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的軍工水平如何?

近衛步兵師


白俄羅斯可不是隻有美女,而是在前蘇聯軍工研製系統當中佔有很顯赫的地位,軍工實力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排序第三位,排在白俄羅斯前面是:俄羅斯、烏克蘭,這樣靠前的排名證明了白俄羅斯軍事工業的堅實與強大。



那麼,白俄羅斯的軍工實力強大在哪?首先就是重型機械製造能力的強大!

我們都知道,蘇聯/俄羅斯有多種型號的機動發射型洲際導彈,而這些機動洲際導彈的重型多軸運輸/起豎/發射車,都是由白俄羅斯明斯克的“馬茲重型機械車輛廠”製造出來的。

多軸重型載重車底盤歷來是白俄羅斯工業能力的體現,這種重型卡車根據載重量要求和軸數可以載重80~100噸以上,而且最大行駛速度要達到80公里,還要適應“鄉間公路”...要做到這些是很難的事情,機械製造的能力相當的強,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極少數幾個廠家可以製造這類重型機械,日本肯定不行!



而“馬茲重型機械車輛廠”製造這種底盤卻是駕輕就熟,從1950年代就開始研製多軸重型卡車(飛毛腿導彈是第一種使用多軸發射車的彈道導彈),當時蘇聯為了提高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和提高突然打擊對方的能力,軍方提出彈道導彈要機動發射...然後任務就落在了“馬茲廠”的肩上,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協作生產下,蘇聯集中了重型機械設計與製造精華,最終將重型多軸導彈發射車製造了出來,這也體現了蘇聯在重型機械製造上深厚能力。
第二家赫赫有名的軍工企業,就是1941年成立的558飛機維修廠,目前幾乎所有裝備了蘇–27/30、米格–29系列的國家在維修俄製戰機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將戰鬥機運到558廠進行過,包括我國和俄羅斯都與558廠有過深入交流,至於說: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等有蘇–27/30、米格–29戰鬥機的國家早期裝備的時候乾脆就是把整機運到白俄羅斯去大修。

地圖上標明的是558飛機大修廠維修過的擁有蘇–27/30、米格–29系列的國家,同時558廠也是白俄羅斯的軍工創匯大戶。

有這麼多大國家將飛機送到白俄羅斯去維護/升級,說明了558廠的技術水平和維修能力非常強,可以說是維修俄製戰鬥機的頂尖廠商!飛機的大修和升級,可不簡單將飛機大卸八塊那麼簡單,而是要全面而熟練的掌握飛機構造,維修後的戰鬥機和嶄新的一樣,否則僅是丟了幾個鉚釘就能讓飛機墜毀...所以,維修重型戰鬥機的“技術重建”難度不亞於製造一架新飛機。

戰鬥機的維修要充分的掌握它的結構力學
,這可不是胡亂拆解的,飛機進廠之後先拆解那個部分,後拆解什麼結構是有很多說道的,不當拆解可能會引起應力集中而破壞了飛機的整體結構強度。

通過對白俄羅斯的“馬茲重型機械車輛廠”和558飛機維修廠的粗略介紹就會清楚的知道,白俄羅斯的軍工實力不要說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當中位置靠前,有些技術在世界上也是獨領風騷!這也說明前蘇聯的豐厚遺產可以讓這些分了家後的子弟享用很長時間。


皇家橡樹1972


傳說中的“東風-41”洲際導彈底盤都跟白俄羅斯製造有關聯的!

