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

小巫婆_瑩


胎動是胎兒跟孕媽媽第一次的情感交流,能夠清晰感受到肚子裡新生命在跳動,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此外,胎動也是胎寶寶發育健康的一種信號,那麼什麼是胎動呢?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呢?


什麼是胎動呢?

胎動是指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肢體活動,比如旋轉、翻滾、吞吐羊水、踢腿等動作,而胎兒的這些動作所帶來的力量衝擊,給孕媽媽在孕初期、孕中期和孕後期的感覺都是不同的。

胎兒在孕初期的胎動

胎兒一般在懷孕到6-9周左右發育形成胎芽,有原始心管搏動了,才真正算得上是活胎,在這個時候,所謂的胎動,基本上只有胎心的心臟在跳動,新生命才開始,即便是母子連心,也是感受不到的;當懷孕有三個月時,相比孕6-9周的胎兒,此時的胎兒已經長大了許多,初具人形,但手和腳的關節還沒發育好,所以胎兒有胎動,也是非常非常輕微弱小的,類似波紋一般,加上週邊羊水多,胎寶寶的這點力量,孕媽媽根本感受不到。


孕媽媽感受不到胎動,也就沒有“數胎動”一說了,更沒有所謂的正常胎動,想要知曉胎兒發育正不正常,只能通過到醫院做檢查。

胎兒在孕中期的胎動,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

胎寶寶的手和腳一般到了孕14-18周就開始發育形成出關節,在這時,胎兒的四肢伸展所佔位置越發接近孕媽媽的腹部,所以如果胎兒在孕14-18周有胎動,感覺敏銳的孕媽就可以清晰感覺到明顯的胎動,那感覺就好像肚子裡有一條金魚在游來游去一樣,而感覺不夠敏銳的孕媽,可能要到18-21周方能感覺到明顯胎動。


初始的胎動輕微,且由於每個孕媽的感覺敏銳程度不同,所以在孕媽看來,此時的胎動是沒有規律的;慢慢的,等到胎寶寶的手和腳的關節發育得健壯些時,懷孕約24周以上了,胎兒發出的胎動就會顯得很有節奏,很有規律,在孕媽看來,腹部就像鼓起一個包一樣,每分鐘不少於3-5次,12小時的胎動次數約50-100次左右,孕媽早中晚各數一次,如果每小時胎動次數低於30次或長時間高於100次以上,胎兒有缺氧的可能。

胎兒在孕後期的胎動,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

懷孕28周後,胎兒身體所有器官,包括外在和內在器官已經完全發育,在胎兒還沒有進入孕媽媽的骨盆腔裡,此時一般是胎兒胎動的高峰期,胎動次數跟以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現在的胎動更有力量,所以孕媽媽時常有可能被胎寶寶胎動的力量刺激到膀胱和腹部,孕媽媽上洗手間的次數更頻繁了,甚至孕媽媽身體被胎兒的動作弄疼了,常常把孕媽媽弄得睡不好覺。


待胎寶寶入盆後,胎寶寶的頭部被鞏固在媽媽骨盆裡,胎寶寶的動作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胎動次數會比之前減少一些,每分鐘3-5次,如果是性格比較安靜的胎寶寶,也許每分鐘約3次的胎動,所以在越接近懷孕尾聲,孕媽媽越要注意數胎動,謹防胎寶寶出現缺氧問題。

不會數胎動,怎麼辦?

其實楊謐也不大會數胎動,或者說沒有耐心用幾個小時去數胎動是否正常,但是沒有關係,雖然我不會數胎動,但是隻要我注意胎動次數沒有突然減弱或暴增就好,而且如果在某個時間段感受不到胎動,非常擔心胎寶寶,那麼我們通過“引誘”胎兒,比如來點音樂,或者用手指輕輕點一點腹部,讓胎寶寶動起來,相信孕媽媽看到胎寶寶有胎動,會放心很多。


注意:胎寶寶的生物鐘跟孕媽媽是緊密相連的,孕媽媽正常休息,胎寶寶也會正常休息,孕媽媽在白天時,方便數胎動;反之,如果孕媽媽經常熬夜,胎寶寶也會熬夜,晚上休息時間各種小動作,到了白天,孕媽媽想數胎動時,就會發現沒胎動或胎動次數少;還是建議孕媽不要熬夜,因為熬夜會促使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關注@楊謐說,懷孕、分娩和產後護理,一路與你同行!

