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嗎?

巨蟹座大王


很多軍迷都是在美國電影《真實的謊言》中被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圈粉的。鷂式戰鬥機在1971年被美國引進後,由於經常發生墜機事故,而被美國飛行員稱為“寡婦製造者”,名不副實。隨著F35b戰鬥機的興起,逐漸被淘汰。

F-35B戰鬥機採用矢量推力發動機,其尾部噴管可以在戰鬥機起飛時朝下噴射燃料,從而獲得向上的衝力騰空,在達到一定飛行高度後,噴管調整為水平方向,完成整個起飛動作。

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減少航母的滑行跑道,避免在戰爭時期機場的跑道被炸燬後戰鬥機不能起飛的窘境,但是其功能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垂直起降對於戰鬥機是非常燒油的,不僅增加軍費開支,而且還減少了戰鬥機作戰的半徑。

如果垂直起降戰鬥機在航母上起飛,對於航母甲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上千度的高溫直接噴射到甲板上,必須得用特殊的鋼材鋪設甲板,塗上防熱塗層,但是如果艦載機都採用垂直起降,航母甲板的損耗率肯定加快,甲板壽命也隨之減少,出於經濟考量是不划算的。

還有最為致命的是,垂直起降戰鬥機在起飛的時候,對重量是非常苛刻的,F35-B的限重在16.8噸,超重就不能垂直起飛了。如果攜帶武器彈藥是不能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為了防止發生事故,掛載彈藥的航母必須得先把彈藥扔掉才能降落,一枚彈藥都是百萬美元級別的,扔掉的都是錢啊。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英國海軍研究瞭如何讓F-35B能順利降落,捨棄了垂直降落的功能,而是採用滑行垂直降落(SRVL)。原理簡單地說就是戰鬥機在快接近航母甲板時,降低飛行速度,從航母甲板的左側橫向切入,著陸滑行一段距離後踩剎車。

航母以30節的速度航行,會產生前後搖晃,左右搖晃,上下波峰和波谷搖晃,戰鬥機與航母的高度差,這些都需要電腦軟件系統來精確測量數據後反饋給F-35B,F35-B能否準確降落,除了戰鬥機駕駛員技術熟練外,還要仰仗這套軟件的運行。據說英國此前研究這套軟件從2007年就開始了,從來都沒向外人透露,連其遠房親戚美國也隻字未提。一向對中國採取武器禁運的西方國家,試問英國會把這套方法和軟件傳授給我們嗎,如果沒有掌握SRVL和專門的軟件系統,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性能就打折一半,而如果從頭開始,時間成本太高了不划算。

再者,如果想要解決在戰爭時期因機場跑道被敵方炸燬而無法起飛的問題,可以採用大象漫步的起飛辦法。這是西方國家最常用的起飛辦法,就是把要起飛的戰鬥機全部擺到機場跑道上,排成幾排緩慢滑行,在前排起飛後,後排緊隨其後。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機場跑道的使用效率,形成規模的空中火力,迅速取得制空權。而在戰時,戰鬥機是不需要再飛回原來的機場,而是就地選擇最近的軍事基地停靠,即使軍事基地和機場都被炸燬了,只要戰鬥機的打擊任務完成了,停在哪都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功能就尷尬了。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國家吵著要買F-35B呢。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只符合日本和印度這種只擁有中小型航母的國家的需求。日本由於長期受限於和平憲法的因素,不能發展超級航母。

印度則是受限於工業體系不健全,其武器都是萬國牌,重型航母一旦壞了,印度是沒有修復能力的,只能出國維修。美國在2009年退役的小鷹號航母原本是有意找印度接盤,印度國內的最大船舶廠克欽,只能建造和修復萬噸級別,印度思考再三,只能作罷。

其航母的共同點是甲板過於擁擠而且甲板太短,為了能夠節約甲板空間,停放更多戰鬥機。日本一口氣和美國買了105架F-35B,而印度也一直和美國發出求購F35-B的意願,只是苦於自身的新造國產航母一直沒有正式服役而延遲購買。

中國的工業門類是聯合國認證過的最齊全的國家,我們是立志要造核動力的超級航母,從起跑線就高於很多國家。垂直起降戰鬥機對於超級航母來說不是必要的,而且以後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普及以後,戰鬥機就能瞬時獲得高初速起飛而減少滑行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更加變成雞肋。


梓蕤


固定翼垂直起降戰鬥機,需要!需要!需要!重要的事說三遍!

