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天安門的華表,卻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

華表,是中國古代一種傳統的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面前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華表就出現了。

那時候,堯、舜為了納諫,會在交通要道上設立一個木樁,過路的行人可以在上面留言,刻寫意見。

同時,它還可以作為識別道路的標誌。

你見過天安門的華表,卻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


東漢時期,人們開始用石柱代替木樁,製作華表。

天安門前後的華表,就是用漢白玉製作成的柱子,它們又被稱為“望柱”。

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柱身雕刻著龍,並雕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蹲著神獸石犼。

這些神獸,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著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

這一對華表間的距離為96米,是少有的精美藝術品。每根華表高為9.57米,直徑為98釐米,重達20噸。

明永樂年間,朝廷開始修建天安門,華表也是這時候修建的,迄今已有500多年曆史。

你見過天安門的華表,卻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


古樸精美的華表與金碧輝煌的故宮建築群渾然一體,讓人們既感受到一種藝術上的和諧,又能感受到歷史的莊重和威嚴。

華表實際上已經與中華民族,和中國古老的文化緊密相連。

從某種程度上說,華表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標誌,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那麼,天安門前的華表有什麼作用呢?

據瞭解,“犼”是一種形似犬的神獸,根據所在方位的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

由於天安門前面的華表上的那對石犼,面朝宮外,後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朝宮內,故分別被人們稱為“望君歸”、“望君歸”。


你見過天安門的華表,卻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


前者是盼望皇帝外出遊玩時,不要沉迷山水,很久都不回來,應儘快回宮處理朝政。

後者則是勸誡皇上不要老待在宮中,尋歡作樂,應該經常到宮外去體察民情,瞭解百姓的苦難。

這也說明華表不單是個裝飾品,也是古代提醒君王勤政為民的標誌。

除此之外,華表可以當作路標,還有計時的功能。

人們可以根據華表上的雲板辨別方向,通過華表在太陽下的影子的長短,計算出對應的時間。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觀察天文的儀器,人們立木為竿,以日影長度測定節氣、方位,並以此來測恆星,可以觀測恆星年的週期,古代在建築施工前,還以此法定位取正。

隨著時間的流逝,華表逐漸喪失了原有的功能,慢慢成為了一項藝術性很強的裝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