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40天,我找回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1

因为疫情的缘故,交通管制不能出门,毕业工作后这些年第一次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达40天。

没想到这是修复关系的40天。

我一直知道我在情绪管理之路上的蜕变,还有一道重要的关卡没有通过,那就是和父母的关系。

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匆匆回家几天,并没有什么机会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相处,更多仍然是过去旧模式的重复。

对他们仍然是几十年固有的印象--两个脾气大的、爱吵架的、不恩爱的大人。

在外工作这些年,有时候想起他们会默然流泪,觉得他们不幸福,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幸福,甚至觉得不想要这样的爸爸妈妈,希望有一个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女性做我的妈妈,有一个豁达睿智的男性做我的爸爸。

这个隐藏的从不对人说的小小执念一转眼在心里盘桓了这许多年。


2

这一次,回家第一天,就爆发了争吵。

原因是父亲来跟我抱怨母亲在生活细节上怎么不照顾他的感受,他怎么忍让受委屈。我顿时火气上来了,但从小的模式让我压制了对他的愤怒,继续习惯性地把愤怒发泄到母亲身上,到母亲那里冲她吼叫起来,甚至气的流出眼泪。母亲看我流眼泪,认为是父亲乱嚼舌根让女儿心情不好,又冲过去把父亲大吼一顿......

熟悉的一幕,在这个家里上演过不知多少遍了,每个人在这个磁场空间里似乎都化身为提线木偶,开幕锣响,就被不知名的力量操纵,演出自己固有的戏码。

第一个回家的夜晚就这么不愉快地度过了。

开始那几天我还是和以往每次回家一样的“水土不服的反应”,很想离开马上走,感觉待不下去了。

直到疫情趋势发生变化,街道上大喇叭喊着居民禁止出户。

我走不了了。

知道必须要开始跟他们相处一段不知道多长的时间之后,我平静下来,回头看看自己,觉得好笑--修炼了那么久的情绪之道,在父母面前完全失效了。

我告诉自己,必须要过这一关,似乎很难,但让我试一试吧。


3

我开始注意自己的反应模式,注意父母沟通互动的模式,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我发现,印象中那个很差劲的母亲,那个让我生气的父亲,原来他们只是一些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而我带着童年就有的有色眼镜,给他们扣帽子扣了这么久,暗自悲戚自觉不幸。

我看到这个总是发脾气的父亲,这个在生活事情上聪明有主意的父亲(比如特别会修电器修家具),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选择大声讲话,选择吃饭的时候筷子跟碗碰得叮咣响,选择吃完饭筷子碗一摔离席。

我看到他讲话大声的时候,母亲眼神里的厌恶,看到他摔碗筷的时候母亲转向窗外的脑袋、轻撅的下巴和凸出的咬肌,以及这些动作快速地消失,她只是站起来若无其事地继续收拾碗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看到了越来越多,我慢慢开始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

他们并不是我从小想象的那个坏人,那个没有爱、不爱对方、不体贴不温暖的大人。他们只是,很多年里牢牢地被自己的情绪模式控制着,在其中受苦,并且把这个苦不断传导给对方,又不知道怎么解脱的两个大人。

那些被文学影视作品夸大的词语,所谓不爱、所谓折磨,在这些词语背后,只是知识的匮乏、成长空间的缺失--不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情绪,慢慢地成为一头情绪怪兽,原本青春的欢爱激情,都在这日复一日的情绪冷暴力里消磨殆尽。

万千男女的婚姻生活大抵都是如此吧,因为无知而把日子过成无望。


4

我开始心疼他们。

开始后悔,自己误解他们这么多年。

为了逃离这个矛盾窒息的家庭,我跑那么远去上大学,跑那么远去工作,没有必要绝不想回家。

原来我只是想逃离这些情绪的苦难,而他们看似是苦难的制造者,却更多是自身情绪的受害者。

过去我的悲伤,是因为一直想要完美的父母。我希望他们像电视剧里的美好家庭那样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给孩子支持和帮助,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向。因为失望,因为一次一次看到他们陷入冲突里殃及我,我早早地对他们放弃了。上大学离家之后,再不与他们交流生活,每次电话只说“很好”、“知道了”......


5

在一天又一天隔离在家的日子里,我越来越了解这两个大人。

我发现,原来母亲是个很乐天的人。过去在我眼里,她几乎是没有任何优点的。

我发现我无意识对她讲话大声的时候,她都是嘻嘻一笑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而过去长久以来我却是一再得寸进尺地肆意对她不耐烦。

(因为在教父母使用微信)有一天,母亲拿着手机过来,问屏保上的信息提示怎么弄,我当时正在看书,下意识皱眉抬高了嗓门向她解释,她得到答案高兴地走开了。

我猛然意识到,我又在吼了。

调整了一下呼吸,走到父母房间,看见她坐在椅子上看电视,我凑过去蹲在她膝旁,勾着她的背,轻轻摩挲了几下说,

“妈,不好意思,搞习惯了,刚才说话声音大了”

母亲一脸诧异和惊喜道,

“我不要紧,你在外面不要这样跟别人说话就好了”