VericaI.takecf.and.Iading/利用垂直起降技術起降固定翼作戰飛機技術。載體:兩棲作戰艦艇、輕型航母、直升機航母、公路……

已知的實用性垂直起降戰鬥機有:英國的“鷂”式戰鬥機、(以及美國引進後改裝版)“AV-8”垂直起降戰鬥機、前蘇聯時期的“雅克-43/141”固定翼垂直戰鬥機。

60年代末我國也進行過垂直起降技術驗證(利用“殲6”做過探索與技術儲備)。

今天、最先進固定翼垂直起降作戰飛機當屬美國的“F-35B”海軍型。

早期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受技術限制、垂直起降耗油量巨大、無論英國的“鷂”式還是“AV8”作戰半徑只有幾百公里,(雅克系列垂直起降戰鬥機同樣)…“腿短”飛不遠。

“雅克-43”以及“F35B”的發動機尾噴口偏轉技術加矢量技術、升力風扇技術、空中加油技術為垂直起降戰鬥機開闢了發展模式。

“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垂直起降固定翼作戰飛機的作用顯而易見,中國需要這類型飛機。

走著看吧!











孔乙己亂彈


基本上所有國家,都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中國也不例外。

垂直起降的戰機優勢有很多,更加靈活,不受機場的控制是它最大的優點。二戰時期的德國就是這樣想的。

二戰末期,德國本就不大的國土面積沒有多少戰略縱深,盟軍的飛機把德國的機場炸的沒幾個完好的,這大大影響了德國空軍的實力。所以德國人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夠製造出不借助機場也能起飛的飛機,這就是垂直起降飛機的開始。

二戰結束,飛機從平直翼亞音速,開始演變成後掠翼,並大幅度的突破音速,飛機的重量和使用用途是一增再增,其對於機場的依賴也越來越嚴重。冷戰時期,西歐眾國家開始研究如何處理機場遭遇轟炸後還能使飛機正常的投入空戰。

於是,垂直起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很快“鷂”出現了。這段歷史,更能夠直接體會到,垂直起降的優點。

在沒有航母之前,國內的輿論是我們只需要核潛艇就夠了,航母出現後,真香!在沒有J20之前,國內大量軍事愛好者理性分析,隱形戰機無用論,J8戰機槍挑F-22之類的,有了J20以後,真香!

目前來說,我們對於垂直起降的看法和當初的場景又是極其的相似。我們拋開大量輿論的引導,真正的來分析一下,中國是否需要垂直起降戰機,如果中國真的有需求,那麼中國就需要,沒有需求,就不需要。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垂直起降戰機的性能同以前相比已經大有提升,油耗大,腿短已經不再是弱點。這一點F-35B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我國的空軍活動範圍基本集中於我國領空,東海,黃海,南海有機場鋪設。而且主要集中於DCA任務,目前來說現有戰機完全可以完成現有的任務。

就算用於艦載機,J15也可堪一用,並不是必須品。

但是,現在沒有必須的使用用途,以後也會用到。只能說中國對於垂直起降戰機的需求目前不迫切,但是絕對是必須的。


英雄光


這是一個屬於值得研究的問題,現實是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垂直起降戰鬥機,可能連一個是否存在這個計劃都存在問題。

垂直起降戰機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可以不借助於長長的跑道,可以在相當簡單的地形上吹起,將類似於直升機,但是垂直起降戰機為了獲得這一功能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最重要的就是把性能犧牲掉了,造成在航程小,載彈量小等問題,甚至於機動性等方面有很大的落後現在目前來說,垂直起降戰機也不是什麼主流型號,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少數國家可以從事相關的研究工作,目前也只有美國在生產垂直起降戰機,也就是目前的f35b。

美軍重視垂直起降戰機戰術目的,因為美軍擁有大量的兩棲攻擊艦,把垂直起降戰機視為一種支援作戰裝備,主要擔負對地攻擊的任務,我軍現在沒有什麼大量兩棲攻擊艦,在對地支援方面,理念與美軍也不同,美軍重視的是垂直起降戰機,我們研究的更多的還是火炮裝備,

理念的不同造成我們並不一定非要推的簡單,也許我們可以用其他裝備,比如:無人機或者直升機來代替,這個問題是值得研究的。


浴火


必須要有啊,因為“最危險的最後一公里”理論同樣適用。艦載機著艦和起飛其實是最危險的時候。艦載機著艦是以最大油門的速度著艦的,因為隨時準備五條阻攔索都沒勾住,或者勾住的不是最合適的第二條而導致意外發生,必須隨時準備再次起飛。起飛時,是通過飛機飛行系統控制自行起飛的,飛行員只有在起飛後才手動操作飛機,否則瞬間的失誤就會導致極為慘烈的事故發生。

