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失火斷電人隔離,固態漲價多離奇。為什麼最近幾篇《裝機記》都在聊SSD固態硬盤?君不見三星鎂光東芝廠子裡面多貓膩!圈裡老油條動不動就喊穩住啊、速入、莫慌什麼的,海某混裝顆粒1賠3還有人喊真香,小白哪裡分辨出真車假車,到頭來還是那句話起作用“數據無價,穩快為上”,切勿為了多留住幾兩銀子上了賊船。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今兒跟大夥評測的,是採用三星、英特爾、鎂光、東芝顆粒+SMI專業主控出品的消費級M.2 NVMe接口SSD,ORICO迅龍V500,容量256GB,鑑於我的機箱雙M.2口已經上滿,我特意配了個蠻有範兒的C口硬盤盒做PSSD,即移動固態硬盤,最重要的是自帶CtoC線,支持電腦、筆記本、手機通用,我那128GB空間快塞滿的小米9終於可以有個外置大存儲了。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還記得一年前我就寫過一篇SSD選M.2還是SATA更好的小文,結果某個問答平臺有“清朝網友”揶揄我M.2是假高速,我真不知道這幾個人咋想的,沒看到主流主板早就雙M.2 NVMe SSD插槽了嗎,嚴格說來PCIe也不如直接M.2舒服,M.2固體普及是遲早的事。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M.2一般比SATA3.0固態硬盤傳輸速度快好幾倍,身材小巧,裝機不佔地,裝盒也便攜,更重要的是其使用環境已經大大成熟,比如我所配的帶C to C線的ORICO NVMe M.2 SSD硬盤盒,對於主流筆記本遊戲本用戶來說,外置存儲備份算是標配了。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快速雙開箱,一盒一“瓤”,包裝均分上下兩層,底層主要是說明書和配件。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迅龍英文對應TROODON,有點跟AMD“龍”沾光的意思,包裝內導熱貼、散熱片、螺絲刀和固定螺絲齊全。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ORICO迅龍系列SSD採用64層3D NAND閃存工藝,壽命強於QLC顆粒,擦寫耐久和讀寫性能更強。除256GB,還有128GB/512GB/1TB三個其他容量版本。搭載慧榮SMI專業級主控,具備可延長SSD使用壽命的LDPC智能糾錯機制,此外支持DevSleep節能降耗省電,Trim 指令, NCQ智能隊列管理等等,作系統盤開關機更迅速,啟動程序加載也更快。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散熱紅馬甲有ORICO標誌,金屬片略厚,可通過自帶導熱貼與SSD緊密結合,保證穩定散熱。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使用導熱片之前要揭掉原包裝標籤紙,下面有固態主控和4顆單容量64GB的3D NAND TLC閃存顆粒,主控為較為常見的支持PCIe3.0x4通道、NVMe1.3協議的SM2263XT單元。我本來要用於SSD硬核盒做PSSD的,通常M.2 SSD安裝到主板上才能測試速度上限,所以下面測速分為兩部分結果。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一般主板上主M.2位安置系統SSD,為方便先將被測試的ORICO迅龍V500放到副M.2位上4K對齊格式化和初始設置,然後將兩個M.2位SSD對調,在主M.2位測試新SSD的傳輸性能,即可達到真實上限,不然在副M.2位上測得結果會打折甚至減半(詳細請看我上一篇《裝機記》)。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採用各種主流SSD測速軟件測速結果如下:首先是AS SSD Benchmark,ORICO迅龍V500 SSD跑分2632,連續讀取速度1876MB/S,寫入1180MB/s左右,4K 64線程IPOS寫入達23w,遠超SATA3.0固態。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Crystal Disk Mark5.2對SSD測速結果往往要高過AS,實測讀和寫分別為1991和1238MB/s;使用ATTO磁盤基準4.0測試得到128KB~64MB文件塊下,迅龍V500讀取速度在1.68~1.90GB/s之內,寫入在1.15GB/s左右。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採用老牌HD Tune Pro 5.7測試固態硬盤文件基準,500MB文件長度下,測得順序讀取1774808KB/s(1733MB/s),寫入1216618KB/s(1188MB/s)測量塊大小數據與ATTO基本吻合。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採用TxBENCH測試結果與官標2000/1600最為接近,讀取1948.9MB/s,寫入1240.5MB/s,不過與官方寫入速度1600MB/s還是有一些差距。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軟件測試只能做參考,實際使用時的傳輸表現更重要,同樣以36個、總計11GB的MiniSD格式電影文件作為傳輸對象,先從PC主機掛載機械硬盤東芝P300傳輸到系統SSD,再從系統SSD拷貝到主M.2位的迅龍V500上,得到如下實測速度,後者起初有速度波動,中段穩定在500MB/s左右,末尾在680MB/s上下。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下面聊聊硬盤盒,型號為PBM2-C3,鋁合金材質,四角突起,尺寸114x29x10.6mm,纖細體薄,正面雙白紋很有辨識度,表面金屬質感不錯。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主控採用JMS583,支持USB3.1 Gen2傳輸方案和UASP加速協議,集成超薄型貼片晶振,大容量ROM,一體成型大功率電感和DC模組;附帶大面積銅條+多散熱孔設計,加上配件中的導熱硅膠片,加上鋁合金輕薄外殼,實現三重快速散熱。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兼容M.2 2230、2242、2260和2280多尺寸;除M-Key外對B+M Key也兼容,10Gbps高速傳輸,最高讀寫速度達到992MB/s。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硬盤盒並非免工具,底蓋滑動閉合,自帶螺絲刀、螺絲固定;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USB3.1 Type-C輸出,隨機自帶C to C以及C to A兩套線纜,電腦手機筆記本都適用,5V 0.9A供電,支持10分鐘智能休眠,最高容量支持2TB。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最後看看迅龍V500固態硬盤在ORICO PBM2-C3硬盤盒上表現如何,首先是CrystalDiskMark和ATTO磁盤基準測試。可以看到與主板M.2位裝V500的讀寫速度已有下降,但USB3.1 GEN2高達10Gbps的硬盤盒讀取速度上限940MB/s妥妥跑滿,寫入速度也128KB~64MB文件塊測試中穩定在820~840MB/s。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AS SSD Benchmark的跑分要低於CrystalDiskMark,讀取寫入分別在880MB/s和850MB/s,4K 64線程iops接近3萬。587的總跑分難以與主板M.2位2600左右的表現相匹敵,但作為M.2 NVMe SSD硬盤盒而言,PBM2-C3基本把速度做滿了。

見龍在田,利刃回鞘: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盤配C口盒評測

入手這套盤+盒自行組裝時,盒子挑了半天,其實同樣配置的盒子,ORICO那個“透明探索版”我也有一款,但考慮直接金屬導熱、加上纖薄身材(主要是更薄,而且比透明的更耐造吧)還是這款更易用。實測迅龍V500套盒子日常文件傳輸無波動,性能表現比較穩定,送導熱片蠻良心,就是盒子能再便宜點好了,耍酷的代價。注意這款不是免工具的,拆裝要用梅花螺絲刀。

實際拷貝存儲文件方面,ORICO迅龍V500沒在主板M.2插槽上“縱橫馳騁”可能有點兒浪費,但是為了便攜將讀寫速度壓到940MB/s極值也不虧(具體文件傳輸會受文件大小、平臺環境所限,常見300MB/s左右)。綜合看來,可以是自組裝PSSD比較划算的一個組合了。當然,如果你看不上這個外殼,Type-C的盒子又不是沒得選,認準慧榮主控、優質閃存顆粒和USB3.1 GEN2 10Gbps基本就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