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打價格戰、搶醫保席位...百億“藥王”正在遭受國產狙擊!

全球銷售額過百億美元的重磅藥品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是既往的事實,但到2020年情況正在扭轉。修美樂在歐盟遭遇生物類似藥狙擊後,降價進醫保尋找中國市場增量,而本土生物類似藥已經虎視眈眈。阿哌沙班在仿製藥加入後變得異常“熱鬧”。而一馬當先的K藥,則將面臨超過6家的PD-1競爭對手。國產和外資原研,誰能笑到最後?

2019年全球藥物銷售額TOP 100名單公佈,阿達木單抗、阿哌沙班、K藥及來那度胺分別憑藉191.7億美元、121.5億美元、110.8億美元及108.2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成為唯四銷售額破百億美元的品種。


阿達木單抗和來那度胺是典型的“老藥”,分別於2002年及2005年獲批首度上市,並於2017年及2013年獲批進入中國市場,兩個品種在中國經過多年培育後銷售業績仍然十分普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來那度胺膠囊的銷售額為3.98億元,其中新基佔96.96%,首仿企業雙鷺藥業僅佔3.04%。而艾伯維旗下的阿達木單抗上市後5年累計銷售額僅4億元。


阿哌沙班及K藥在中國上市的速度則要快得多,分別於2012年及2014年獲批在美國上市,並於2013年及2018年進入到中國市場,雖然同為“新藥”,但二者境遇並不相同。BMS旗下的阿哌沙班直至2016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僅為0.61億元,而K藥上市首年銷售額便突破20億元成為市場矚目的“當紅炸子雞”。


百億美元“重磅炸彈”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一度不溫不火,但到2020年這些過往的故事將會改寫。改寫者可能是原研外資藥企,也可能是圍繞在這些“重磅炸彈”周圍的一大批中國本土創新藥企,為爭得市場份額,各家當下正在排兵佈陣。


換帥、打價格戰、搶醫保席位...百億“藥王”正在遭受國產狙擊!


01 修美樂:重寫歐洲市場故事,還是重演?


2019年,艾伯維旗下的修美樂仍然位居全球藥品銷售榜榜首,但首度出現的銷售業績“負增長”預示著,“藥王”發展路徑正在轉向,而這也深刻影響著阿達木單抗國內的市場格局。年報顯示,修美樂2019年銷售額為191.7億美元,同比下降3%。這一下降,與修美樂美國市場增長放緩及歐洲市場遭遇生物類似藥狙擊密切相關。


修美樂在全球最主要的市場是美國,第二大市場為歐洲。年報顯示,修美樂2019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為148.64億美元,同比增長為8.6%。


美國執行著嚴格的生物藥創新保護政策,對生物類似藥的上市及市場準入政策不夠友好,例如2019年初開始生效的《2018年平衡預算法案(the Balanced Budget Act of 2018)》便要求,將醫保Medicare D部分處方藥的服務折扣由50%提升至70%,而生物類似藥也囊括進了這部分。默沙東因此項政策在2019年減少了將近6.15億美元的收入,這也難怪默沙東近期剝離資產成立的新公司歐加農中會囊括了生物類似藥。


但即便在如此的保護政策下,修美樂在美國的銷售額增速也由2018年10.7%放緩至2019年的8.6%。而在對生物類似藥更為友好貢獻銷售額過40億美元的歐洲市場,修美樂遭遇到了更大的市場衝擊。


此前一度傳出修美樂在歐洲降價80%的消息。艾伯維(AbbVie)首席執行官Rick Gonzalez 之後在2018年11月2日的第3季度財報電話溝通會上向投資人解釋稱:“Humira在歐洲降價80%的消息並不準確。目前已經有4個阿達木單抗類似物獲批在歐盟上市,一般來說當生物類似物被允許上市後,很多歐盟國家會要求原研藥有一定降價。但是降價最多的幾個北歐國家的政府招標至少要等到11月15號才能討論出結果,我們當前只是預計降價區間為10%-80%。”


無論最終的降價幅度是多少,生物類似藥的上市事實上已經對修美樂在歐洲的銷售額產生了明顯衝擊。年報顯示,修美樂2019年在美國之外市場的銷售額為43.05億美元,同比下降31.1%。


