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相信對宋代詩詞文化有一定研究的群體,都應該知道兩宋時期的詩詞風格,從整體上來看總會給人一種綿軟拖沓之感。

尤其是婉約派詞作更是將內心中,最柔軟的閨怨之情展露無疑。雖然以蘇軾為首的豪放派文學家,想為宋詞注入一股陽剛之氣,但終究只是徒勞一場。

從文學角度來講宋詞因風格不同而分為兩個派別,既大家耳熟能詳的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主體風格總是圍繞兒女情長,結構細膩縝密、注重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柔和,誦讀婉約派詞作之時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婉約之美。

豪放派宋詞風格基本上都以為恢宏大氣為主,由於豪放派詞作視野相對來說比較廣闊,而且不拘守音律以及題材限制。

尤其是在北宋覆亡之後更顯蒼涼、悲壯與高亢之感。但由於宋代婉約派群體人數眾多,並且婉約詞的數量也要比豪放派多,所以就形成了一種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筆者認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宋詞,都能夠真實體現出宋代文人群體的文學思想。實際上如果從根源上去分析,宋詞的風格以及情感基調不難發現,宋詞創作其實深受當時社會環境影響。所以當時社會中的文學大家,才會不遺餘力的去渲染內心的孤寂與悽苦。

當動盪的政局遇到命運多舛又多愁善感的文人時,宋詞中描繪的世間萬物彷彿都蒙上了一層愁雲。尤其是在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季,當鳥語花香與奼紫嫣紅與文人的愁怨相遇之時,一首首極具“春情”、“閨怨”氣質的詩詞,彷彿潺潺流水一般從文人們的筆下流淌出來。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中傾灑而出的“春情”

李清照是宋代文壇上一位極具性格魅力的女詞人。這位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中的大家閨秀,前半生可謂榮華富貴、錦衣玉食。

但是當金兵南下入侵北宋之時,這位女詞人也不得不離開家鄉南下避禍。至此她的詞作體現出了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從李清照整體詞風上去深入分析,筆者發現這位“千古第一才女”, 前期詞作的主題基本上都以閨中生活、自然風光、離別相思為主。風格也多以輕鬆、悠然、閒愁等為特色,可以說集中反映了詞人前期的生活狀態,以及無憂無慮的思想情感。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當北宋滅亡宋人集體倉皇南下之時,李清照作為流民也不得不南下之時,她的詞作風格彷彿發生了突變。從原來的閒情逸致轉變為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同時從其後期詞作中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孤獨、哀愁、惆悵、悽苦等感情色彩。

尤其是她創作的感時傷春之作更是令人稱奇,當李清照將個人情緒與孤苦處境付諸於春景之中時。彷彿她眼中的春天都擁有一種令人無法釋懷的“春情”,之所以會讓人產生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李清照將自己的滿腹愁情都融入了春天之中。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1.《點絳唇·閨思》“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1)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比較知名的經典詞作之一,創作於偏安南方孤苦無依之時。作為其後期詞作中的突然代表作品,不僅寫出了詞人傷春感懷之情,同時也渲染出了令人難以抑制的傷別之情。無論傷春還是傷離別都表現出了,“柔腸一寸愁千縷”的主題思想。

筆者認為這首詞作為李清照獨居之情的真實寫照,詞中刻畫出來的深閨思婦形象,其實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描寫。

結尾處的“望斷歸來路”一句,可謂寫盡了盼歸卻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可以做為整首詞的點睛之筆讓全詞情感得到了昇華。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2)《點絳唇·閨思》賞析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在一片蕭瑟的暮春時節詞人獨具閨中,一種前所未有的寂寞與憂愁如潮水一般湧來。詞人雖然只有一寸柔腸但卻承載了千絲萬縷的愁緒。詞人的“寂寞”既然包含了獨居時的孤寂,也蘊含了傷春愁情以及離別時的悵惘。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越是想珍惜春天但是春天走得越快,暮春時節細雨霏霏彷彿也在催促百花凋零。實際上這兩句詩文想表達的就是,詞人想留住春天但又無可奈何。就像想要留住青春因為一樣,但最後卻發現青春易逝容顏易老。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在這暮春時節縱然倚遍闌干,也無法消除內心的相思之苦。就算景色再好也沒有辦法提起詞人賞春的情緒。筆者認為“無情緒”三個字,不僅是詞人對暮春提不起興趣,同時也是內心的寂寞與無助無處安放之意。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輕聲的問一句我的心上人你在哪裡?但是當詞人遠眺之時卻只看到了綿綿不斷的衰草,將心上人回來的道路都遮掩了。當然還有一種解釋就是連天衰草,蔓延在心上人的歸家之路。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李清照在這首詞中描繪出的閨中思婦,其實就是她自親身經歷的化身。這位閨中思婦的情緒,不僅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壓抑感,而且還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覺。

