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分享從來吃飯不會太飽,有啥原因呢?

李賞望萊


鍾院士說的很對,至於原因我是這樣認為的:人的食飲與其他慾望一樣,是人類生存必須的一種本能。人作為動物中的一員,在其進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內是吃飽的時候少,不飽的時候多,一日三歺都吃飽是很晚很晚的事情了,就是到了今天,世界上吃不飽的人還仍然存在。人的食慾為了適應這一情況,就形成了吃的過一點才感到飽的習慣,可是現在人大多三歺不愁,若想吃頓頓飯都能吃飽,因此對不愁溫飽的人來說,若每頓飯都吃飽實際上是都過剩了,為了健康就不要三歺都吃到十分飽,但對還不能解決溫飽的人來說,若得到食物時當然還是吃飽了為好。


TXLM


3月1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46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廣醫附一專場)。鍾南山院士、廣醫一院黨委書記黎毅敏、廣醫一院院長黃錦坤、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等專家介紹“抗疫”情況。

在發佈會上,鍾南山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經驗。

他表示第一是加強鍛鍊,任何工作都代替不了;第二是心態,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第三是不要吃太飽,“這個非常重要,我從來不會吃太飽,早餐非常重要。”

鍾南山院士說:“我自己的體會,到現在還能為社會幹點事,也不太糊塗,關鍵是健康的身體。”健康是人的本錢。

健康是需要投資的,這一點我比較早就認識到。我年輕時就很喜歡競技體育,工作以後注意到健康鍛鍊。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


健康快線


你好,我是王藥師,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鍾南山院士分享從來吃飯不會太飽,有啥原因呢?

3月18日,在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46場疫情防控通氣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

在發佈會上,鍾南山院士分享了一個自己的健康經驗。他表示第一是加強鍛鍊,任何工作都代替不了;第二是心態,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第三是不要吃太飽,“這個非常重要,我從來不會吃太飽,早餐非常重要。”

其實,對於糖尿病患者或是某些胃腸道疾病的患者都會知道,醫生一般都會建議七八分飽即可,不能吃的過飽,這到底是是為什麼呢?

1.消化系統疾病

吃太飽,尤其是高蛋白飲食,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加重整個消化系統的負擔。尤其是晚飯吃的過多,睡眠過程中胃腸道殘留過多食物,就要延長消化過程,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便秘、甚至大腸癌等疾病。還有些人晚飯是習慣喝酒,極端情況下還會誘發胰腺疾病。

2.糖尿病

吃得太飽會因刺激胰島素持續大量分泌,長期超負荷分泌,易誘發中老年糖尿病。

3.冠心病

吃太飽,攝入過多的膽固醇,加上肝臟會將多餘的熱能轉變成膽固醇,致使血中膽固醇水平增高,並逐漸堆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至一定程度,就會發展成冠心病。也可因吃得太多,使血液集中於腸胃道幫助消化吸收而使心臟供血相對不足,誘發心絞痛。

4.睡眠質量不佳

吃太飽,尤其是晚飯,在睡眠過程中腸胃還在工作,勢必壓迫周圍的臟器,這些器官就會把相應的信息傳遞給大腦,造成多夢、失眠或睡眠不深。長期如此,會導致睡眠問題。

5.肥胖

吃的過多,運動量不能與之匹配,能量消耗最少,會使血液中的糖、脂肪、氨基酸含量增加,很容易導致脂肪堆積。

因此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嚥,不要暴飲暴食,每餐七八分飽即可。如果吃的過飽時,最好是搭配適當的運動。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飲食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對於上班族首先三餐要定時,有規律。感覺到飢餓再吃飯,感到快飽時就不要再吃。但是也不能過度飢餓,容易造成暴飲暴食。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細嚼慢嚥。因為人的飽覺中樞有20分鐘的延遲,以免不知不覺吃下過量的食物。

飯量也應有一定規律,不要飽一頓,飢一頓。對於有條件的人則可以採取“一日多餐,餐餐不飽,餓了就吃,吃得很少”的方法。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飲食有節”,不但代表節制,還代表節律。


夢該醒了90


我在抖音,看過有關鍾南山院士的分享,從來吃飯不會太飽。

看鐘老的體型和精神狀態就明白,八十幾歲的人了,體型健朗,頭髮濃密,精神矍鑠,打眼一看,也就是六十幾歲的樣子。

鍾老是如何做到的呢?翻看他老人家此次抗疫的眾多圖片,心疼他臨危受命,再次赴難的同時,更多感嘆鍾老的自律和進取精神,試想一個八十好幾的老人,本身代謝已經減慢,還毫無節制地吃的話,肯定得發胖啊,哪來如此年輕的體態?!

鍾老的進取精神,更加令人敬佩,學術上全國人民有目共睹,到現在還在為全國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操著心,不斷鑽研呼吸病學,親自指導武漢和全國,以及疫情嚴重的伊朗、韓國等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鍾老事業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同時,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運動健身,打籃球、跑步、跳舞,人家可都拿得出手!打一次籃球,跑幾次步容易,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多少人能做到呢?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且多在選擇健身後,開始還能堅持個把月,幾個月的,慢慢就不了了之了。

我們的鐘老夠“硬核”吧?!他老人家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阿苗63573999618


我最近3年多都是兩餐或者一餐,不吃早餐,只吃午餐或者晚餐,比之前身體狀況好很多。

一、減輕胃腸道負擔。我的兩餐或者一餐的吃法相當於輕斷食,因為進食時間集中在6-8小時內,其餘的16-18小時不進食,這樣讓胃腸道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二、飢餓可以激發身體免疫力。前兩年有個日本科學家研究表明,飢餓可以讓體內白細胞活力增強,增強抵抗力。記不清楚了,可以自行查閱一下。


素黎姐姐


你要是學過醫學,在《診斷學》《普通外科學》《內科學》裡面會講:

1.飽食、勞累是誘發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像胰腺炎這樣嚴重的疾病,國內很多人的發病原因就是暴飲暴食

2.吃得太飽會降低人的反應能力,因此中國古代戰爭有過午不食的習慣。

3.人的反應能力降低,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應對致病因素的能力也會降低。


不想當醫生的智哥


飯吃八分飽,是說在飯後腸胃應該有餘地,不可過量飲食!!!

1.如果食量不過量,腸胃便於消化和吸收,而且腸胃沒有過多得到的休息。另外,吃的過多使人的腹部過分的緊張,長此以往會造成胃下垂和大腹病;機體和大腦活動受到阻礙,也導致了過肥胖。

2.吃的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3. 科學家指出,吃的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4. 有關專家還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5.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6.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7. 晚餐吃的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8. 晚餐過飽,膨脹的腸胃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以上各種危害都是在過量飲食下可能會造成的危害,看到這你是否還在為了滿足一時大快朵頤的快樂而忽略自己的健康呢?



歸來去自如


古人提倡吃飯最好是7分飽,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胃的感受和大腦接受的信號是不同的,胃已經飽了,但是傳達到大腦已經飽了的信號會有延遲,因此當我們吃到7-8分飽的時候其實已經飽了,如果再吃下去容易撐。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一直保持撐的狀態不僅容易發胖,而且更容易增加患脂肪肝,高血糖的風險,因此不吃太飽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新陳代謝更好。


韓月亮呀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足以說明人們對吃的重視。古時候,胃除了消化外,還發揮著儲備的功能,吃飽一頓餓3天也沒有問題。而現在人們天天有得吃,如果吃太多,只會增加胃的負擔,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例如:肥胖、胃病、腸道疾病、癌症、老年痴呆、骨質疏鬆等。所以,常吃八分飽,延年又益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