在美國市場增長放緩,歐洲生物類似藥猛烈攻勢下,“藥王”也終於低頭重視起中國的增量市場,2019年以60%的大幅降價進入到國家醫保目錄,近期也在銷售市場環節上大幅“招兵買馬”,修美樂相關的崗位招聘明顯增多。


儘管如此,修美樂所面臨的競爭不可謂不激烈,同類產品益賽普和類克也進入到了國家醫保目錄,而百奧泰及海正藥業的生物類似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上市,信達生物及復宏漢霖已經提交上市申請,除此之外神州細胞、通化金寶和眾合醫藥也已經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有業界評論說,修美樂的仿製藥戰場,會變成修羅場。而在這修羅場中,無論原研藥企還是生物類似藥企業都做好了廝殺的準備。


02 K藥:換帥,再降價,競爭對手再增加


K藥2019 年全球銷售額達到 11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5.0%,而K藥在中國2018年上市後首年銷售額便突破20億元,無論從全球還是中國市場看,K藥的銷售增長都十分強勁。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在中國的市場競爭中就能夠一帆風順。


伴隨著本土創新藥企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其為吸引外資藥企成熟商業化人才加入願意開出的條件越來越豐厚,外資藥企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K藥近期便“換帥”。


3月16日,默沙東中國宣佈,腫瘤事業部負責人牟豔萍已決定離開公司,尋求外部發展機會,最後工作日為3月 25 日。


牟豔萍自默沙東中國成立腫瘤事業部時加入,至今已有三年,組建並管理著默沙東中國腫瘤市場部團隊、“K藥”(可瑞達)銷售團隊,並參與了K藥的上市銷售工作。而牟豔萍離開默沙東中國之後的去向,便是一家國內創新藥企業。


人才之外,價格是K藥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K藥雖然已經給出了全球最低的定價,但仍然有再降價的可能性。


據Pharma Japan報道,2019年12月13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佈,根據名為Chuikyo的季度價格評估計劃重新對K藥定價,將其價格下調17.5%,並於2020年2月開始生效。K藥再調價前的價格為每20 mg / 0.8 ml /小瓶76,491日元和每100 mg / 4 ml /小瓶371,352日元,但將分別降至63,077日元和306,231日元。


而根據默沙東2019年年報,在2020年4月K藥將會面臨第二輪的價格下調評估。如果此次價格下調評估結果使得日本K藥的價格降至中國定價以下。作為周邊國家市場,無疑會對中國市場的定價產生壓力,尤其在除中國市場之外,全球PD-1市場基本呈現K藥和O藥“寡頭”競爭的背景下。


更大的競爭來自於PD-1新產品的上市及競品新適應症的拓展。截至目前為止,BMS、信達、君實、恆瑞及百濟神州的PD-1產品已經實現上市。而譽衡生物的PD-1產品上市申請也於2020年2月19日獲得NMPA正式受理。


2019年中旬,百濟神州CEO吳曉濱曾公開表示,在近1年的時間裡,PD-1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改變,尤其是近兩個月時間,外資PD-1產品佔據的市場份額已經掉到了50%以下,而這距離本土PD-1產品上市不到半年時間。


適應症上,K藥在中國雖然在極為關鍵的肺癌領域連續拿下3個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療法,但近期其競爭對手O藥也開始發力,在中國第二大癌種的胃癌領域,首個拿下胃癌適應症。其他PD-1產品的適應症拓展及聯合用藥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與全球其他市場不同,中國獲批上市的PD-1產品數量眾多,K藥雖然此前的戰績斐然,上市後1年時間銷售額突破20億元,但在“群雄逐鹿”的情況下,能否保持優勢。


03 來那度胺:從不溫不火到“瘋狂”價格戰


來那度胺是新基的核心產品,在全球的銷售額增長態勢強勁,2019年首度突破百億美元大關,全年銷售額增長12%達108.2億美元,成功躋身百億美元銷售額榜單中。


與全球的風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那度胺在中國慘淡的市場表現,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顯示,國內2013年上市當年樣本醫院銷售額只有104萬元,2017年也只有6676萬元。


此前有相關人士向E藥經理人表示,來那度胺此前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不好,很大程度在於新基本身不重視中國市場,且相關的商業化人員配置不多。


而在來那度胺降價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中國商業化權利易手以及本土仿製藥接連上市之後,來那度胺的市場熱度終於被慢慢點燃。