(此刻一個運輸圓木的特種車輛路過)
白俄羅斯一直和中國保持了良好的軍工合作體系,雙方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保持了大量的軍工做,白俄羅斯從獨立後,一直和俄羅斯等周邊國家關係一直不錯,政局穩定,所以白俄羅斯國內的工業體系並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特別是蘇軍剩下的那批,比如白俄羅斯著名的明斯克重型車輛廠,中國所有的東風導彈底盤,都和這個廠有很大淵源。甚至東風-41洲際導彈的8軸聯動重型越野車底盤的原型就是白俄羅斯出產,並且援助給我們技術後,我們自行發展出來。

這個廠子從中國第一輛TEL越野車開始就一直為我們提供重型運載車,包括了東風-16、東風-21、東風-15、東風-26、東風-41等等,都可以看到明斯克重型車輛廠的身影。白俄羅斯對我們的技術援助,保證中國東風核導彈運載車系統能順利誕生。除了重型車輛之外,白俄羅斯光學設備非常著名,特別是坦克、車載式,白俄羅斯光學設備也是中國大量採購的技術項目之一,因為坦克必須使用光學設備保證在車內就可以觀察,觀察的越遠越好,越精準越好。

同時白俄羅斯的聲吶技術特別不錯,因為蘇軍留下的白俄羅斯聲吶生產廠就在白俄羅斯。白俄羅斯雖然沒有製造的航空發動機、航空戰機等,但是蘇軍留下了著名558航空修理廠,這個廠子承接蘇軍30%的戰機維修任務,而中國的蘇-30、蘇-27戰鬥機都是558航空維修廠的白俄羅斯技師幫助維修,並且全部向中國轉移技術,令我們完好的掌握了維修蘇-30、蘇-27戰鬥機技術。

白俄羅斯目前軍工生產一直是其重點發展項目,除了向中國推銷武器、設備外,白俄羅斯每年出口武器收益達到30-50億美元,並且除了海軍裝備外,所有陸上、空中裝備都大力發展。特別是白俄羅斯引進中國的遠程火箭炮後,發展的“波羅乃茲”遠程火箭炮,目前推銷多個國家,阿塞拜疆已經購買。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國際上不容小覷,但大家或許並不知道其某些裝備核心方面的技術來自它的領國白俄羅斯,如斯亞爾斯戰略導彈發射車。白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屬於當時的加盟國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其擁有前蘇聯的將近11%的軍事產能。就當時的資料看來,白俄羅斯的軍工產業擁有員工就將近50萬人,而企業更是超過120家,可以說是相當輝煌。當時的蘇聯實施的是盟國與盟國間的分工政策,白俄羅斯負責的是機械、冶金工業,堪稱蘇聯的裝備車間。來自前蘇聯的導彈90%的電子元器件都是由白俄羅斯製造。然而就蘇聯解體後,蘇聯撤銷了對於白俄羅斯的全部軍工訂單,核武器也被美方鎮壓,再無出頭之日。


就在這個危機時刻,來自中國的鉅額訂單擺在了白俄羅斯面前。1992年,中方代表開始訪問白俄羅斯,並加強了兩國在軍事上的交流,來自白方的MAZ導彈發射車的大部分技術被移至中國,幫助了中國本土重型導彈企業的發展,由此中國開始生產12x12、14x14和16x16這三種規格的超重型導彈發射車,在軍工方面享譽世界。

擁有這些技術的MAZ就是明斯克汽車廠,這個汽車廠在前蘇聯還未解體時屬於保密級別,前蘇聯的各式軍方越野車,尤其是彈道導彈發射車就是從這裡生產,如擁有9P117系統的飛毛腿導彈等。現在中方和俄方所用的某些洲際導彈的載臺也是從這裡生產。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工業,重型載車技術卻還要依靠白俄羅斯。MZKT(明斯克汽車製造廠現在的名字)導彈運輸平臺重型卡車,以強大的機動性徵服世人,俄羅斯目前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和S-300\\400防空導彈都採用類似的MZKT底盤,但網上卻有消息稱一輛“白楊”M導彈在機動過程當中曾發生側翻事故,這也與載重汽車重心設計過高有直接的關係。


蜀黍7351


白俄羅斯的進攻水平還是相對比較高的,接下來小編就針對這些問題來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瞭解。