楊謐說


記得懷大寶的時候,第一次感受到胎動,我和老公都差點哭了,有了胎動才能感受到新生命的力量,有了胎動才感到為人母的喜悅。胎動初期、中期和孕後期是不同的。

似有似無,好像手指劃過肚皮

孕18周左右,孕媽可以感受到胎動,起初的胎動像蜻蜓點水,像魚兒在吐泡泡,又像手指劃過肚皮,輕柔的不用心感受很難察覺。而且起初的胎動並沒有太大規律,有時候可能會幾分鐘都能感到,有時候又幾個小時每感覺,只要產檢正常都是正常的。

拳打腳踢,常常在深夜難入眠

孕24周以後,胎動比較頻繁,尤其在深夜想要睡覺的時候,他會拳打腳踢、翻跟頭跟媽媽互動,懷大寶的時候,我一般8點多睡覺,剛睡著他就開始踢了,我輕拍肚皮:“別鬧了,媽媽在睡覺了”,有時候老公會湊上來跟他迷糊的說上幾句話,還真好使,果然動的不厲害了。

動的次數少了,但是很疼,很疼

孕32周以後,身體越來越笨重,胎動也少了一些,主要是他在子宮內的空間小了,動起來不方便,有時候踢一腳真有力,小傢伙越來越有力氣了,常常被踢到恥骨的我,好想把他抓出來打一頓,踢一腳太疼了。

總之,整個孕期胎動有一定規律,孕媽可以在24周左右開始數胎動,每天堅持早、中、晚三次,每次數一個小時左右,不低於3次就可以,5分鐘以內的胎動算一個完整胎動。

國家級育嬰師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 致力孕期、產後、0~3歲寶寶護理知識分享 (已開通維權騎士)

IF枕邊育兒


我記得我第1次胎動是有一天的傍晚時分,穿好衣服剛要開門下樓遛彎兒,突然感覺肚子一跳一跳的。那個時候是懷孕20周。當時我跟自己說,啊,終於感受到胎動了。

說實話,懷孕的時候對胎動並沒有什麼概念,只是老公時不時在懷孕第2個月就開始問,你感受到胎動了嗎?每天都問,把我問的真的很煩,哈哈。

從第一次感受到胎動後,,時不時的就會感覺到胎動。當然每次胎動的感覺都不一樣。我大部分都是感覺肚子一跳一跳,在夜間睡覺的時候偶爾會在胃口的地方摸到一個突起的地方。當時自己還有點害怕,不敢開燈去看。然後我用手輕輕點了點,那個凸起的地方又回去了。現在想想確實很神奇。

怎樣胎動才算正常

後來逐漸知道了數胎動的方法。在北京三甲醫院的牆上貼了一張正常開動的科普知識,它的內容是這樣的。 孕婦要從28周開始,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數胎動。每次數胎動的時間是一個小時。每個小時的胎動次數在三次到五次。如果出現異常,請立即來就醫。

說實話,我自己並沒有嚴格的去每天三次的數胎動,因為我可以每天感受到胎動也並沒有異常,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孕檢指標都非常理想。

但是還是建議各位孕媽?按照醫院的指示,進行數胎動。 如果出現胎動過快或者過慢,一定要去醫院,防止胎兒缺氧。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媽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J媽學堂


記得當初懷孕的時候,有段時間總是能感覺到寶寶在踢我。肚子上有一個小包,我趕緊拿手去摸它,一會他又在肚子另一邊裡面鼓起小包,那個時候感覺像和寶寶在玩捉迷藏一樣。特別有趣。 胎動像是一根紐帶,讓肚子裡的寶寶和外面的媽媽有了聯繫。

那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幾個月的時候胎動算正常呢?

