亡魚的種類上辨別

泛塘:泛塘死魚一般以中上層魚類較為常見,例如鰱、鱅魚;底棲魚類浮頭死亡的較少,如鯉、鯽魚。中毒:中毒死亡魚不分魚的種類,甚至極耐缺氧的底棲鯉、鯽魚或是泥鰍等都會發生死亡現象。

二、發生泛塘或中毒時要採取的解救措施

泛塘或中毒引起的魚類死亡,發現及時,還有解救的可能。對於泛塘解救要及時大量注入新水並開動增氧機增氧。但是對於設施條件較差的養殖池塘在水源不便又缺乏增氧機的情況下,可及時施用高效增氧劑來救急增氧。

對於中毒池塘的解救措施同樣是立即注入大量新水,放出池中老水,邊排邊注,直到魚池恢復平靜;但對於水源不足的池塘,應立即拉網捕魚,迅速將魚轉移到無毒池塘或網箱中,待原池塘毒水妥善處理後轉放回原池塘中。

泛塘與中毒事件屢有發生,為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一定要加強管理。應堅持每日巡塘,觀察天氣、水色,檢查硬件設施正常運轉等。另外,使用水源應保證其無汙染及藍藻等侵襲,避免在池塘中直接清洗農藥器械及其他汙物器材。

新挖的魚塘養魚方法:

1.在魚種投放的前幾天 ,將池塘水加至20釐米深 ,施生石灰清塘消毒 ,預防魚病。

2.魚種放養前 ,應重施基肥 ,一般每畝水面應施經過發酵的人、畜、禽混合肥1000千克至1500千克 ,施化肥30千克至40千克 ,以培養大量的浮游生物 ,供魚攝食。

3.魚種投放應做到: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放養數量根據水源條件,增氧設備,魚種大水和養殖技術綜合考慮。

4 . 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5 . 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6 . 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風32971321


你需要拿死魚去農科站檢測一下,最快保證魚的方式就是大量換水,萬分之5的高錳酸鉀潑灑。

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 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鄉村四季長青


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 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W上弦月w


新塘養殖或者放養開釣,發現死魚有多重種原因,要仔細分析,如果是個別死魚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數量較多就要趕快補救。

在池塘養殖過程中,泛塘與中毒事件經常發生,嚴重的會引起池塘大片死魚現象,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因此,準確辨別泛塘與中毒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解救措施,才能夠挽回局面,減少損失。

缺氧泛塘主要包括越冬時池塘水體太瘦,魚類缺氧浮頭死亡。養殖場水源緊缺,高溫季節因補、換水不及時造成池魚死亡;池塘水體過肥,雷陣雨引起水層對流導致死亡,養殖中表現為浮頭死魚;連日陰雨造成池塘溶氧過低,引起池魚浮頭死亡等幾種情況。

使用漁用藥物中毒主要原因包括,藥品質量和標識問題或漁藥店技術員的診斷和處方問題而導致用錯藥物、藥量過大等不妥用藥行為,直接造成魚類死亡;如果養殖戶自己亂用藥,不懂用藥配方禁忌,也會導致魚類死亡。

一、泛塘或中毒辨別方法

1從發生的時間上辨別

泛塘:按季節分,多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尤其在連續陰雨天及連續低氣壓悶熱天氣裡最容易發生泛塘事件;按一天的時間段分,多發生在半夜到清早這段時間,尤其在水質較肥、放養密度較大的池塘泛塘的可能性較大。、

中毒:一般沒有季節、天氣、白天黑夜時間段之分,也與放養密度大小無關。多與有毒汙水進入池塘例如廠礦排汙、暴發藍藻的汙水入池,或是治療魚病時用藥過量或施用方法不當,或是農田施藥時多次在池塘中清洗農藥器械,抑或是個別不法分子因各種原因往池塘中投毒等有關。發生中毒死魚的時間沒有規律可言,比較隨機。