首先,白俄羅斯的工業比較發達,同時機器製造業也有著非常突出的成就,在技術方面是非常先進的,所以在軍工製造方面也有著非常好的經驗。對於整個國際軍工市場都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白俄羅斯之所以有如此先進的軍工技術,是因為白俄羅斯加蘇聯解體後的一些有名的企業都接收了,比如我國載重車的一些技術等都是在拜訪老師那裡學來的,因為中國和白俄羅斯有著很強的合作關係。

關於這些問題的講解就先到這裡了,希望大家聽了之後能夠有所體會,也希望大家都能夠以此為結尾。



嘿田先生VLOG


白俄羅斯的軍工水平一點不低,畢竟曾經是原蘇聯一個重要工業區,也擁有許多重要的軍工企業,在許多領域處於世界一流的水平,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白俄羅斯的重型輪式車輛,這是作為導彈發射車輛等的專用車輛,在全球來說,白俄羅斯是全球掌握重型車輛的少數國家之一,其實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的同類技術都可以從白俄羅斯引進的。

白俄羅斯還可以生產各種電子設備,包括海軍用的聲吶,即便只是個內陸國家,但是研究系統設在該國,還擁有像熱成像儀生產能力,現在俄羅斯坦克上安裝的熱成像儀就是白俄羅斯生產的,還有另外一些通訊設備等等。白俄羅斯通過中中國引進白俄羅斯,現在也能夠生產遠程火箭炮。

目前的白俄羅斯可以說,一個軍工小強國,雖然他的軍工產業不是很大,但是主要的幾項水平就相當高,處於世界一流的水平。


麥田軍事觀察


白俄羅斯軍工水平整體一般,但在某些核心技術方面,實力不容小覷,白俄羅斯在蘇聯時期承擔了超過10%產能,最核心的就是導彈發射車技術,現在看來都很先進。

雖然時期,白俄羅斯擁有超過50萬的軍工技術人員和100多家軍工企業,主要負責機械,冶金以及產品裝配,蘇聯有90%導彈的電子元件有白俄羅斯生產。

蘇聯解體後,軍工訂單銳減,白俄羅斯軍工企業遇到前所未有之困局。好在後來和我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簽訂後,迎來了生機,白俄羅斯向我國轉讓了不少軍工技術,幫助我國發展了重型導彈。

之前白俄羅斯軍工出口主要對象是俄羅斯,現如今,由於俄羅斯經濟萎縮,無力購買,但與中國的合作填補了這一空白,白俄羅斯本國也在努力完成產品升級,可以說正在慢慢復甦。




白俄羅斯重泉說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國際上不容小覷,但大家或許並不知道其某些裝備核心方面的技術來自它的領國白俄羅斯,如斯亞爾斯戰略導彈發射車。白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屬於當時的加盟國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其擁有前蘇聯的將近11%的軍事產能。就當時的資料看來,白俄羅斯的軍工產業擁有員工就將近50萬人,而企業更是超過120家,可以說是相當輝煌。當時的蘇聯實施的是盟國與盟國間的分工政策,白俄羅斯負責的是機械、冶金工業,堪稱蘇聯的裝備車間。來自前蘇聯的導彈90%的電子元器件都是由白俄羅斯製造。然而就蘇聯解體後,蘇聯撤銷了對於白俄羅斯的全部軍工訂單,核武器也被美方鎮壓,再無出頭之日。


果果家的麻球


獨立後的白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時代不少軍工企業,不過,鑑於蘇聯時代的政策安排,白俄羅斯境內的軍工企業,大多相當於分包商,除了明斯克汽車廠能夠獨立生產大型導彈運輸車之外,大部分白俄羅斯軍工企業,僅僅能提供分系統,不具備系統集成能力。

白俄羅斯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唯一一個大規模保留蘇聯時代特色的國家,該國目前依然屬於計劃經濟,甚至保留了自己的克格勃系統,在政治和經濟上與俄羅斯聯繫緊密,俄羅斯總統普京甚至向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建議兩國合併,但遭到了後者的嚴厲拒絕。