我瞥了一眼在另一边椅子上坐着看电视的父亲,感觉是个好机会,就对母亲说道,

“在外面都很好,就是一回家就这样子,人总这样,窝里横,对别人很好,对亲人却很坏”

母亲脸上若有所思的样子,旁边父亲好像也听出了什么,咳嗽了几声。

我趁机跟母亲说,微信电话的时候怎么跟人有效沟通。她最近因为不能出门一家人没菜吃很是恼火,跟居委会沟通买菜的事情总是吵起来。

我告诉她,自己刚毕业工作那几年怎样因为不会调节情绪吃亏,怎样因为不会跟人沟通总是挨领导批。

讲完才发现,我是第一次跟母亲讲自己的生活细节,母亲也很吃惊的样子,脸上有愧色,心中许是在想,原来女儿在外吃了那么多苦头,当妈的都不知道。

她语气温柔起来,一边帮我整歪掉的衣领一边说,

“是的,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容易着急,在外面做事确实不能着急,要讲究效率工作才能好,领导才会喜欢。”

......

一番话下来,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舒服畅快感,以前从没跟父母讲过这么多话。

过去是我自己锁得太紧了,先否定了父母,觉得他们帮不了我,所以拒绝讲自己的事,并不是他们无法沟通。

有一种不一样的气氛开始在这一家三口之间流动,一些顽固的东西似乎开始松动了。


6

我开始在晚间陪伴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很自在地在旁边做起瑜伽,并告诉母亲什么是瑜伽,从哪里起源,在大城市里如何流行。看她好奇,也带着她一起体验,做几个简单的肩颈动作。

而之前回家几个星期,虽然身体觉得不舒服,就是没想过要运动,因为觉得他们理解不了我做的事,还会像从前那样随意否定我,认为我在搞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不想让那个改变之后的“好的我”被看见,宁愿按照他们熟悉的那个老样子存在。

我开始给他们讲很多新鲜事。

教父亲什么是弹幕,把手机视频投屏到电视上,和他一起看千奇百怪的弹幕,父亲乐得不停大笑。

看到疫情境外区里有美国的情况,父亲嘀咕了一句,美国面积是第二大还是第三大来着?我借机开始教他用百度语音搜索,自己找答案,告诉他百度公司怎么靠搜信息赚钱,他听完唏嘘,原来还能这样赚钱,真神奇......

我开始试着给他们讲更多东西。

母亲文化程度低,过去我无意识地有嫌弃,觉得她什么都不懂。

有一天聊疫情,说到澳大利亚在大洋洲,母亲忽然说,听人说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水。我借机跟她讲起了生命演化,试着从网上找简单的进化视频,让她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怎么从水里开始,到树上的猴子,到现在的人。她看的津津有味,满脸的惊奇和兴奋。


7

我发现,当我改变了情绪,放下旧的偏见模式,我居然有这么多全新的选择。(当然这一切也得益于之前跟老师咨询多次,清理掉了对父母的原始积压情绪,所以这一次跳出惯性反应模式、重建新的关系模式的路,走起来简单了很多)

我可以成为他们的领路人,他们不知道的我可以用各种办法让他们轻松理解,而不再是你不懂懒得跟你说的态度。

小时候一直遗憾父母知识太少,不能像同学家的大学老师妈妈那样教他探索世界。现在我接受这遗憾,不再责怪,理解他们的限制,并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探索。在这个过程里,那些遗憾、责怪和失落都得到了释怀,停止了年幼时的索取心和无助感模式,快乐似乎多了几倍。

我发现我跟人讲东西的智力大大提升了。

刚开始根本没办法让母亲搞清楚,微信首页的信息和联系人的关系,讲了几遍她还是不明白我就有点烦了,后面发现其实只要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解决了。

首页的信息是桌子上的菜,联系人是仓库或者冰箱里的食材。桌子上的菜只有吃的那几样,要找所有的菜就去仓库或者冰箱。

听到这个答案,母亲满脸欢喜,瞬间理解了她总是找不到要找的人是怎么回事。

而我也被自己之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愚蠢笑哭了。

从中我还发现了母亲乐天之外的第二个优点--她其实很好学。过去我总觉得她文化水平低,是自己把自己的眼睛蒙住了。他们小时候没有条件,并不是她的错,现在信息便利学习环境好,只要有人引导她就有机会学到很多。


8

世上所有的硬关系--诸如亲子、夫妻,最后都要落到朋友上,像朋友那样相处,平等、尊重,才不会因为享受硬关系的既得好处--对方无条件的忍让以及关系牢固打不散--而伤害别人,也毁坏关系,让自己活成这个关系里的蠢人。

最亲的人之间,往往是不良情绪模式的巨大垃圾场,在深层情绪得到有效清理之后,重建新的关系模式,也需要足够的时间练习。

几十年相处的惯性反应模式极其强大,往往是理智根本来不及运作,情绪反应就已经冲出去发作。需要更多的耐心,更深的觉察,反复练习,重新去教会大脑,如何下达有效的应对指令,如此,才不会继续千百次重复无效的旧模式。

感谢这40天,让我和最亲的人之间重新建立了心灵的连接!

感谢这40天,让我的情绪管理通关之路,又上了一个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