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遭監管關注 翰宇藥業9.52億元定增“闖關”

本報記者 陳婷 童海華 深圳報道

近日,深圳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300199.SZ,以下簡稱“翰宇藥業”)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5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翰宇藥業不久前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公司面臨虧損進一步擴大的局面。

除了盈利不甚樂觀,過去的2019年實屬翰宇藥業的“多事之秋”。在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因公司生產的“注射用生長抑素”相關項目檢測不合格,對其作出行政處罰近千萬元后,翰宇藥業又因對上述事項披露滯後收到深交所監管函;2019年9月,因業績前後披露差異較大且盈虧性質發生變化,翰宇藥業及董事長曾少貴等時任高管受到深交所通報批評。

上海某券商一位保薦代表人認為,屢遭監管關注對翰宇藥業此次定增事項存在一定影響,會成為審核關注的重點。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並致函翰宇藥業,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應。

違規頻發

翰宇藥業披露的定增預案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769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52億元,其中8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分別是鵬達資本、思量資管、和正投資和君鼎興富。

發行完成後,曾少貴、副董事長曾少強及董事曾少彬三位自然人將持有公司34.86%股份,仍為實際控制人。

記者留意到,在預案“本次募集資金的可行性”一欄,翰宇藥業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使用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人治理規範、內控完善”。

而在公司《關於最近五年的接受監管措施或處罰及整改情況的公告》中提及,2019年9月18日,翰宇藥業因業績預告披露的預計淨利潤與年度報告經審計的淨利潤存在較大差異,且盈虧性質發生變化,違反了《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相關規定,深交所對公司、曾少貴、時任總裁袁建成(已於2019年8月26日離職)、財務總監魏紅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記者翻閱翰宇藥業彼時披露的關於2018年業績的三次報告發現,公司在業績預告中稱2018年將實現淨利潤約2.6億〜3.2億元;在業績快報中稱2018年公司虧損3.13億元;而在2018年財報中,翰宇藥業稱當年實際虧損3.4億元。

對此,翰宇藥業在2018年的業績快報中表示,經營業績預計範圍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完成對子公司甘肅成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紀藥業”)商譽的減值測試後,預計對這部分商譽計提減值準備,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等將受到一定影響。

再有,2019年4月,翰宇藥業生產的藥品“注射用生長抑素”的“含量測定”項目不符合《中國藥典》的標準要求,含量被檢出超出上限,被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沒收召回封存的該批號產品,並沒收所得約496萬元、罰款約504萬元。事件過後,翰宇藥業又因對受到行政處罰的消息披露滯後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記者查閱《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得知,上市公司若存在所列舉七種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其中第(七)項為“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不過,翰宇藥業對此定增給予了厚望,並認為完成後公司資金實力將得到增強,能為公司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此外,能逐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強公司的償債能力以及增加未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募投“黑洞”

事實上,翰宇藥業在2016年10月曾為佈局互聯網醫療完成過一次定增。在將擬募集資金從19.1億元下調至16.6億元后,因3名原定定增對象放棄認購,翰宇藥業最終僅募集資金淨額6.45億元。其中擬對營銷網絡升級項目投資6280萬元。

記者查閱年報發現,上述營銷網絡升級項目在2017年末的投資進度為78.21%,2018年末和2019上半年末均為83.48%,陷入停滯狀態,也未產生任何效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翰宇藥業在2016年底就已完成對補充流動資金投資的99.61%。

而翰宇藥業原本預期通過大力推廣“無創連續血糖監測手環”的使用,使其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的醫療數據導入,打造“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入口的計劃也隨著手環遲遲未得到歐盟CE認證和國內開發認證落空。

此外,翰宇藥業在2015年為收購成紀藥業發行一次定增,最終募集資金淨額為4.09億元。結果除了2014年外,成紀藥業在2015〜2017年均沒有完成業績承諾,總體完成比例為 86.98%。

更值得一提的是,翰宇藥業在2011年IPO時募集到資金淨額7.15億元,計劃對多肽藥物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投入2.83億元,並且在2013年4月,翰宇藥業將IPO所募集的超募資金對其追加2.05億元投資,調整後的投資總額為4.88億元。

在追加投資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翰宇藥業表示,根據追加投資後的投資規模和未來市場環境假設,預計項目達產後的年銷售收入約5.90億元,利潤總額2.19億元,投資回收期6.99年,稅後利潤1.64億元。

2019年半年報顯示,多肽藥物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於2013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項目累計投入5.02億元,投資進度102.93%,累計實現效益5676萬元。

不過,2016〜2018年財報顯示,多肽藥物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在這三年均沒有達到預期效益。2016年該項目實現480萬元的收益,2017年則虧損2150萬元,2018年虧損更是擴大至1.2億元。

實際上,就翰宇藥業本身的經營業績而言,其在2018〜2019年已出現連續虧損,資產負債率也在2019年第三季度末達到近10年來新高。

連虧兩年

翰宇藥業從事多肽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產品為製劑,主要為多肽注射劑(屬輔助用藥)。2015年,公司完成對成紀藥業的併購,主營業務由“醫藥”延伸至“醫藥+醫療器械”,尋求在產業鏈上的協同發展。

事實上,在結束業績承諾期後,成紀藥業的淨利潤出現驟降,翰宇藥業在2018年對其計提5.29億元商譽減值(剩餘商譽為3.44億元),也挫傷了該年自身的淨利潤,公司開始由盈轉虧,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同比下跌近80%,2019年三季度末更是下滑至-1.5億元。

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翰宇藥業營業總收入為6.1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51.34%;營業利潤總額-8.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75.0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7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5.91%。

翰宇藥業表示,在嚴格醫保控費制度下,隨著輔助用藥限制、二次議價、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相關措施緊密推行,2019年公司在國內市場受影響較為明顯,銷售收入同比下降,海外市場需求則出現放緩。

與此同時,為了優化在研品種結構,翰宇藥業決定終止部分在研項目,該部分前期資本化支出轉為費用化支出,對公司2019年淨利潤產生影響。不過,翰宇藥業並未詳細說明終止哪些在研項目,也未提及這一部分支出的具體數額。

另外,對成紀藥業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也將拖累翰宇藥業2019年的業績,翰宇藥業初步測算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44億元。

經營業績的持續下滑使翰宇藥業瀕臨退市,公司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出抉擇。

2019年底,翰宇藥業擬終止全資香港子公司(香港翰宇)溴麥角環肽項目的投資。溴麥角環肽是2009年5月獲得美國FDA批准的速釋口服II型糖尿病治療藥物,隨著近年市場的發展,糖尿病治療藥物品種得到極大拓展,市場逐漸向GLP-1、DPP-4等主要治療藥物方向傾斜,這部分品種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大。

翰宇藥業稱,鑑於溴麥角環肽項目後期還需投入大量資金,根據現行市場研判,繼續投資的投入產出比已不符合公司利益預期。為有效利用公司資金,控制研發成本,故擬終止該項目。截至2019年11月30日,溴麥角環肽項目的累計投入金額為5991萬元。

另一方面,翰宇藥業決定終止未完成的股份回購計劃,目的為“保證公司產業投入資金、把握行業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