一般準媽媽在4到5個月,也就18周到20周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小寶寶的胎動了。剛開始的胎動若有若無,慢慢地就會感覺到越來越有勁。

20——24周這段時間,胎動會很頻繁,寶寶正在裡面翻筋斗、踢腿呢。

24——28周的時候,孕婦有時會感覺肚子陣發性地一跳,是因為這個期間羊水量充足,寶寶在裡面暢遊呢。

29——31周的時候,隨著寶寶的發育,子宮內可以供他玩耍的地方受限了,胎動的幅度會變小。

另外,胎動有早也有晚,準媽媽不要擔心。


子謙媽媽育兒經


說到胎動,估計孕媽們都有很多要說。第一次胎動想必都是既興奮又緊張。就像我懷孕的時候,大概16周的時候就盼著胎動的到來,每天都很留意。那麼,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的呢?

1. 剛開始的時候,大概16-18周,像魚兒游泳或者腸胃蠕動的感覺。

我第一次胎動是在18周左右,當時還不太瞭解胎動是什麼,只感覺到好像魚兒游泳般,又像腸胃蠕動那樣,說不太清,就問有經驗的朋友,她說那樣就是胎動,只是還不太明顯。


2. 胎動慢慢明顯階段。

大概在20周-23周,胎動就越來越明顯了,特別是吃東西的時候或者晚上睡覺前,特別左側臥的時候,越來越感覺到小傢伙在肚子裡踢來踢去。


3. 胎動頻繁階段。

大概在24周後,胎動就會慢慢變得頻繁起來,特別是在睡覺的時候,總是不停地拳打腳踢,這個時候可以和寶寶說:“寶寶,要睡覺了哦,晚安啦”,寶寶之後就踢得比較輕柔了。其實,每天睡覺的時候可以寶寶說聲晚安也可以起到作用。


4.孕後期胎動比較少,但是踢得很用力。

大概28周之後醫生就叫孕媽開始每天數胎動了,並記錄在產檢冊子上,正常明顯胎動不少於每小時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約30-40次以上。但由於胎兒個體差異不同,有的胎兒在12小時內,胎動次數可達到100次以上,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都說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32周之後,胎動就比較少了,因為胎兒慢慢長大,子宮也沒有更多的空間給他拳打腳踢了,但是小傢伙力氣不小的呢,有時候踢一腳都覺得好疼,有時候還受外界的影響,我一個朋友孕後期的時候煮飯的時候,可能因為靠近煤氣灶太熱,寶寶動個不停而且每一腳都好用力,說明寶寶的反抗,後來她也沒怎麼煮飯了。


蟹蟹媽


胎動,給孕媽媽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我覺得我第一次感覺到胎動的時候,是那天吃完中飯後,我一個人在坐著靜靜的看書吧,然後就感覺到寶寶在肚子裡動了一下,就像魚兒吻了自己肚皮一下就遊走了似的。

一般來說,有些比較敏感的孕媽媽在16周可以感覺到輕微的胎動。但肚皮厚、不太敏感的孕媽媽感覺到胎動的時間會晚些。一般孕媽媽在孕20周才能感覺到明顯的胎動了,有的孕媽媽甚至更晚點才感覺得到胎動,畢竟寶寶還小。力氣不夠大,動的也比較輕微嘛。

胎兒寶寶在孕28周前,胎動是沒有什麼規律的。有時候寶寶的胎動像小魚鼓泡泡,有時候孕媽媽感覺到的胎動就像小魚在遊,寶寶有時候還會旋轉,會拳打腳踢,來回翻滾,伸伸懶腰,手舞足蹈等等。

懷孕滿28周,胎兒胎動就會有規律了,這個時候孕媽媽就要學會數胎動了。

那麼,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呢?

正常情況下,寶寶一個鐘頭胎動不低於3-5次,一天12個小時不低於30-40次。一般媽媽吃飯後,或者晚上胎兒寶寶動得更明顯。胎動次數過少或者動得太頻繁的話,可能不正常,所以孕媽媽注意按時產檢,及時瞭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情況。


孕媽媽平常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壓力。飲食方面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要休息好,最好不要熬夜,看手機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能總保持一個姿勢捲曲著,吃完飯要散散步。祝母胎健康平安!