垂直起飛雖然耗油量急劇增加,但有空中加油機啊,隨時可以加滿。與飛行員以及戰機的安全相比較之下,那一點油耗算個毛線。


孟想啟航的小學生想要


沒有必要。

首先,我覺得這種飛機太雞肋了。即便將來我們也像美國那樣裝備兩棲攻擊艦了,但我們也不會研製它。美軍搞垂直起降戰機的目的是用於攻擊敵軍灘頭陣地,壓制、摧毀敵人的火力點,必要時打打空戰,掩護一下己方的兵力。前兩項任務武裝直升機都可以承擔,至於說必要時打打空戰,我認為沒必要。因為兩棲攻擊艦的任務是在空軍或者海軍航空兵奪取了制空權後,對敵佔的港口、島嶼實施登陸作戰,這時候制空權已經掌握在我們手裡,空軍或者海軍航空兵肯定會出動戰機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根本無需再弄個垂直起降戰機來。除了兩棲攻擊艦,垂直起降戰機一般來裝備在輕型航母上。我們根本不需要輕型航母。除非是有哪天我們要對外出售輕型航母,才會研製垂直起降戰機,要不然叫咱們自己要,我認為是沒必要的。

其次,垂直起降戰機技術複雜,發動機技術要求高。目前我們還沒掌握相關的技術。另外,垂直起降戰機操作起來也麻煩,簡直就是手忙腳亂,其事故發生率比其他飛機還要高出三五倍。例如大名鼎鼎的AV8B“海鷂”垂直起降戰機在美國就因為飛行事故高,所以又得了個“寡婦製造者”的稱號。

最後,垂直起降戰機的作戰能力並不強。例如前面提到的AV8B“海鷂”,如果它在陸地機場以常規的方式起降,那它的作戰半徑將達到400公里,能攜帶的武器有3噸。但如果讓它垂直起降,那它的作戰半徑只有120公里,能攜帶的武器也只有800公斤。因為垂直起降耗油量大,也受到最大託舉重量的限制,所以它的作戰半徑和作戰能力都大打折扣。

對於這麼雞肋的戰機,咱們要它幹什麼呢?


血染戰旗紅


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隨時能打、到處能藏、生存性強,尤其適合極端條件下的作戰。

敏捷性、機動性超出常規佈局戰鬥機,不僅適於近距空中支援,而且空中格鬥能力很強。

目前除了高空、高速性能較差以及航程、載彈量較小外,可以說是較為理想的全能戰鬥機。

1969年珍寶島戰役之後,解放軍即開始研製能夠短距起降的高機動輕型游擊戰鬥機殲-12。

1978年中國和西方關係明顯改善後,解放軍空軍和海軍都盯上了目標機——鷂式戰鬥機。

最初打算採購100架。

之後,由於解放軍意識到殲-12遠遠落後於形勢,“小殲”遂被放棄。

1979年11月1日,中國 領導人 華國鋒在英國訪問時,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表示:只要西方盟國同意,英國願意賣給中國鷂式垂直起降噴氣飛機。

當時,中英談判採購的鷂式戰鬥機數量是70架。

後來又進一步削減為25架。

不過,在1980年底,由於價格昂貴、不能轉讓技術以及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背景,雙方談判無果而終。

1982年,英國鷂式戰鬥機在馬島爭端技驚天下,對阿根延飛機空戰中創下驚人的22:0的戰果。

後來,“小殲” 總設計師陸孝彭曾經提出殲-12改作島載殲擊機的概念,然而還是再一次留下了遺憾。

現在,美國推出F-35閃電II多系列多用途戰鬥機,絕非偶然,必然有其多年引進鷂式飛機生產、使用後的深刻認識背景。

概況起來就是:應對21世紀更為複雜多樣的作戰環境,力求兵無常勢出奇制勝。

自然我們無需亦步亦趨追隨美式潮流,不過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到現代化作戰的需求牽引和放眼長遠。

目前最為迫切的近渴是我國南沙群島周邊環境複雜,是非不斷。

尤其是某國灼灼逼人,一再無禮挑釁。

雖然我們已經在南沙群島修建機場,但是島上包括固定的跑道等各種設施極易被潛在的敵對勢力破壞,而在戰時常規佈局飛機起降及生存等恐怕會遇到極大挑戰。

同時,我國能夠進行機動作戰的航空母艦數量僅為2艘。

雖然南沙群島“不沉的航空母艦”已經建成,但是能夠部署的數量仍然遠遠滿足不了和大國數個航母戰鬥群的全面對抗。

而垂直起降戰鬥機則機動靈活,能從一切其他滿足條件的平臺上起降。

我們深深熱愛和平,但是











一點點綠


固定翼垂直起降戰鬥機,不是需要,是須要,這樣驅遂艦護衛艦戰力倍增,陸軍航空軍戰鬥力超強


大江187662722


當然需要。

短距垂直起降不單單滿足航母的需要。在戰時前線機場跑道遭到攻擊破壞、前沿臨時簡易機場構建等等情況,能夠有垂直起降戰鬥機去部署具有重大意義。


崴腳的崴


重要的是戰場支援壓制敵人!機動性強!海軍陸戰隊的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