2從死亡魚的種類上辨別

泛塘:泛塘死魚一般以中上層魚類較為常見,例如鰱、鱅魚;底棲魚類浮頭死亡的較少,如鯉、鯽魚。中毒:中毒死亡魚不分魚的種類,甚至極耐缺氧的底棲鯉、鯽魚或是泥鰍等都會發生死亡現象。

二、發生泛塘或中毒時要採取的解救措施

泛塘或中毒引起的魚類死亡,發現及時,還有解救的可能。對於泛塘解救要及時大量注入新水並開動增氧機增氧。但是對於設施條件較差的養殖池塘在水源不便又缺乏增氧機的情況下,可及時施用高效增氧劑來救急增氧。

對於中毒池塘的解救措施同樣是立即注入大量新水,放出池中老水,邊排邊注,直到魚池恢復平靜;但對於水源不足的池塘,應立即拉網捕魚,迅速將魚轉移到無毒池塘或網箱中,待原池塘毒水妥善處理後轉放回原池塘中。

泛塘與中毒事件屢有發生,為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一定要加強管理。應堅持每日巡塘,觀察天氣、水色,檢查硬件設施正常運轉等。另外,使用水源應保證其無汙染及藍藻等侵襲,避免在池塘中直接清洗農藥器械及其他汙物器材。

新挖的魚塘養魚方法:

1.在魚種投放的前幾天 ,將池塘水加至20釐米深 ,施生石灰清塘消毒 ,預防魚病。

2.魚種放養前 ,應重施基肥 ,一般每畝水面應施經過發酵的人、畜、禽混合肥1000千克至1500千克 ,施化肥30千克至40千克 ,以培養大量的浮游生物 ,供魚攝食。

3.魚種投放應做到: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放養數量根據水源條件,增氧設備,魚種大水和養殖技術綜合考慮。

4 . 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5 . 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6 . 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三雨小釣


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 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雲奚諾


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 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嘚瑟的小啨緖


你好,很開心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新開挖的魚塘塘底無淤泥,水質瘦,浮游動植物繁殖量少,產氧能力差,有的水中含有較多的重金屬鹽或有毒物質,對魚類刺激大,易發生魚病。 

1.在魚種投放的前幾天,將池塘水加至20釐米深,施生石灰清塘消毒,預防魚病。

    2.魚種放養前,應重施基肥,一般每畝水面應施經過發酵的人、畜、禽混合肥1000千克至1500千克,施化肥30千克至40千克,以培養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魚攝食。

    3.魚種投放應做到: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放養數量根據水源條件,增氧設備,魚種大水和養殖技術綜合考慮。

    4.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5.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6.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新挖魚塘養魚注意事項

    一、清塘消毒。為清除危害魚體的重金屬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在放養魚苗之前必須用清水浸泡洗塘,浸泡數天後排掉,曝曬數日後再重複浸洗一次。在放養魚種前7-10天用生石灰徹底消毒,一般乾塘每畝用生石灰75公斤化漿全池勻灑,或帶水按每畝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

    二、施足基肥。當第3次浸泡池塘灌水時應同時施入基肥,以提高塘水肥度,促進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長,為魚類提供充足天然餌料。基肥應以豬、牛等畜禽糞肥為主,一般在魚苗下塘前7-15天按畝500-600公斤施肥。

    三、投放魚種。魚苗下塘前,要求水深1.5-2米左右,水色以灰白色為好,一般透明度保持在30釐米左右;水質不能過肥,否則會引起魚苗浮頭死亡。魚種投放應做到: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魚種一般宜在冬季放養,魚苗規格要求達到16.5釐米以上,水體較深的應達到20釐米以上。

    四、施肥投餌。追施以人糞尿、化肥等為主,應堅持少施,勤施,一般每畝追糞肥150-250公斤。對養殖非濾水性魚類的池塘,還需要按'四定'原則投餵配合飼料、青飼料等,並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減,水色呈茶褐色為宜。

    五、防治魚病。經常對魚體、餌料臺、工具等進行消毒,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在飼料中加喂一些大蒜、維生素、有益微生物等,均可預防常見魚病。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水渾,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應每10-15天按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潑灑一次生石灰,這樣既可沉泥清水,又可預防魚病。