文海話育兒


個人覺得每個胎兒都有自己的運動時間,要是每天在相對固定時間胎動正常那孕媽應該不用擔心。比如說,我家小寶的運動時間是在白天,每天肚子一餓胎動就來了,吃飽飯後反而胎動沒有太多,現在我32周了白天平時基本上每個小時都會感覺有胎動,前幾天我還擔心胎動太多,後來去聽胎心是正常的,後來我感覺只要自己沒有感覺身體不適或者呼吸不順都不會太在意,實在不安的時候我會換一下舒服的姿勢或者胎寶平時安靜時的姿勢,晚上睡前會固定跟我打招呼,就感覺不跟我玩一會兒不睡一樣,睡之後感覺不到太多胎動,只有翻身、平躺會有胎動。

提醒一下我是從28周以後胎動逐漸明顯並增加的,28周以前胎動不固定也是正常的。醫生建議我數胎動,但是不適合我,我沒按時數,但每天都感覺胎寶在動,準媽媽也要有顆強大的心臟,相信胎寶也很堅強,希望每個胎寶都是健康平安的來到世上。以下附上數胎動方法:

醫學上的胎動正常是按次數來計,每個小時不少於3-5次,十二小時不少於20-30次。數胎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各抽出一個小時時間是,三次胎動的總和剩以4不少於20次就算正常。



15210347353


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

懷二寶的時候才知道胎動到底是怎樣的感覺,懷大寶最後一晚才知道胎動可以是翻江倒海。胎動的滋味太美妙了,不過有時也會讓我們感到緊張不已。

像小魚兒輕輕游泳(孕早期)

懷二寶的時候在15周就感受到胎動,懷大寶的時候,20幾周都很不明顯。一般來說,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媽會在18-20周感受到胎動,如果沒有感受到,也不要過於緊張,因為有的胎動很輕微、孕媽媽不敏感或者肚皮有些厚,孕媽媽還不熟練造成的,到後面仔細去感受就會有了。

開始的胎動真的太容易被忽略了,就像一條几釐米的小魚在肚子裡游泳,輕輕的,偶爾會碰一下肚皮,不痛不癢,水花蕩漾的感覺。有時往往以為是大腸在蠕動呢,只要肚子裡有那種輕微的動,就要意識到那是胎動了。

像小精靈在敲鼓(孕中期)

到了孕中期,6個月以後,胎兒的力量增強,胎動的花樣繁多,胎動的幅度增大,我們會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胎動。特別是在吃飯時、聽到音樂時、洗澡後、躺在床上悠閒時,他就開始出來活動了。

就感覺這裡動一下,那裡動一下,沒有特別固定的位置。東敲敲西敲敲,估計把肚皮當成小鼓,在裡面敲鼓呢!當我們把手放到肚皮上時,他會迅速逃開,伺機行動。

如果是一雙陌生的手放上去,他會自我保護,靜止不動,靜觀其變。所以很多媽媽反應,爸爸一放上手,胎兒就安靜了。

像孫悟空反轉騰挪(孕晚期)

28周以後,胎動更加劇烈了。有的說到了孕晚期,胎動會減少。但是我感覺一點沒少,反而更劇烈,每個胎兒真是大有不同。

到了孕晚期,活躍的胎兒會翻江倒海,就像鑽進了一個孫悟空,反轉騰挪,經常把肚皮撐得理出外拐,都沒法看了。很多媽媽說,肚皮被寶寶頂得不像話,兩邊不一樣大,感覺一邊要掉出來,另一邊憋進去一樣,這時寶寶在大幅度翻身呢。

有的寶寶更厲害,還會把媽媽踢的漏尿、踢的肋骨疼、踢的睡不著覺,那種感覺就不舒服了。

總之,胎動在每個時期都是不一樣的。到了28周以後,胎動會比較規律,可以一天3次數胎動,平均每小時不少於3次就是正常。如果感受不到胎動,就在晚上仔細去感覺,按時產檢,胎兒正常就可以了。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胎寶寶的運動在關節和肌肉的正常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胎兒胎動就如同我們正常人在鍛鍊一樣,可以促進肌肉發育,身體之間協調度和柔韌性,可以保證順利分娩以及出生後生活中所需要的一系列活動。

最初的胎動



在孕媽媽懷孕12周,胎寶寶就開始頻繁胎動,可以滾打,甚至皺眉頭,以後的幾周胎寶寶活動趨於多樣化,甚至會20種以上的運動,如打哈欠、打嗝、吮吸等。

但是因為胎兒太小,活動力度微弱,孕媽媽根本感受不到她的胎動,只能藉助超聲檢查才能察覺到。

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幾個月胎動算正常?