白俄羅斯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幾乎從未中斷,而且,由於地緣上的距離因素,兩國之間的軍事合作,除了俄羅斯從中作梗外,幾乎沒有什麼限制因素,白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大量武器裝備分系統和關鍵零部件,中國彈道導彈運輸車,也有濃厚的白俄羅斯血統,白俄羅斯同時在對華轉讓軍事技術方面,也毫不吝嗇。

近日,據外媒報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稱,中國軍工企業應啟動在白俄羅斯的工作,其中包括通過成立合資企業開展合作。“近期我們需要加強在多領域的相互合作……要加強國有軍工企業的軍事技術合作。我認為,在中白“大石頭”工業園成立軍工綜合體高科企業是不錯的想法,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企業可以是合資的,也可以是中國獨資的。重要的是,需要中國軍工綜合體企業入駐園區。”

此前,同烏克蘭等國一樣,白俄羅斯軍工出口的主要對象是俄羅斯,對俄出口總額佔到了白俄羅斯對外軍工出口總額的八成以上,但隨著俄羅斯經濟萎縮,俄羅斯軍費也不斷下降,武器裝備採購費用,成為重點削減領域,現在的俄羅斯軍工業,幾乎回到了90年代,主要依靠對外出口訂單生存,武器製造數量的大幅下降,也導致了進口零部件的降低。

白俄羅斯的這些軍工系統,對其感興趣,能夠融入本國軍工系統,同時有實力的買家並不多,除了俄羅斯,幾乎就只有中國了。白俄羅斯同其他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一樣,為了維持在本國佔重要地位的軍工行業,同中國合作成為了最好也是唯一的途徑。







孫小胖PLA


白俄羅斯可以說是保存蘇聯模式最完整的一個國家,知道現在還是計劃經濟,還留存有克格勃。政治和經濟上和俄羅斯相當緊密。

但是因為在前蘇聯時期,白俄羅斯就相當於一個組裝廠,沒有多少核心技術。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明斯克重車廠,能生產大型導彈運輸車。現在中國導彈運輸車就少不了白俄羅斯的支持。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軍工產品了。




平頭兔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國際上不容小覷,但大家或許並不知道其某些裝備核心方面的技術來自它的領國白俄羅斯,如斯亞爾斯戰略導彈發射車。白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屬於當時的加盟國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其擁有前蘇聯的將近11%的軍事產能。就當時的資料看來,白俄羅斯的軍工產業擁有員工就將近50萬人,而企業更是超過120家,可以說是相當輝煌。當時的蘇聯實施的是盟國與盟國間的分工政策,白俄羅斯負責的是機械、冶金工業,堪稱蘇聯的裝備車間。來自前蘇聯的導彈90%的電子元器件都是由白俄羅斯製造。然而就蘇聯解體後,蘇聯撤銷了對於白俄羅斯的全部軍工訂單,核武器也被美方鎮壓,再無出頭之日。

就在這個危機時刻,來自中國的鉅額訂單擺在了白俄羅斯面前。1992年,中方代表開始訪問白俄羅斯,並加強了兩國在軍事上的交流,來自白方的MAZ導彈發射車的大部分技術被移至中國,幫助了中國本土重型導彈企業的發展,由此中國開始生產12x12、14x14和16x16這三種規格的超重型導彈發射車,在軍工方面享譽世界。

擁有這些技術的MAZ就是明斯克汽車廠,這個汽車廠在前蘇聯還未解體時屬於保密級別,前蘇聯的各式軍方越野車,尤其是彈道導彈發射車就是從這裡生產,如擁有9P117系統的飛毛腿導彈等。現在中方和俄方所用的某些洲際導彈的載臺也是從這裡生產。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工業,重型載車技術卻還要依靠白俄羅斯。MZKT(明斯克汽車製造廠現在的名字)導彈運輸平臺重型卡車,以強大的機動性徵服世人,俄羅斯目前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和S-300\\400防空導彈都採用類似的MZKT底盤,但網上卻有消息稱一輛“白楊”M導彈在機動過程當中曾發生側翻事故,這也與載重汽車重心設計過高有直接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