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年底大家都比較忙,我也不例外。年初這場疫情把很多人的正常生活都打破了,我更不例外,在醫療單位工作,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於是我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和藉口講,我沒時間寫作,我工作忙得很,我沒有時間讀書。

一轉眼3月中了,我開始回顧,開始不停地反問自己,我是真的忙到沒有時間讀書、寫字嗎?

真實的大多數情況是,我上班很忙,一般能準時下班,偶爾加個班。換句話講,我的下班後時間跟以前差不多。

那我為什麼跟自己講沒有時間讀書、寫作?

其實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找藉口,是不願意去行動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合理解釋。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對於不想讀書,不認為讀書有用的,我覺得強硬讓他讀書,也是一件很為難人的書。

昨天聽了白巖松的演講,我被他講的感動了。

他講到,1968年他出生了,出生在一個很貧窮的年代,經常都是吃不飽,飢餓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事。

1984年讀大學的時候,他說晚上8點就已經飢腸轆轆的,但沒有東西吃,每天只能捱到天亮,有時候一個饅頭還要分著吃。這種飢餓,我經常聽父母講過,那個年代的他們樹根、樹皮都吃過不少。

白巖松講身體上的飢餓對於他來講是件難受的事,但更難受的是精神上的飢餓。

當時為了滿足精神上的飢餓,他們的同班同學經常組織讀書活動,甚至去書店偷書來讀。

白巖松講到讀書對他影響最大的作用是,讀書讓那個時代的他拿得起,有勇氣去做他想做的事。在今天,讀書讓他放得下,想得開,放下身邊的焦慮,做更好的自己。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不讀書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總的來說大約是以下的這幾種:

1,忙於工作,沒時間讀書。

工作忙沒時間讀書的人很少,大多數是一個藉口。

真正忙於工作而沒時間讀書的人很少,反而是那些工作越忙的人越會安排時間讀書。

比如,新東方的董事長俞敏洪,他工作那麼忙,即使忙到深夜也會抽時間讀書。在一次採訪中,看到他的辦公室全都擺滿了書,他講到很多書是出版社直接寄給他的,因為他把讀過的書寫成了讀書筆記發表在網上。

大多數人工作很忙,但是每天抽一點時間出來讀書是能做到的,比如,每天即使工作很忙很忙,我們都有時間刷牙洗臉。

2,不知道應該讀什麼。

很想讀書,但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書,聽說這本書也好,那本書也好,但是讀了兩頁之後發現,對自己幷沒有吸引力和引起自己的興趣。

讀書有的目的有幾種,如獲取知識技巧、消遣時光、工作需要等等,弄清楚自己的讀書目的再去選擇書本尤為重要。

3,無法專注讀書。

很想讀書,可讀的時候沒有耐心,又或者只有10多分鐘的時間,不知道讀什麼,不知道讀這些書有沒有用。有些人認為工作都已經那麼辛苦了,有這個時間還不如休息一下呢,所以無法專注於讀書

感覺不到讀書的作用和讀書帶來的快感,讀書就堅持不下去,就沒有讀書的動力。

比如,我經常勸我正在讀大學的表弟要多讀一點書,他每次都會點頭答應,可沒多久就會跟我抱怨講,無法讀下去,就算有時間也無法專注。

其實很大的原因是讀書幷沒有像在學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得快樂。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對於想讀書總是沒時間,想讀書但又不知道怎麼做的?

去年我也是一直維持這樣的狀態,那時候刻意練了兩三個月,養成了每天都讀書的習慣。我是如何做到的?

1,確定目標

確定讀書的目標,這裡涉及書的選擇。

讀書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想通過讀書解決哪方面的問題?

去年的時候,我因為特別需要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所以才想去讀書。

朋友跟我講,讀書是最好的療愈師。

那時候,我讀的書有《復原力》《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這兩本書對我十分有用,比如其中講到的運動的辦法,讓我的焦慮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每當我感覺焦慮不安的時候就立馬站起來,然後深蹲10下、20下,焦慮的感覺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

剛開始想讀書的時候,我覺得選那些能夠立馬解決現實問題的書,是比較有激勵作用的。

讀書的目的分很多種:有獲取知識的、有提高技巧的、有消磨時間的。

有些人對讀書不感興趣,因為讀書沒有幫助自己解決現實的問題。

想一想自己的問題,再去書裡找答案,讀書就好像玩遊戲一樣,會變得越來越有趣。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2,把讀書列入每天的工作清單

工作清單是什麼?對於很多人來講,它就是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清單,但是這個清單上並沒有讀書這件事。

我的工作清單也從來沒有讀書、寫作這件事。因為參加了老師的寫作課,每天都要完成作業,好像回到了讀書的年代,那時候我的工作清單才有了讀書這回事。

在工作清單上加上讀書這件事,每天看見它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今天還沒讀書、今天得讀書,讓這樣的想法在自己的大腦裡,一有空就會想起做這件事。

《碎片化學習》作者小山龍介就是讀書變成每天的工作清單,讓他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讀書寫作的習慣。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3,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監督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有時候一個人做一件事,因為沒有伴,做著做著容易鬆懈,甚至放棄。

當遇到難題,不開心、不想做的時候,有一個人在你身邊跟你聊聊,跟你講講讀書的一些收穫、讀書的一些感悟,最後會發現坎子一下子就過去了,自己又變成了一個有活力的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也懷疑,也經常陷入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的疑惑中?經常都會被自己的懶惰思想出來搞怪,如,讀了書,生活依舊,物質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變,精神上雖然有些激勵,但這激勵遠遠比不上吃個冰淇淋來得開心。

這時候,志同道合的伴就能夠激勵你克服困難繼續前進。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4,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指的是比較零碎的時間,比如,坐公交車、等餐、上廁所等比較短的時間

利用碎片化時間,一有時間就立馬把這個時間用來閱讀。

這裡要注意的是,零碎的時間只能做那些不需要太多注意力,難度太大的活。

如果只有5分鐘、10分鐘這樣的零碎時間,就不適合拿來閱讀邏輯性很強、文章很難理解的書本。

這麼短的時間,可以閱讀一篇關於這本書的書評。書評是作者通過閱讀書本後總結的內容和產生的感悟,有助於自己瞭解清楚這本書對自己的目標是否相關?也有助於從更多角度去理解這本書。

有人講,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就有了。而利用碎片化時間,就相當於把海綿裡的那一滴滴水聚成一小碗,甚至一大盆。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5,利用好整合讀書法,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整合讀書法,指的是把一本書分成若干份,把每一份變成每天的目標,最後在計劃時間內完成這本書的閱讀。

簡單一點,像我們學的目標管理一樣,把一個大的目標分成一個一個小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去完成。

之前我一直認為,讀書要一下子讀完一本或者至少讀完一個大的章節部分才算是讀書。隨便的翻十頁、八頁根本就沒有用。

直到重讀作者成甲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作者在書本講到一句話“慢即是快,少即為多”,我恍然大悟。

讀書不在於讀了多少,而是讀到的這個知識是否能為我們所用,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

比如:我翻了10頁的書,學到了一個關於學習心態的方法“綠燈思維”。

綠燈思維指的是遇到新觀點或者不同意見時,第一反應是讓自己認為,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怎麼用它來幫助我們自己?

我學到了這個思維之後,每次學了新東西,我都會思考,這個技能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呢?這樣思考多了,自己得益的地方也多了

重要的不是這本書讀了多少,而是自己能否理解和掌握作者所講的技巧。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5個建議幫你找到讀書的時間


讀書的興趣、讀書的習慣並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

把讀書變成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讀書的時間自然而然就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