詞中的“惜春”情懷讓其是非常矛盾,因為詞人一邊感嘆春去無常,一邊又對眼前的暮春之景“無情緒”。這首詞中的一切情感鋪墊其實都是為了表達,“人何處”

以及“望斷歸來路”。因為詞中思婦並沒有望見所想之人,看見的只是滿眼”連天衰草”。如果深入探究可以發現詞人通過“惜春”之情,表達出了極為濃郁的相思之感。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孤獨寂寞唯有《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1.創作意蘊

這首由李清照創作的“閨情詞”,不僅令人讀後為之動容,而且也刻畫出了一位閨中女子的離別愁緒。《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作為李清照的經典詞作之一,將其內心的哀怨與悽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筆者認為這首詞寄託了十分濃郁的酒後“春情”。因為“春情”在古代詩詞中也指代男女之情。詞人在這首詞作中描繪出的思念之情,不僅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極為真摯的情感,同時也表達出了這位思維內心的孤寂之情。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2.《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賞析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已應晚來風。”

一位思婦用深杯裝著玻拍色的美酒,“杯深濃酒”寓意思念之情與愁緒綿遠悠深,酒雖然還沒有喝多少但是心卻已經醉了。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其中的愁苦之情,恐怕也只有這位思婦才能體會。

“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瑞腦” 是當時一種比較名貴的薰香,這位身處閨中的思婦在夜幕降臨之時,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香爐中的薰香也早已經難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位思婦因為思念心上人,在漫漫長夜中根本無心睡眠。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此時的金釵彷彿突然變小了根本無法束髮,此時的女主人公髮髻凌亂也無心打理。實際上從其想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看,其實都是在反覆強調人物的愁情。“醒時空對燭花紅”一句大意為思婦醒來之後,只能獨自面對燃盡的蠟燭與花紅。將其內心的愁緒通過景物映襯而出。

如果從全詞的意境上去看不難發現,這首詞寫出了一個深處寂寞閨房中的少婦,因為思念心上人而借酒消愁的經歷。但是在夢醒之後就發現愁緒不僅沒有減少,彷彿還要比之前更加濃烈。詞人通過夢前夢醒之後的強烈對比,從側面進一步烘托出了少婦的沉重愁緒。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中的惜春之情

李清照前期由於生活優越所以在詞中,經常表達出悠然自得的閒情逸致。這首《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其實就是其前期詞作風格的主要體現。雖然主題依然以“惜春”為主,但是卻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

李清照後期詞作基本上都以孤獨、寂寞、愁怨為主題。她在表達這些情緒之時往往都以託物言情為特色。比如這首《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就是一首比較著名的“惜春詞”。通過對春天將去萬物開始體現出蕭瑟景象之時,進而表達自己深藏於心底的惆悵之情。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

1.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其實在文學界也有一定爭論。有人認為這首詞可能是歐陽修、周邦彥或吳文英所作。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這首作品,無論是風格還是語言規律都與李清照十分類似,所以應該是大才女李清照所作。

如果從這首詞作的整體風格上去分析,不難看出表達的其實就是在暮春時節,詞人因為情緒無聊而臨時起意,寫下了這首以“惜春”為主題的小詞。雖然風格上有一種低沉的惆悵之感,但是卻抒發了詞人胸中的鬱悶。

2.《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賞析

“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抽個窗子向外看發現院子中的春色即將消逝,詞人在閨房中撫弄瑤琴以解無聊之情。遠處的山峰和淅淅瀝瀝的暮春小雨,彷彿都在訴說著梨花即將凋謝春天即將逝去的愁思。初春時節的鬱鬱蔥蔥與暮春的蕭瑟鮮明對比,此情此景讓詞人頓生“惜春”之情。


結 語

宋代詩詞中的深閨“春情”與寂寞愁怨,其實在李清照後期詞作中表現蔚為明顯。因為此時的詞人因為國破家亡的影響,詞作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更為廣泛。同時,詞人在其詞作中通過對“春情”的感嘆與描寫,將深蘊於內心中的愁苦與孤寂表達得淋漓盡致。

可以說李清照的“惜春次”、“閨怨詞”,經過文學手法融合在一起之後,就變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春情詞”。而所謂的“春情”除了指代詞人付諸於春天中的感情之外,其實還專指思婦情懷與男女相思之情。


【參考文獻】

李蕾《李清照詞作中“花”的文化意蘊》

侯孝瓊《李清照《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賞析》

侯孝瓊《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