2017年7月,百濟神州因為與新基的合作,獲得了來那度胺中國商業化權利。在2017年之前,國內沒有來那度胺仿製藥上市,來那度胺價格保持在10mg*21片平均價格46100元(2195元/片),一個療程費用接近20萬元。


2017年,百濟神州接受後的來那度胺通過國家醫保談判進入醫保目錄,降幅約60%,其中10mg的每片價格是866元,25mg的每片價格1102元。


2017年11月,雙鷺藥業來那度胺仿製藥上市,開始打破原研獨家的格局,但其在上市初期的定價與新基相差並不大,二者維持著“歲月靜好”的穩定局面。


2019年初,正大天晴的來那度胺獲批上市,開始正式攪動這一競爭格局,“價格戰”也由此展開。2019年2月,山東省宣佈正大天晴的來那度胺為5380元(25mg*21粒),平均每粒256元,相比新基的原研價格低了77%。


這下雙鷺藥業坐不住了。本身其在與原研藥的競爭中就一直處於下風,好不容易拿下這一全球重磅炸彈的國內首仿資格,這個產品又一直因為高價在國內不溫不火,現在又有第三者來低價攪局,雙鷺藥業就勢見招拆招,於2019年2月16日一舉將價格砍了72%,從2萬元/盒降至5580元/盒(25mg*21粒),直逼正大天晴的最低價。


但戰事並沒有結束。5月8日,齊魯製藥的來那度胺仿製藥正式獲批上市,正式加入戰局,本次獲批同時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也是首家過評的仿製藥。來那度胺競爭格局形成了1+3(一家原研,3家仿製藥企業)局面。入局較晚的齊魯製藥更是表現出來勢洶洶,6月6日在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公告將25mg規格降價至3980元,平均每粒只有189.5元,創下該產品掛網價的歷史新低。


雙鷺藥業仍然不甘示弱。7月19日,其在山東申請25mg每盒中標價為3960元,繼72%斷崖式降價之後再降32%,比齊魯的掛網價還要低。7月22日,雙鷺又在安徽宣佈下調降價。


這幾家企業誰更勝一籌?據Insight數據庫,目前雙鷺、正大天晴、齊魯製藥價格相當,雙鷺以國內首家上市仿製藥的優勢已經中標23省份/直轄市,市場基礎良好,齊魯製藥只在7省市中標,但其擁有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資格。


而獲得原研獨家商業化權利的百濟神州,其來那度胺為其銷售增長提供了動力。年報顯示,百濟神州2019年實現產品收入2.23億美元,同比增長70.1%,主要來自主要來自ABRAXANE、瑞復美和維達莎在中國銷售帶來的收入。


04 阿哌沙班:專利失效後國內競爭激烈


BMS第一大產品阿哌沙班全年銷售額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23%,也拉動心血管產品線高速增長。雖然在全球銷售十分風光,但阿哌沙班在國內的銷售情況十分慘淡,直至2016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僅為0.61億元,其在國內的市場表現一直被同屬於“沙班”類藥物的利伐沙班壓制。


年報數據顯示,利伐沙班2019年在全球的銷售額不及阿哌沙班為68.5億美元,但其增長表現矚目,同比增長為176.6%。而利伐沙班在國內的銷售表現明顯優於阿哌沙班。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2018年,拜耳利伐沙班銷售額為5.66億元,2019年上半年,銷售額為3.88億元;2018年,百時美施貴寶/輝瑞阿哌沙班銷售額為1193萬元,2019年上半年,銷售額為769萬元。


阿哌沙班中國化合物專利CN1578660(CN02821537.0)本來於2022年9月到期。但該化合物物專利-含有內酰胺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為Xa因子的抑制劑,在國內於2019年12月30日被最終無效。


2019年阿哌沙班的仿製藥密集上市。2019年1月,豪森藥業阿哌沙班首家仿製藥獲批上市。2019年5月,正大天晴阿哌沙班仿製藥第2家獲批上市。2019年11月12日,科倫藥業第3家仿製藥獲批上市。


目前,原研2.5mg*14片價格為638元,正大天晴和豪森藥業在售2.5mg*14片的價格近似分別為398元和405元,科倫藥業的價格暫時未公佈。


在密集的仿製藥上市之後,阿哌沙班會因此而將市場規模做大超越利伐沙班,還是會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誰會真正帶來這個品種實現銷售額上的突破?一切會在2020年逐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