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外賣小哥單量如何?

有鋰走天下


外賣小哥是一個非常辛苦的群體,疫情期間餐飲都不營業應該是沒有單的,隨著疫情慢慢的被控制住,很多餐飲恢復了外賣功能所以單子會很多,小哥平時給我們送餐比較辛苦多給好評。


阿魏0824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在疫情期間外賣小哥的收入還可以說是可觀的,我是做麵包車貨運司機的,前幾天接了一個單是拉電動車,就是外賣小哥送餐的電動車,他在送到過程中電動車電瓶壞了好像是,接單後我去找他,把電動車裝車上,然後在送她去修理鋪途中就聊了會,我問他最近疫情期間收入怎麼樣,他說基本每天10多單左右,能收入200上下,額反正還算不錯,他們還說現在因為疫情,訂單少,外加很多地方不讓進,就存在一個等時間的問題,反正我個人覺得200左右的收入還算可以,拋出吃飯亂七八糟的生活費的話,一天怎麼也能剩下150左右。希望採納![呲牙][呲牙]




搞垮拒絕


我是小店,在學校附近,我們生意算是很一般,疫情前一天7.80單,疫情中一天3.4單,隔壁好一點的一天2.30單,生意比較不錯的那家疫情前一天4.5百單,現在也就2.3時單,加上高額配送費,小區封閉等原因,商家方便自配送的都做了自配送,遠一點的區域會發美團配送,單量可想而知


小店事件薄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疫情期間外賣總體下降,目前復工復產漸漸進行,外賣小哥也都度過隔離期回到了崗位上,由於疫情期間很多人沒有活幹,沒有收入,導致大部分白領,環衛工人,保安,餐飲人員,服務業等等,,都加入了外賣送餐大軍,有騎電動車的,有騎三輪車的,有騎自行車的,有騎共享單車的,甚至還有坐公交車送餐的,大量人員湧入導致平臺單量嚴重下滑,單價暴跌!日子非常難過,以前每天送40-50單300多塊錢很輕鬆,現在每天送30單都特別艱難,也就掙個200多,,每天吃飯交房租,交房貸!所剩無幾了,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被平臺月入過萬所欺騙!!這個外賣行業現在水太深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快手,抖音,微博,逍遙外賣小哥!我每天都在更新外賣的一些事!!同時我也是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外賣小哥哦!!



逍遙外賣小哥


月薪上萬的外賣員就跟月薪上萬的快遞員一樣,在90%的外賣小哥眼中,那只是一個傳說,一個激勵自己每天拼命送完100單的傳說!

01

餐飲外賣營收下降八成

餓了麼外賣騎手劉健來自河北承德,今年春節因值班未離開北京,因此成了疫情期間外賣小哥的“主力軍”。“以前一天一般可以跑45單以上,如今最多的時候可能也就二三十單。”劉健對疫情期間的外賣行情深有體會,他告訴新京報記者,餐飲的外賣訂單一天可能只有5-7單,僅佔兩成左右,大部分都是買菜或者商超的訂單。

 劉健在北京主要負責朝陽區小營西路商圈的外送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這個商圈300多家餐飲只有100家左右在營業,並且還在逐步減少。劉健說“估計這個月的工資也就能拿往常一半左右了。”

 業內人士表示,餐飲外賣在三四線城市的日子更不好過。在江西贛州市經營多家外賣店的商家小李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當地疫情防控,目前幾家店都處在暫停營業的狀態,具體開門時間根據疫情進展才能定。“這個月肯定不行了,當初貸款開店的利息都沒了,店租和工作人員工資這部分就虧損嚴重,再下去,估計熬不住了。”

業內人士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國至少300個城市暫停了餐飲業務。同時,隨著商場的關門,原是外賣主力軍的商場品牌餐飲也暫停了服務。 

餐飲品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此前公開表示,當前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都已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億-8億元,“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的外賣業務營收預計同比下降八成以上。”中國飯店協會外賣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史曉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本來準備在春節營業的商家或因食材配送只能暫停營業,復工的商家又面臨員工還未歸隊的狀態。此外,很多地方為了防控疫情,要求餐飲和外賣實行閉店管理。另一方面,消費者為了安全起見,減少傳播風險,可能就不叫外賣了。史曉明表示,整體來說,損失巨大。

02

買菜買水果火熱

雖說餐飲外賣受到損失,但外賣行業也出現了新的機會。受疫情影響,在這個“足不出戶”的春節裡,外賣平臺成為消費者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首選方式之一。

春節期間,北京市民趙阿姨成了網絡購物“小能手”。“疫情嚴重,還是少到人多的地方,我就在外賣平臺上買菜。”趙阿姨告訴新京報記者,“有些商家偶爾會推出特價菜,送到小區門口,我下樓溜達一圈就取回來了。”

 “疫情期間送的訂單大部分都是蔬菜水果和超市類,每一單都是三四百元的金額,有時候遇到五六百塊錢的‘大單’,一趟可能只能送一個訂單。”餓了麼外賣騎手劉健說。

外賣買菜和商超訂單數據也證明了這種新的增長力。春節期間,餓了麼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商超訂單同比增長超2倍。從買菜用戶年齡來看,85後、90後仍佔主導,但60後、70後、80後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10倍。