一般來說,如果是第一次懷孕,可能是第20周左右才會感受到胎動,也有可能更遲一些,24周。如果是經產婦,可能感受胎動的時間會早一些,如孕16--17周左右。



第一次胎動是令孕媽媽難忘和興奮的,剛感受到胎動是的感覺如同微風輕佛柳樹、如同蝴蝶在煽動翅膀、如同小魚在吐泡泡、如同池塘的水起了漣漪,總之很輕微。

孕5、6、7月是胎動最頻繁,力度也比較大,有時候胎動會出現1-2分鐘,有時候會長達7分鐘,因為胎兒比較小,子宮空間大,胎兒可以自由活動,胎寶寶竭盡全力鍛鍊各種各樣的動作。

後期的胎動

隨著寶寶的長大,胎動不再頻繁,但是可以更明顯的感受到它,孕晚期孕媽媽可以感覺到胎兒猛烈的踢自己的膀胱和肚皮,都會鼓出一個小包,還可以區分出胎兒手腳。

胎寶寶胎動活躍時刻



1.孕媽媽進食後,寶寶變得更加活躍,可能是食物給寶寶提供能量,而引發一陣胎動;

2. 孕媽媽情緒激動,如憤怒生氣,寶寶也會胎動頻繁;孕媽媽變換體位或者感覺比較舒服時,寶寶也會變得活躍,他的心情也會大好;

3.晚上,孕媽媽舒適安享,靜靜地躺下來,胎寶寶的胎動也會多一些。


丁媽親子時光


每個孕媽媽感受到胎動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又少數特敏感的孕媽媽在孕13周左右就能感受到胎動,而大多數二胎媽媽在孕16周左右就能感受到胎動,初次懷孕的孕媽媽比較遲鈍些,在孕18-20周左右才感受胎動。

最開始的胎動是若有若無,像是蝴蝶在扇動翅膀似的,慢慢的,孕媽媽就會感覺到寶寶的胎動會變得越來越有勁,越來越有規律了,隨著寶寶的發育,孕媽媽會感覺到寶寶胎動的拳打腳踢,胎動的幅度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力。

胎動的模式:

1、全身性運動

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翻身,就是全身性運動,這種胎動力量比較強,而且每動一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大約為3~30秒。

2、肢體運動

胎寶寶伸伸胳膊、扭扭身子等。

3、下肢運動

下肢運動,也就是平常我們常常感覺到的胎寶寶的踢腿運動,這種運動很快,力量也比較弱,持續時間很短。

4、胸壁運動

這種胎動太過短暫,力度也特別弱,孕媽媽一般很難察覺到。

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

胎動是寶寶健康的指南針,也是寶寶與媽媽的親密互動。對於初次懷孕的人孕媽媽來說,不知道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也不能從胎動上判斷寶寶是否健康。那麼怎樣的胎動才算正常呢?

在孕28周後,產科醫生都會囑咐孕媽媽每天要數胎動,並記錄在母嬰保健手冊上。正常明顯胎動不少於每小時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約30-40次以上。但由於胎兒個體差異不同,有的胎兒在12小時內,胎動次數可達到100次以上,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都說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

當胎動次數突然減少,比如12小時內胎動少於20次或一個小時內胎動少於3次,就預示著胎兒健康情況不好,或出現了異常情況,應儘快到醫院檢查。

不過話說回來,有時候胎動也只是一個主觀感受,胎動同樣也會受到準媽媽對胎動的敏感度、腹壁的厚度、羊水量的多少等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要準確判斷胎動的實際情況,需要排除掉這些因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