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者對靈芝的科學認識

我國古代學者對靈芝的生物學特性已有了一些科學的認識。《列子》一書中說:“朽壤之上有菌芝者”;東漢王充在《論衡》中指出:“芝生於土,土氣和,故芝草生”;陶宏景亦指出“紫芝乃是朽木上所生,狀如木栭”。這些論述均指出,靈芝生長於“朽壤”或“朽木”之上,且需要適宜的生長條件。

《抱朴子·仙藥篇》在描述靈芝時說:“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大者十餘斤,小者三四斤”,以較為準確地描述了靈芝子實體的顏色、外觀特徵和重量。

古代學者對靈芝的科學認識


《禮記註疏》的“無花而生曰芝栭”; 《爾雅註疏》的“三秀(芝別名)無根而生”以及《本草綱目》的“一歲三華瑞草”、“六芝皆六月、八月採”的論述均指出,古代學者已認識到菌類有別於高等植物,沒有根、莖、葉分化,一年可多次採收。

關於靈芝藥食兼用的特點,有許多論述。東漢王充在《論衡·初稟篇》中說:“芝草一歲三華,食之令人眉壽慶世,蓋仙人之所食”。李時珍指出:“昔四酷採芝,群仙服食,則芝菌屬可食者,故移入菜部”。陶宏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餘節度,故皆不雲服發也。”蘇敬則認為:“芝子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法也。”從這些論述中可看出,古人已知靈芝的養生、保健、延緩衰老作用,但由於古代較難採到天然靈芝,因而限制了其更廣泛的應用。如今有正清靈芝口服液提取高濃度靈芝多糖製成的口服液。

中國古代首創種芝術

中國道家追求長生,主張人“以生為貴”。認為“生為天地之大德”,也就是說人必須身體健康才能實現人的價值。可見“以人為本”是道家文化重要思想信念。於是積極推崇服食靈芝且能“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可惜自然界所生靈芝資源有限,正如蘇敬所言“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道家便思考種芝,首先觀察靈芝的生態習性是道家種芝藝術的著眼點。

我國種芝術歸功於葛洪等道家代表人物。這位東晉著名的煉丹家,為了給人以食“萬物之精華”,他開始以礦物為原料提煉金丹,稱之為“火煉”。後來發現用生物類原料提煉其效果更好,可為“水煉”,於是他在煉丹術上又注重了採集植物、芝草等煉長生不老藥。他著有《神仙服食藥方》,在《抱朴子·白篇》中記有種芝術。即說“夫菌芝者,自然而生,‘以五石木’種芝,芝生,取而服之,亦與自然芝無異俱令人長生”。

古代學者對靈芝的科學認識


《本草綱目》中記述“方士以木積溼處,用藥敷之,即生五色芝”。清代陳 子在《花鏡》中具體的記述了“道家種芝法,每以糯米飯搗爛,加雄黃、鹿頭血、包暴幹冬筍,俟冬至日,堆於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樹腐爛處,來豐富雨後,即可得各色靈芝矣”。這些種芝術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古人創造的栽培靈芝的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原理,為今天正清靈芝口服液人工培育靈芝積累了經驗。

仙草靈芝再現輝煌

中國遼闊的疆城、優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靈芝物種,使我國古人創造了悠久的靈芝文化歷史。顯示華夏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對世界人類文化做出的輝煌的貢獻。靈芝屬於菌類真菌,多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區域。自然界有200多種而我國已知多達近百種,是世界上靈芝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繁多的種類資源為進一步開發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就多方面而言,我國是名副其實的“靈芝王國”。中國是中華靈芝文化的發源地。

中國古人發現靈芝有藥效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古時服食靈芝曾經尉然成風,靈芝的藥性品位已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作了高度的總結。為現代靈芝的藥理藥化研究、臨床醫用以及促進中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