“1月26日至2月8日,人們在閃購平臺的連鎖超市門店中,購買生活必需品的訂單量漲幅明顯。”美團表示,在超市類訂單中,生鮮果蔬、休閒食品等商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增長400%。

03

外賣員成專業採購員

朱會惠是江蘇徐州人,三年前開始在上海做蜂鳥騎手,春節時選擇留守崗位。

這天,幫老夫妻將訂單送至子女家後,朱會惠本打算小休片刻,新的訂單提醒卻又響起。她沒有遲疑,匆忙上路。

這是一個購買蔬菜的訂單,密密麻麻列出了數十項菜品,目的地在附近一家大型菜市。

一個無法忽視的背景是:由於交通限制和疫情期避免人群聚集的要求,線上買菜的形式彌補了居民買菜的缺口,成了買菜最優選。

作為連接器,連接用戶、商家的配送騎手,也就格外重要。

“疫情期間,一位騎手送一天外賣,相當於減少了25位市民的出行。”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說。在他看來,蜂鳥騎手不僅是“最後一公里”的生活保障,也是防疫抗疫的“編外力量”。

在上海,買菜和送菜由此成了蜂鳥騎手們的工作常態。朱會惠也是同樣如此,她已經在疫情之下奔波了近半月——每天從早上8點到凌晨12點,往返於上海市的各大社區與商超、菜市之間。

朱會惠每日往返多點為用戶備貨

除夕這天傍晚,當朱會惠趕至菜市,部分菜品已經斷貨。她看了看時間,便載上已經買好的菜品,駛出菜市,掉轉方向,拐進一條小巷,停在一家社區超市前。

十分鐘後,朱會惠走出超市,手裡拎著的,正是菜市斷貨的那幾種菜。

她說,越是時期特殊,越不忍讓用戶失望,遇上斷貨,就耐著性子,輾轉幾家,儘量買齊菜品。

也是從這天開始,朱會惠察覺到,下單購買蔬菜和食品的訂單增多了,其次是日用品與藥品,“每天早上8點到10點,下午3點以後,都是買菜高峰期”。

“我們現在算得上是社區專業採購員了。”作為團隊裡少見的女騎手,朱會惠深諳持家之道,能輕易辨別蔬菜良莠,在幫用戶挑選菜品時,總是“儘量幫著挑些新鮮的”。而讓她欣慰的則是,大部分用戶都明白時期特殊,常常備註“缺貨時你看著買就行”。

現在,朱會惠每天大約能跑20多單,華聯超市顧戴路店是她近日多次往返的一家社區超市。“一天得跑好多次華聯、好又多之類的超市,收銀員都能記住我了”。

“最近確實是訂單最多的時候。”2月7日,華聯超市顧戴路店店長盧進宇確認稱。

訂單激增時,運力顯得至關重要。“雖然我們有時也會派員工送貨,但傳統超市配送隊伍畢竟比不過專業配送團隊,所以主要還是依靠和外賣平臺的合作,基本能保證及時送貨。”盧進宇說。

在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泗鳳路,一家好又多超市則依靠外賣騎手,使其作為傳統實體超市,得以覆蓋方圓6公里左右的社區需求。

“訂單最多時,一天大概近80單,因為我們不賣蔬菜生鮮類,疫情期間主要的訂單為酒水飲料和食品,包括一些零食。”上述好又多超市負責人許先生說。

阿里本地生活商超負責人七峰則表示,目前阿里本地生活平臺在全國各地,與各個商超品牌合作,保證生鮮、生活日用供應的時間和品類供給,穩定提供消費者的生活基本保障物資。


消失於虛假




任性的大骨架


經濟下行期間,能倖免於難甚至逆市上揚的產業很少。大家以為快遞業會暴增,其實真實數據不然。

國家郵政局近日公佈2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2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5.5億件,同比降10.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64.9億元,同比降8.7%。2月,行業全力推進復產復工,快遞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0.2%;業務收入完成364.4億元,同比增長4.1%。目前,行業復工人員近300萬人,復工率達92.5%,日處理郵件快件量穩定在1.6億件以上,復產率超過80%。


聞觀世界


1疫情期間停,工停學。

2本身每年的二三四月份就是外賣淡季。

3疫情期間好多服務崗位不能工作都來送外賣,人多單子更少


小胖子愛吃肉


我認為單量會減少,

外賣小哥本質上就是一個鏈接買家和賣家的角色,其單量的多少也是由買家和賣家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一方面:賣家,

有餐飲店延遲營業,減少了外賣源;

另一方面:買家,

基於疫情期間的飲食安全,很多已經上班的人會自己做飯,帶去公司,減少了外賣的需求!



運營祭酒老楊


目前不多 一天20-30左右,現在大都在家 自己做飯 點餐的都是比較懶一些的吧,我是剛入職一週左右 一天100左右

現在送餐方便,只送到小區門口即可,不上樓 疫情過後,會比較忙吧,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