    六、加強管理。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不佳,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勤處理池塘中的雜草、殘餌等,在陰雨連綿或天氣悶熱時,易浮頭甚至泛塘,應儘早採取措施。

回答完畢,歡迎討論。

希望可以幫到你。 新開挖的魚塘塘底無淤泥,水質瘦,浮游動植物繁殖量少,產氧能力差,有的水中含有較多的重金屬鹽或有毒物質,對魚類刺激大,易發生魚病。  1.在魚種投放的前幾天,將池塘水加至20釐米深,施生石灰清塘消毒,預防魚病。

    2.魚種放養前,應重施基肥,一般每畝水面應施經過發酵的人、畜、禽混合肥1000千克至1500千克,施化肥30千克至40千克,以培養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魚攝食。

    3.魚種投放應做到: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放養數量根據水源條件,增氧設備,魚種大水和養殖技術綜合考慮。

    4.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泥水渾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灑全池。

    5.對魚體、餌料臺(場)、工具等進行經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滅病原提高魚體的抗病力。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投餵一些韭菜、大蒜、洋蔥、野紫蘇、菖蒲等,均可預防和治療魚類腸炎,爛鰓及寄生蟲等魚病。

    6.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的改良時間較長,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無雜草、無渣屑、無殘餌等,養殖前期水環境較差,後期載魚量大,在陰雨連綿或遇天氣悶熱情況下,易浮頭甚至泛塘死魚,應及早採取措施消除。

 新挖魚塘養魚注意事項

    一、清塘消毒。為清除危害魚體的重金屬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在放養魚苗之前必須用清水浸泡洗塘,浸泡數天後排掉,曝曬數日後再重複浸洗一次。在放養魚種前7-10天用生石灰徹底消毒,一般乾塘每畝用生石灰75公斤化漿全池勻灑,或帶水按每畝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

    二、施足基肥。當第3次浸泡池塘灌水時應同時施入基肥,以提高塘水肥度,促進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長,為魚類提供充足天然餌料。基肥應以豬、牛等畜禽糞肥為主,一般在魚苗下塘前7-15天按畝500-600公斤施肥。

    三、投放魚種。魚苗下塘前,要求水深1.5-2米左右,水色以灰白色為好,一般透明度保持在30釐米左右;水質不能過肥,否則會引起魚苗浮頭死亡。魚種投放應做到:草食性魚為主,肥水性和雜食性魚為輔,魚種一般宜在冬季放養,魚苗規格要求達到16.5釐米以上,水體較深的應達到20釐米以上。

    四、施肥投餌。追施以人糞尿、化肥等為主,應堅持少施,勤施,一般每畝追糞肥150-250公斤。對養殖非濾水性魚類的池塘,還需要按'四定'原則投餵配合飼料、青飼料等,並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減,水色呈茶褐色為宜。

    五、防治魚病。經常對魚體、餌料臺、工具等進行消毒,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對症採取措施治療,平時在飼料中加喂一些大蒜、維生素、有益微生物等,均可預防常見魚病。新挖池塘養魚普遍水渾,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應每10-15天按每畝池塘每次20-30公斤潑灑一次生石灰,這樣既可沉泥清水,又可預防魚病。

    六、加強管理。新挖魚塘魚類的溶氧等生態環境不佳,應加強早晚巡視,勤注新水。勤處理池塘中的雜草、殘餌等,在陰雨連綿或天氣悶熱時,易浮頭甚至泛塘,應儘早採取措施。

回答完畢,歡迎討論。

希望可以幫到你。


太行特色文化


農村阿魏

新挖的魚塘死魚怎麼辦

在池塘養殖過程中,泛塘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嚴重時引起池塘大片死魚現象,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因此,準確辨別泛塘與中毒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解救措施,才能夠挽回局面,減少損失。

眾所周知,隨著水域環境的日漸惡化和水產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池塘養殖死魚事件時有發生,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它給農民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給農業生產環境帶來很大影響。

