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書法是取法宋徽宗的“瘦金體”嗎?

尹鶴翔


茅盾,浙江嘉興人,生於1896年,逝於1981年,字雁冰,原名沈德鴻,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活動家、作家,曾歷任文化部部長,全國文聯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度等職務。

茅盾一生筆不離手,勤於著作;他的書法所特有的文人風度,也源於當時的寫作習慣,茅盾一直堅持用毛筆書寫著述,在他的書房、辦公室隨時都放有筆墨紙硯,以方便他隨時書寫。其實茅盾並沒有正式的學過書法,據說只是曾經臨寫過董美人碑帖,宋徽宗的瘦金體茅盾自己並不曾學過。

茅盾的書法之所以會形成自己的特有風格,完全得益於他的一生勤奮筆耕不輟,以及他自我的文學修養。毛筆書寫習以為常,也自是熟能生巧,加之他的學識淵博,和自身的文化沉澱,其書體面貌自成風格。

他的書寫傳承了中國文人書法典範,其文學著述也堪稱是一個最為傑出的人物代表。





布衣醉墨


盛開的那一剎那怒吼一次,人生亦如此,如果沒有盛開,生和死又有什麼分別?說起活著是短暫的,而死是漫長永恆的,還是人活著其實也正在死著?說起活著就是綻放,還是綻放才算活著?我倒以為,活在世上,不要有丁點的絢爛之心,要靜下來,靜下來,管它絢爛與否,又有什麼關係呢?朋友則說我的言論透著一種消極,沉鬱,孤冷,冷徹心骨。突然覺得自己恰如他說的一樣,就書法而言,也是喜歡一些孤冷的!

都說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雍容華貴。要我說,那是扯淡。這種書體筆劃瘦勁,有筋骨而缺肉,“瘦金體”實為“瘦筋體”,以“金”易“筋”,只是對御書的尊重而已,瘦筋體現在瘦挺爽利、如蘭如竹,如鐵絲銅勾,“華貴”不覺得,倒是覺得異常孤冷,靜謐,如天心圓月,高高在上,無人能仿的這種孤傲冷豔之氣。

茅盾先生作為建國後的第一任文化部長,其學識和能力自是不凡。矛盾的書法亦美在線條,他的字體中宮收緊卻肢體舒展,富有彈性,美妍有餘,而韻味不足,有人說他的字體從“瘦金體”來。我以為,這是扯談,他的字精勁含蓄,舒雅婉麗,算是颯姿英爽的冷美人,哪裡有“瘦金體”的孤冷之氣,他的字應該不是取法“瘦金體”。

也有人說流沙河先生的書體冷硬,一如其人瘦硬卻矍鑠,“上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他的字體也給人以孤冷的模樣。骨感強則孤冷重,王祖賢有清瘦,迷人的線條美,尤其她長長的瘦瘦的玉腿,為她增加不少顏值,或許也是她演絕了“聶小倩”得緣故,給人的感覺同樣是孤冷,孤冷到不食人間煙火。


藝曲成名趙新


茅盾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 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 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 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

茅盾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 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 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 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 年後,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 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1949 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用筆較細,字的中宮很緊,而筆畫外延很長。顯得文雅、含蓄,有節制。



硬筆書法課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作家,政治活動家。歷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等職。

茅盾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其字佈局縝密嚴謹,筆法精勁含蓄,秀逸疏朗,淳雅婉麗,似取法於瘦金體,然實則學於《董美人墓誌》,茅盾從中取其華美堅挺,故而給人以一種清朗爽勁之感,而中宮緊收,線條舒展雅緻,纖細而不羸弱,秀挺而富有彈力。

唯一不足之處則是顯得過於光滑流暢,使得其字美妍有餘而韻味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