缺氧泛塘主要包括越冬時池塘水體太瘦,魚類缺氧浮頭死亡。養殖場水源緊缺,高溫季節因補、換水不及時造成池魚死亡;池塘水體過肥,雷陣雨引起水層對流導致死亡,養殖中表現為浮頭死魚;連日陰雨造成池塘溶氧過低,引起池魚浮頭死亡等幾種情況。

使用漁用藥物中毒主要成因包括,生產廠家的藥品質量和標識問題或漁藥店技術員的診斷和處方問題而導致用錯藥物、藥量過大等不妥用藥行為,直接造成魚類死亡;如果養殖戶自己亂用藥,不懂用藥配伍禁忌,也會導致魚類死亡。

泛塘或中毒辨別方法

1從發生的時間上辨別

泛塘:按季節分,多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尤其在連續陰雨天及連續低氣壓悶熱天氣裡最容易發生泛塘事件;按一天的時間段分,多發生在半夜到清早這段時間,尤其在水質較肥、放養密度較大的池塘泛塘的可能性較大。、

中毒:一般沒有季節、天氣、白天黑夜時間段之分,也與放養密度大小無關。多與有毒汙水進入池塘例如廠礦排汙、暴發藍藻的汙水入池,或是治療魚病時用藥過量或施用方法不當,或是農田施藥時多次在池塘中清洗農藥器械,抑或是個別不法分子因各種原因往池塘中投毒等有關。發生中毒死魚的時間沒有規律可言,比較隨機。

從死亡魚的種類上辨別

泛塘死魚一般以中上層魚類較為常見,例如鰱、鱅魚;底棲魚類浮頭死亡的較少,如鯉、鯽魚。中毒:中毒死亡魚不分魚的種類,甚至極耐缺氧的底棲鯉、鯽魚或是泥鰍等都會發生死亡現象。

2.發生泛塘或中毒時要採取的解救措施

泛塘或中毒引起的魚類死亡,如果發現及時,就有解救的可能,就有降低損失的機會。對於泛塘的解救措施是及時大量注入新水並開動增氧機增氧。但是對於設施條件較差的養殖池塘在水源不便又缺乏增氧機的情況下,可及時施用高效增氧劑來救急增氧。對於中毒池塘的解救措施是立即注入大量新水,放出池中老水,邊排邊注,直到魚池恢復平靜;但對於水源不足的池塘,應立即拉網捕魚,迅速將魚轉移到無毒池塘或網箱中,待原池塘毒水妥善處理後轉放回原池塘中。

泛塘與中毒事件屢有發生,造成的損失或大或小,為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應加強管理,防止疏忽大意。養殖人員應堅持每日巡塘,觀察天氣、水色,檢查硬件設施正常運轉等。另外,使用水源應保證其無汙染及藍藻等侵襲,避免在池塘中直接清洗農藥器械及其他汙物器材,儘量減少陌生人員等在養殖池塘周圍徘徊等。







農村阿魏


1可能你不適應環境也有,要麼就是氧氣不足,你的魚塘裡面一個消毒沒到位,可能也有一個原因,相關知識還需要諮詢專業人士

2運當發現水域出現大面積死魚時,如果還有大量的魚未死,目測存活魚群狀態不太差,則要第一時間給魚群增氧。實踐證明,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的魚群出現大面積死亡,給魚群增氧才有機會盡可能多地挽救存活的魚群。根據魚塘面積、水源等水域特點,儘快調配合適增氧機,24小時不間斷開動增氧機,

3此外,如果是規模養殖漁場,接著最好派人緊急到水產畜牧、農業等政府部門報告,甚至直接到當地縣市政府報告,以便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幫助。還要到公安部門去報警,一方面,如果是投毒和企業違規排汙等原因導致死魚,由於警方介入,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證據,以便日後找到兇手和索賠;另一方面,如果投了商業保險,未來的保險理賠,也需要警方提供的法律效力文件。投了商業保險的養殖場,還要報告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派人來現場觀測,防止日後理賠扯皮。

4在檢測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如果懷疑企業違規排汙,一定要在新聞報道出來前派人到水源周圍的企業排汙口拍照記錄、提取水樣作為證據,防止企業毀滅證據,雖然寫的不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